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烈士陵墓被毁使我夜不能寐……
:朱久如(原成都军区第三十九师副政委)
看到洛阳烈士陵墓被毁的报道,作为一名参加过解放洛阳战役的老战士,我心如刀绞。那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战场,那一位位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生命的战友们的面庞,那庆功大会上激越嘹亮的歌声,那追悼英烈亡灵的肃穆和悲壮,一幕一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多日来,使我夜夜不能成眠……
解放洛阳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相持阶段,转入战略大反攻的关键一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国民党派守洛阳的主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部美式装备的青年军第二〇六师,后来被我旅二十八团活捉的其师长邱行湘是蒋介石的亲信。洛阳的防守工事坚固,碉堡林立,全部用钢筋水泥建成,具有高强度的抗炮火能力。
当时,我在陈谢兵团第十旅政治部宣传队参战。参战前,部队经过“诉苦三查”(诉旧社会的苦;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教育,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战斗意志更加旺盛,请战书、决心书真象雪片一样飞到各级党组织和指挥员的手中,全体参战部队迅速进入了临战状态,我军作好了克敌制胜,解放洛阳的一切准备。
战斗打响以后,那种激烈的程度是我在此以前所未曾经历过的。敌人顽固地抵抗,妄图死守洛阳;而我军则决心歼敌,志在必得。两强相争,勇者胜。我军指战员们正是靠着高度的阶级觉悟,面对着敌人优良的武器装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夺取胜利。这中间涌现出许许多多惊天动地、悲壮惨烈的情景,令人终生难以忘怀!
我旅当时担负着主攻洛阳西门的战斗任务。我旅二十八团这个全军著名的红军团,善于打苦仗,打硬仗,他们以远不及敌人精良的武器,不仅全歼了洛阳西门的守敌,而且活捉了敌军主力青年军二〇六师师长邱行湘。我旅二十八团五连不愧是一个英雄集体,在整个战斗中,他们立下了赫赫战功,却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战前,五连有指战员一百多名,战后幸存下来的不足三十人。记得,五连撤出战斗后,驻在伊阳县的柳泉镇,我当时与旅宣传队的卫吉盛分队长奉命代表旅政治部,专程到五连慰问。看到部队伤亡如此之大,我们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
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振奋我们自己,我们就组织大家高唱革命歌曲。我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狂风暴雨北往南扫,反攻声浪直冲云霄,眼看枯树就刮倒,大家快把祸根(指敌人)刨,刨,刨!……”我们和五连的同志们,用这歌声倾诉着对牺牲战友的思念,和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仇恨!
为了使同志们疲惫的身心尽快得到休整,我们尽量搞好伙食,让同志们吃得稍好一点。一次,我们发动全体同志集体包饺子,目的是为了活跃一下大家的情绪。可是大家的情绪却怎么也活跃不起来。以往包饺子,大家总是有说有笑,现在却没有人说笑。饺子包好以后,战士们竟分头把村上老乡家的桌椅板凳全都借了来,摆好座位,然后在每个座位贴上牺牲战友的名字。饺子煮熟以后,在每一位战友的名字下都摆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他们站在自己战友的座位前,流着泪,呼唤着战友的名字,叫他们“来吃饺子……”!啊,这些手握钢枪的五尺男儿们,在战场上,他们是一只只猛虎,重伤不掉泪,轻伤不下火线,而此时此刻,他们却用了这样暖人心肠的方式寄托着他们对战友的一片深情!
五连全体指战员以他们团结奋战,敢打敢拼,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绩赢得了中央军委授予的“洛阳英雄连”的光荣称号,他们派出的代表出席了一九五〇召开的全军第一次英模代表大会,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亲切接见;他们牺牲的八十多位战友,后来就安葬在洛阳烈士陵园。
这情景已经过去六十年了,可是,每当我想起它来,就如同发生在昨天……
没有挨过饿的人,不知道饥饿的滋味;没有亲历过战场上血的喷涌和火的燃烧的人,怎么会懂得烈士的伟大!
烈士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了夺取洛阳的每一寸土地,可以流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洛阳市政府的某些官员们,为了挣钱,为了“创收”,却可以使烈士们死后被掘墓抛骨,死无葬身之地!这种无耻的行径,不仅在毛泽东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就是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伍子胥为报家仇而掘了平王墓,历来为史家所不齿。在日本,一座小小的“靖国神社”,被人家奉为圣庙,其中供奉的战死者,被视为自己的民族之魂。这不仅反映了日本的传统文化理念,也反映了日本统治者不俗的智商。
《色戒》和《集结号》电影的出现,以及洛阳毁陵事件的发生,都是一种颜色识别器,通过它,人们会识别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大是大非,识别出各种颜色。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洛阳毁陵事件处理得好,对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将是一次生动的、现实的革命传统教育;处理得不好,就不仅仅是给历史留下了一桩背叛革命,出卖先烈的罪行,而且会让一切准备为党和政府的利益而献身的人,不得不去思量:自己会不会有一天也被出卖,从而在一切正直的人们心中留下永远的伤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