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 超常规发展电动车绿色交通系统
朱大碌
电动车应用难
目前中国正面对小汽车发展的两难境地。如果不发展汽车产业,中国的经济难以再上新台阶(汽车业毕竟是关联度最大、带动力最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龙头支柱产业)。
但如果象西方那样普及小汽车,中国有13亿人口,若达到中等发达水平,每户一辆车,每年人均消耗1-2吨石油,中国的环境和资源都难以承受,而且世界上根本找不到如此巨量的石油可供中国使用!
中国石油进口量的持续增长不仅难以为继(目前中国石油年消耗已经超过3亿吨,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进口量超过1亿3千万吨,今后的增量将主要靠进口),还隐含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与其它大国的冲突)!
变两难为两全的办法,就是不走西方国家普及发展汽车的老路,而是另辟蹊径,大力发展电动车!
但各类蓄电池电动车国外已经研制了大半个世纪,至今难以市场应用,可见其研制难,推广应用更难,要想广泛应用于所有各种类型的客、货车,更是难上加难!
而且单纯发展蓄电池车需要建设大量的充电站和处理大量的废旧电池,这本身就是限制蓄电池车应用的一大障碍!
可见发展电动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应用(造电动车并不难,国内外早已造出了不计其数的样车)!
怎样才能把电动车应用起来?只有用超常规的思路,推出超常规手段!
超常规发展的新模式
所谓超常规思路,就是不局限于单纯的蓄电池车,而是把蓄电池电动车与传统的无轨有线电车结合起来,给所有蓄电池电动车装上一支“灵巧辫子”(专利号:ZL2004200270233,可在行驶中自动控制挂线和离线);所谓超常规手段,就是由国家投资,在城乡机动车道(包括高速公路)上广布电车线网,对所有社会车辆开放,使装有“灵巧辫子”的电动车一上路就可以得到电源补充。
这种新型电动车以及与之配套的对全社会开放的电车线网,可以称之为“无轨有线自由行电动车系统”。这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电动车,使公交车、私家车、客车、货车、大车、小车都可以用,甚至压路机、推土机、洒水车、垃圾车等特种车辆也可以用。只要布好线网,各类电动车上路就可以得到电源补充,并可以直接挂线行驶,所有充电站、加油站都不需要,所有电动车的使用者都不再有“充电难”的后顾之忧,蓄电池的消耗也可以大大节省。
对国家来说,架线布网并不是难事(那种以“景观”为由反对布电车线网的迂腐观念,在节能环保这样对中国发展性命攸关的大事面前可谓一文不值),每年投几十亿到几百亿,3-5年就可以完成全国的布网(线网可暂用无轨电车标准)。
收费则采用在所有电动车上统一安装电表,由国家统一安排注册收费。
由于这种新型电动车也就是无轨电车与蓄电池车的整合,生产成本低(不钻高科技的牛角尖,运用成熟技术),制造并不困难,加之其特有的节能环保使用成本低(比汽油、柴油车节省一半以上)的特性,只要国家再给点优惠政策(比如免税),很快就能大行其道,在功能和实际应用上取代汽、柴油车(这几乎是唯一可以在客货车、大中小各类车型全面取代汽柴油车的方案,并可与现有的各类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兼容,特别有利于解决电动车长途行驶和重型车使用)。
按照这样超常规的路子走,中国有望在10年之内普及电动车。
“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以电动车取代汽柴油车,可以从根本上化解日益逼近的石油危机(已有外国人预言5年内将爆发石油危机)。那么会不会造成新的电力危机?
笔者认为只要及早统筹应对,就不会造成电力危机。
我国的绿色能源资源丰富,据统计10米高程的风力发电资源有10亿千瓦,现有的风力发电机已达到70米高程,也就是说风力发电资源已可达70亿千瓦,远远超过目前的国内总发电量(不到5亿千瓦)。
太阳能更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清洁能源,如能将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能利用1%,就可满足人类的全部用电需求。
由此可见电的问题好解决,目前风力发电国外的成本已经降到每度4美分,太阳能发电也进入规模应用阶段(中国生产的太阳能板几乎全部供国外应用)。
但是石油无解,国际能源署已经预测五年内将爆发石油危机,今后石油的短缺将越演越烈,直至枯竭。用生物能源酒精代替石油,也因农田有限与粮食冲突而并不可取。
今天中国的汽车产量已经在世界上排第三,年产700多万辆,而且仍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要不了几年,中国就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石油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汽车这一巨无霸型产业,既是中国经济的领头羊,又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最大的拦路虎!
因此对中国来说,无论可持续发展也好,绿色产业也好,循环经济也好,如果拿不下汽车这个巨无霸(不能以电动车取代汽柴油车),其它都成不了气候,也就无法避免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危机!
中国需要以非常手段强力推出大规模应用电动车,“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起步试点方案
可选相邻两城市,如南京、杭州(北京、天津也可),由国家投资在城市道路以及两市间的高速公路(宁杭高速)架线布网。在多车道道路上可复式布线,如6车道道路可布4-6条线,8车道道路可布6-8条线。
电动车则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国家指令相关国营企业直接向相关车辆生产企业订购,如相关部门直接向生产厂商订购电动压路机、推土机、洒水车、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车等,首批资金由国家补贴。另一方面国家鼓励车辆生产厂商自行开发,企业和个人自行购买上路使用,国家给予上牌和税收优惠(免购置税等)。
由于这种新型电动车生产很简单,只需要把现有的各类燃油车的发动机换成电动机,加装一个灵巧辫子和控制器、蓄电池、电表(如果用电动轮技术则更为简单),所以一般车辆生产、改装厂家都能生产(改装的话私人作坊都能做),国家并不需要花大力气去研制,只要给点优惠政策完全可以由社会自行开发应用。国家只要管好架线布网、上牌注册、电表收费(电动车凭专用电表向国家交电费,这需要国家出台专门政策控制,以防各地做法不一搞乱)就行。
只要南京的电动车能跑到杭州,两市的电动车能互相串门并在市内自由行驶,试点即告成功(更小范围的试点可在景区、驾校等内部独立建网)。
下一步就可以立即在全国推广。
即在现有全国道路上按主次顺序全面架线,同时将电车线网作为道路的附属设施列入道路建设规范(新路建设在程序上可以先架线后施工,这样筑路机械都可以用电动的)。
另一方面制定以鼓励应用和规范管理为主的电动车管理条例、线网规范,将全社会电动车的发展应用纳入正轨。
光明前景
建议国家创设以龙头骨干产业为主的新技术应用推广专项计划,将电动车、风电、太阳能、高速铁路等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关联度的绿色龙头行业列入专项计划,拨巨额资金研发并推广应用。
资金的来源可以用国债。如果投一万亿国债在国内这些急需发展的绿色龙头产业上,数年之内即可带动大量相关产业,造就大批高质量的就业,创造出数以十万亿计的绿色产值!
如果国家对电动车发展解放思想,采取大有作为的非常政策,我国完全有可能在电动车的发展应用上后来居上,一举走在世界前列,把新型电动车做成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在短期内实现“道路电气化,汽车电动化”。
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开着家用电动车走遍全国而不用带一滴燃料,在高速公路上上网聊天而把车交给监控中心自动驾驶(远景甚至可以走出国门与国外连线,环游欧亚),家家都有小轿车而又不用担心任何能源和环境的问题。这才是机动车发展的至高境界!
025 86288515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