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视角谈历史事件中的责任分析方法
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是共产党的重要的领导工作原则和方式。
“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 ,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 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党的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要关 心全局工作,积极参与集体领导。
党的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应当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支持领导班子成员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 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维护和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
对于大政方针等重要问题需党委集体讨论决定,这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利于各方面的意见看法汇聚,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个别人决策时出现顾此失彼纰漏的问题。
大政方针决定了,就需要党委成员根据各人的分工职责去组织实施,落实各自范围内的工作。要注意的就是,党委主要负责人要支持领导班子成员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不要随意干涉具体事务,毕竟负责不同分工的领导干部都有各自工作特点方式。
集体决定的大政方针,大家知道,路线方针这只是一个大的框架,如何落实路线方针还需要各种具体的政策方案等,而这些具体的工作就需要相应的各自分工负责的领导干部去决策组织实施。
显然,如果事后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话,就要注意分清两个不同方面,一个就是大的路线方针方面的分析,另一个就是各个具体的政策方法等不同方面的分析。也就是说,是路线方针的问题就归为路线方针的问题,是具体政策方法的问题就归为具体政策方法的问题,不可混为一谈,否则不利于科学总结经验教训。
比如说中国革命中第五次反围剿这一历史事件,各个方面的红军战斗的不可谓不英勇,但是最后却败得很惨。在这种情况下,博古李德等人则片面强调敌人方面的因素,却不自我批评自己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方针的问题。如果按照博古李德的调子来反思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的话,那往后的革命结局一定会完蛋。而在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军事路线后,红军还是那样的红军,尤其是战败之后红军战士的士气甚至还有些低落的情况下,却挽救了长征中的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剿,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并奠定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两种情形一比较,就知道,第五次反围剿之失利,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军事路线出现问题,而不是各个具体方面的红军作战政策方法不利的原因。
再比如说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大家知道,在实施抗日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发生了皖南事变的悲剧。皖南事变是一个具体事件,那么,发生了这个悲剧的原因,是因为抗日统一战线这一政治军事路线的错误问题,还是因为新四军的具体领导人在具体的决策方面出了错误问题呢?对这一问题能否科学分析,将决定抗日前途和中国未来之命运。
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抗日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因为避免了大规模内战的爆发,而挽救了中国命运。而皖南事变则实际上是因为具体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致使被国民党军队偷袭成功,发生了悲剧。
再者,对于建国后建设时期发生的肃反,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文革等各个事件都可以尝试从这个角度用这种方法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这样才有利于科学地总结毛泽东时代的经验教训。反之,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话,那是不利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
就拿改革开放来说吧,改革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那么,在分析各种成绩和问题的时候,就要注意,哪些属于路线方针方面的问题,哪些属于具体政策方法上的问题,只有这样有所区分地实事求是地划分研究范围,才有利于科学地反思总结改革的经验教训。否则,笼统地混为一谈是不利于总结经验教训的。
比如说,中国要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那么,邓小平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思想路线方针是不是必要的呢?如果违反了这四项坚持,中国还能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吗?这些原则性的问题是不能含糊的。大家可以分析一下,看看改革中取得的成绩是不是正是因为认真地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思想路线才取得的,而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不是正是因为违反了四项基本原则的各种具体政策方法造成的,只有这样才能找出问题所在,才可能解决改革中的问题。
总之,分析历史事件,要对事件中的各方面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细致地分析各方面的事实问题,总结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分清各方面的责任问题。属于路线方针方面的问题,就调整路线方针;属于具体政策方法方面的问题,则纠正具体的政策方法问题。切不可把不同方面的问题混为一谈,这样就会把问题搅成一锅粥,而不利于正确解决问题。是什么方面的责任就改正哪方面的问题,是什么人的责任,是哪方面的领导人的责任,则归为哪些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可能纠正有关的路线方针,政策方法,以及适当地调整某些领导人的职务,以更有效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