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经济占领无形空间
田忠国
用文化经济占领无形空间,但什么是文化经济呢?我在南方的时候,曾经为文化经济下过这样的定义:具有某种文化符号象征意义的产品,叫文化经济。文化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产品艺术化、艺术抽象化、抽象精神化、精神感官化、感官狂欢化、文化符号化、符号美感化。无形空间是什么呢?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非国土利益空间,我称之为无形空间,国土领域我称之为有形空间。非国土利益空间主要是指国与国之间金融、经贸等形式的经济往来。
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所占的无形空间大小和高低端产品,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水平。我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由于精英派经济学家的卖国战略,一直把无形空间战略目标锁定在低端水平,爱国的有识、有志之士提出的无形空间高端战略目标往往被“精英派”经济学家攻击为反对改革,剥夺他们的话语权,造成卖国的价值观念朝一边倾斜。精英派经济学家采用蒋锴先生指出的美国出售自己价值观的方法,在不同媒体宣传同一个主题的方法,比如,国有企业不出让给权贵精英利益集团中国的企业就没有出路(冰棍理论),又比如,创造创新国家不要管,要遵循创造创新的市场规则(这一理论的目标就是让国外企业把我国的创造创新能力全吃掉),如此等等,不一而述。面对这种局面,为扼阻卖国理论大行其道,我国应该:一、创建平等话语权的制度平台。利益不平等的深层次原因,就是话语权倾斜的原因,而话语权的倾斜则是制度性因素造成的。二、创建民主制定制度的平台。我国之所以出现仲大军、胡星斗先生痛斥的“ 像目前的立法80、90%都是政治部门、既得利益者、官员、权贵的立法”,这种现象不从民主制度根除,用文化经济占领无形空间就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三、创建平等话权的媒体平台,或者允许私人创建媒体,让各个利益群体都有表诉自己愿望的权利。
大家知道,在我创国,各种创建学习型组织如火如荼,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一个关键就是组织内部有个共同愿景。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没有共同愿景的国家或企业是没有希望的国家或企业,有了共同愿景不去管理愿景、不去努力的愿景只是个无用的花瓶。而我国的愿景不是全体民众的愿景,而是权贵精英利益集团的愿景,他们的愿景就是剥夺民众利益,使他们的利益最大化,这样的愿景,必然导致公权私用化、制度权贵精英集团利益化。我国要发展,要实现用文化经济占领无形空间的战略目标,首先要从制度破除权贵精英利益集团的共同愿景,让全体民众(包括权贵精英)共同参预共同愿景的创建,只有这样或者说唯有这样,我国的愿景才能成为民众的共同愿景,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在本文中,我之所以谈民主制度问题、平等的话语权问题、共同愿景问题,这好像是跑题了,实质上,只有把制度等等东西做好了,我们才有可能创造文化经济,才可能通过文化经济扩展我国在世界上的无形空间,才能逐步占领无形空间的高端。这就是我这样写本文的原因。
2007-8-28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