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雪灾背后的非气象因素
新华社最新刊发的文章指出,我国南方诸省的“防寒机制”薄弱,以至于这场无论从降雪量还是时间上看在北方地区都不算什么的大雪,在南方地区却造成了50年一遇的灾害。新华社这个分析可谓一针见血。笔者曾在大兴安岭林区工作多年,对这种天气一点也不陌生,大兴安岭林区大凡每年入冬和开春时节,都免不了的要遭遇冻雨,一般来说入冬时冻雨的时间要长些,一个半月左右;开春时则短些,20多天吧。
然而,由于大兴安岭林区防灾工作做得好,尽管冻雨年年有,却构不成灾害。事实上,东北林区防灾措施是很简单的:一是雪随下随扫。其实也不仅仅林区,就算在东北平原地区,到了冬天扫雪也是一项很正常的工作。无论机关单位、厂矿学校、还是宾馆饭店抑或居民,只要一下雪,不用政府号召,大家就会拎着扫帚、铁锹出来清理积雪。而在哈尔滨和长春这些更冷一点的地区,经常是趁着雪扫雪,因为不扫的话,路上的雪就会被过往车辆压瓷实了,这样清理起来就会很麻烦的。
二是铁路、公路、高压线和电话线等线、路的检护工作远比南方到家。东北地区的巡道工或者查线工大概都习惯了冰雪天气,只要遇上这样的天气,基本上是整夜整夜的检查。检查的时候,家里留下值守,如果时间过久还不见人回来,值守人员只要顺着电线杆找就行了。像暴风雪和冰溜子压断高压线的事在东北司空见惯,但由于准备工作很充分,线路断了以后很快就能修好,一般不会影响生产和居民用电。更不会出现湖南、贵州这样的电网瘫痪事故。铁路和公路的养护也丝毫不含糊,铁路上的清道车从入冬开始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都不会有闲暇。公路防雪防冰的措施一是清扫,二是撒煤灰渣滓,在一点就是司机要给车辆上防滑链,而南方司机有很多人连防滑链啥样都没见过。
三是东北老百姓项有互相关照的传统。孙中山说“天下为公”,事实上中国其它地方人的身上根本就体现不出这句话来,只有到了东北林区和东北农村,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天下为公”。居于此因,即便灾害年年都有,却很少看见东北人有谁家冻死饿死。即便是闯关东和要饭的,东北人也不会让他们冻死或饿死在自家门前。在东北人看来,如果有乞丐冻死或饿死在谁家门口,那这一家就等于是自绝于人民。
和东北人这个品行比起来,令人感到非常的难过,南方人面对灾害所表现出来的东西,用东北话点评就是:“姐俩出门子,个人顾个人。”无论从降雪量还是时间上看在北方地区都不算什么的大雪,在南方地区却造成了50年一遇的灾害,之所以会有这个结果,无论怎么看,说和南方人性格中的自私与自保有关都应该不过分。古人说“饿殍遍野”,其实这个悲剧主要发生在缺乏同情心的南方,而在东北,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从古到今,只闻晋冀鲁豫人闯关东,未尝闻晋冀鲁豫人下江南。
不过,以上诸因素仅仅是造成这次灾害事件的一个方面。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不合理,也是造成灾害的一大因素。日前央视报道说,广州方面有一半外来务工人员既1200万人决定留在广州过年,这就是说,广州至少有2500万外来务工人员。有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外来务工者大军,就算没有灾害天气发生,而2500万人本身就足以构成一种灾害了。不要说小小的广州火车站,即便把天安门广场腾出来,也无法应付蜂拥而至的滚滚人流。
而如此之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云集广州,不就正说明了目前的经济机构和经济布局存在大问题吗。据国家统计局07年上半年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总共有外来务工人员15000万人,这也就等于说,其中至少有1/6聚集到了广州。那么显然,像西安、重庆、武汉、太原、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成都等城市,与其说它们对外来务工人员没有起到应起到的作用,毋宁说是国家政策原因在限制着他们发挥吸引外来务工人员的功能。在此我们不妨作个假设,如果说西安、重庆、武汉、太原、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成都等城市能够充分发挥吸引外来务工人员的能力,不必很多,哪怕这些城市合起来承担15000万人中的一半的话,那么广州方面的压力也不会像目前这么大。而悲哀则在于,目前这还只是一个假设。
经济机构和经济布局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国家对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尽管多年以前,国家就不断地强调开发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但讲归讲,做归做,无论是资金还是项目,东北和西部都不过是象征性的得到那么一点而已。最简单也是最眼巴前的一个例子,便是大飞机项目,其中最大的一块不是又给了上海吗。
不是说沈阳、哈尔滨、西安、成都软件或硬件上不合格,事实上这几个城市在飞机制造业上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堪称上海的师傅。但问题恰恰在于,师傅在有本事,偏偏就输给了徒弟。原因再简单不过了,按照白克明的说法:“寡妇睡觉,上边没人”。古人讲“天人合一”,事实证明,苍天的确能够感知到人间冷暖,并以它特有的方式反馈给人间,这就是——雪不一定很大,但却能成灾。此正如古人所言: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