龙永图认识之轻浮——住房问题不能归咎于百姓观念错误
南京“对话中国”高层论坛上,龙永图和巴尔舍夫斯基,这一对曾经为中国入世谈判及中美经济合作“敲桌子打板凳”的“劲敌故友”,近日重聚共议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为近两年房地产行业“偏头痛”“把脉听诊”。在会上,龙永图说到“最主要的症结在于老百姓没有改变观念,每个人都想买房,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引发广泛关注。(6月18日中国新闻网)
中国目前的现实决定了每个人买房确实行不通,所以龙永图的这番话必为不少人所赞同。不过我仍然觉得龙永图这一次有失偏颇,发表的观点经不起推敲。这不仅表现在他在某些方面从中国现实出发,有些方面却又无视中国现实;也表现在他把老百姓十分无奈的买房心态视为一种错误,将最主要的症结归咎于人们观念上的错误,显得过于片面;更体现在他拿中国与美国住房国情作比较,忽视二者背后更为复杂的制度差异与社会传统差异。
先说第一个问题。龙永图对中国买房人数比例的判断自然无错,确实在中国,想买房,想拥有“恒产”的人占多数,作为一种现象,龙永图看到了。不过,他并没有看到,或者说忽视了中国人这种想法的合理性。我们常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种为中国所特有的国民心态其实由我们社会现实所决定。在中国,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屋依附有很多东西,户口信息、生活信心、社会评价、危机应付等等,一个没有自己房产的人和拥有自己房产的人,表现出的状态必然迥异。在中国,人人想买房其实是一种十分正常的预期。
再说第二个问题。按一般说法,观念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有些观念有正确错误之分,有些就没有。像地球是球体还是方体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仍固执地认为地球四四方方,那就是错误的观念。而像世界是否存在神的问题,不论是无神论观点还是有神论观点,我们都无法判定其错误。买房的问题显然不是地球形状的问题,因为它没有唯一的事实基础,没有唯一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能判定人人想买房这一观念的错误性,标准是什么?没有唯一性,我们怎么能判定它的正确与否?其实,买房的问题更像神的问题,人们的意见多种多样,我们可以说每个人买房的观念不符合中国实情,但不能说其错误。
除此之外,中国和美国的差别也不能作为“每个人都想买房”这一观念错误的理据。美国三成人买房,六成人租房,实际拥有住房的人并不多,这是龙永图列举的事实,即便这真的是美国国情,我们也应看到,实际拥有住房的人并不多从根本上讲源于美国较为成熟的制度基础。相对公平的收入体系、人的权利被尊重、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能为人普遍享受的福利,等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美国人心态的宽松,即使是租房居住,仍然可以享受较为完善的国民待遇。而我们呢?收入与房屋价格极端不平衡,人的权利时常被剥夺,社会保障还不完善,重大疾病救助等福利没有为人民普遍享受,房屋承载极为沉重的人生内容。此种境遇下,人民怎么会不想买房?怎么会不想拥有自己的恒产?
现今住房格局下,人民已致弱势,他们无法也无力从社会制度那里获得充分保障,唯有耗精泣血,背负艰辛,用一生去追求生活中那些相对稳定的内容。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生活四平八稳,波澜不惊,尽量避免各种风险性生活,正是一种理性选择,只不过这种选择过于悲凉和无奈。不在权利平等、收入公平、打破寡头经营格局等方面为“人人有其屋”消除阻障,却责备人们观念的不先进,既显残忍,更显认识之轻浮。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