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一元思想产生的原因
田忠国
我一直以为,思想是智慧之光,矛盾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但是,当社会矛盾处于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推荡的时候,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矛盾的一方占有绝对的优势,压制或吞食另一方,社会呈现出高度的受控稳定,也就是强势一方实施强制稳定时,社会矛盾就会变成社会发展的破坏力量。
思想是智慧之光,是洞悉社会矛盾,察微知变的关键。所以,发现矛盾、洞悉未来、解决矛盾,是新的思想而不是已有的经验。无数事实证明,经验是人类最大的智障,因此,我们要求发展就不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而只能建立在新思想、新观念、新智慧的基础之上。我这样说并非主张抛弃我们曾经拥有的历史,而是主张在我们曾经拥有的历史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经验教训中寻找新的思想源泉,烛照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以动态的思想、动态的眼光、动态的智慧,寻找动态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但是,在我国,思想上的动态变化总是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是我们一贯的一元思维方法导致的一元思想在作怪,事实上,在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其它思想的对立与冲突,新的思想就无法激活。
本来,人类对自然与社会未知的渴望与深度探索的渴望,是人类思想发展变化的动力,特别是社会学意义的思索,犹其是人类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社会的构成基础是利益关系织成的网络,但在这个利益关系织成的网络中,利益配置是否合理就成了追求社会公平正义者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利益关系持不争论态度,这个本来最容易开启人们思维闸门的开关被狠狠的关闭了。如果说当初关闭这个思维闸门的原因,在于保持利益一元性所致还为时过早,因为我们无法确知其中的内幕,但不论是何种原因,其结果都导致了维护利益的一元性。现在我们能够猜测的,或许既有为了维护利益一元性的原因,亦有思维惯性的原因。
在我国古代,由于阴阳学说兴盛,多维度思维一直是我国人们擅长的思维方法,所以,虽然是皇权主导中国历史几千年,但在社会利益配置和社会利益配置价值观念共同作用下,集权式统治一般情况都是比较稳定的,也就是说,由文化观念主导下的社会利益配置,大体上维持在人们能够接受的区间,进一步说,也就是那时的人们,多元思维支撑着社会多元利益。有资料证明,在唐代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为了寻求社会权力的支撑点,采取民众推荐的方法选择官员,无疑为唐王朝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元的思维方法必然发现的是多元、多层次的利益格局,而在这个多层次的利益格局中,如何使之趋于合理或趋于不合理,这是检验一个社会是否维护公平正义的关键。
事实上,当权力群体不受民权制约的时候,强大权力的优势便会转化为攫取资本的优势,当这个优势成为社会的普遍法则时,为维护一元利益,一元思维的模式就形成了。
就目前看,如果要想打破一元思维下的一元思想,其实应该从制度上确立民权至高无尚的制度地位和一元的利益格局,否则的话,不论是解放思想也好,民生问题也罢,都是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在眼下的中国,最缺乏的一是制度关怀,二是权力由民权制约,而缺乏制度关怀的关键还是权力不受民权制约的问题。
2008年2月11日星期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