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程序机制的核心是制度意志
田忠国
在我国,不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企业,所立的各种制度可以说车拉船载,但不客气的说,这些车拉船载的制度,质量很成问题,一是违宪现象毕毕皆是,二是各种制度大同小异,似曾相识,但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些被称为制度的文字垃圾,无法操作是其共同弱点,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这个弱点其实是这些文字垃圾的致命伤。只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我以为主要原因制度制定者并不知道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所致。
所谓制度,制就是规矩,度就是标准,连接起来就是标准的规矩。
制定制度的唯一目标就是,通过程序链,使一个分散的巨系统成为同步互动,在不同的岗位上完成统一的目标的整体。
要达到使分散的巨系统成为目标统一的整体这个目标,必须明确:
一、程序序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原素
任何系统的构成,都是由程序序列组成的,也就是说,程序序列是系统的基本原素。所谓程序序列,简单的说就是程序链的排列秩序。面对一个社会或企业时,人们常常感到混乱而无序,所谓管理的目的,就是把这种混乱无序状态,整合为一个混沌的,但又秩序井然的整体,而整合成一个整体的唯一途径就是用制度规范程序的运行。但人和机械最大的不同是,机械是没有感情的机械运动,而人则是复杂的感情动物,所以,制度中既要有对行为的规范,也要有人文关怀,两者缺一不可。还有一个重要原则是,制度规则要简单明确,让认字的人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也就是个限权与授权的问题。不会限权,也一定不会授权,因为如果一个管理者不知道不准干什么,那他也一定对应该干什么不清楚。
二、规范的程序闭环,是考较系统能否同步互动的关键
制度既规范程序的运行路径,又规范人的行为,而程序的路径也一定是闭环的,因为,没有程序的闭环,便没有系统的完整性,而系统不完整的系统,是不可能做到同步互动的,当然,现在除了系统的闭环外,还需要必要的通信设备和其它交通工具。在三十年前,完全没有可能做到的同步互动,到今天已经不成问题。
三、制度的公平正义是制度能否达到“规矩为行”的关键
没有制度的公平正义性,就不可能成为系统中人们的共同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无法达到“规矩为行”的境界。但是,我们的许多制度在丛林理论的指导下,并没有体现公平正义,有的反而堕落成维护特权,维护制度性致富的邪路上去了。对于这一严峻局面(这是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的在要原因),作为管理者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尽快扭转制度性堕落的局面。
四、验证与动态纠错
所谓验证与动态纠错,就是一个检查与落实的动态纠错过程。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制度,让人无从检查,纠错也只能凭经验了。这种情况,责任本属于制度制定者,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却简单的把全部责任推给了操,使本来就缺少制度正义的制度,变得更为邪恶。但就是这样的制度体系,却维持着中国大多数企业。通过这些极低水平的制度体系,我不能不为那些企业的未来而深深担忧。
五、主体精神与制度意志
主体精神是支撑制度意志的支柱,从理论上说是如此,但是,在实际上,许多制度体系中却体现的是丛林法则,这样的制度其结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在思想解放,继续深化改革的今天,对于这样的制度确实到了应该清理整顿的时候了。
国家或企业的未来需要良的制度规则,需要一种蕴含主体精神的制度规则,因为,只有这样的制度程序,才能使人们在共同的追求中寻找到中国的美好未来。
2008年2月20日星期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