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该从改造现有的制度开始
田忠国
从胡温新政以来,一直致力于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成绩巨大,但总的来说,贫富差距亦然拉大,环境代价依旧太高等等,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发展模式没有得到从根本改变的重要原因,我以为与我国过去曾经形成的制度体系有关,也就是说,这样的制度体系,导致了这样的发展模式。这是制度的必然,并非是人力可以改变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使之走上科学发展、合理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就有必要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调整制度体系。而调整制度体系的关键:
一是要把社会责任心强,具有强烈的人民意识、忧患意识和清晰的制度意识的人才调整到领导岗位上来,打破利益集团主导决策的局面。
二是要增强民权意识,落实人民的民主权利,用民众的民主权利,破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
三是打破权力一元的格局,确立权力制约元。而权力制约元,我以为应有两个并列元,一是人民民主元。二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精英元。中国已有的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人民审议的精英层,往往是一个投靠权贵谋取私利的堕落层,因此,要让精英层保持应有的良知,光靠个人的道德感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该在制度层面,给人民更多的民主权限,授予或罢免其精英所属的权力。
四是制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限制权力上,因为,一个国家不会限制权力,就远没有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管理。而限制权力的另一面,是对民权的增强。削弱民权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公权力变成世界上最邪恶的力量。
五是通过制度程序的形式,在宪法的框架内,使党的宗旨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核心价值观在制度体系中得以充分体现。
六是十七大报告中制订的蓝图,尽快制定成便于实施的路线图,有目标、有步骤的逐步推进,若干年后达到制度机制治理国家的目标。
这六个问题做好了、做到位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才能落到实处,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该从改造现有的制度开始的原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制度体现不出核心价值观,或者体现出来了,但没有人民民主权利的监督与审议,制度同样会陷入邪恶的泥淖。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宗旨与实际并不是一个概念,但在以往的历史中,我们往往把宗旨错误的认为是现实。其实,宗旨永远只是个蓝图,而使蓝图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需要在民主制度的推进下,才能逐步成为现实。一个无法实现的政治蓝图,不客气的说,就是失去民心的陷阱。当然,一个国家的管理能力,并不完全体现在制定蓝图(战略目标)上,而是体现在制定蓝图与蓝图管理,并逐步使之变成现实上。
能否使蓝图成为人民心中的向往,并使向往得以兑现,这是一个国家具不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具不具有强大的群体力量的关键。
2008年2月11日星期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