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运行的核心价值,在社会主义全面成熟之前具有特殊意义。所以,马克思尽毕生精力加以研究,这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灭亡本身的“历史科学”;同时对世界各国经济运行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规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不发达的经济实体,俄罗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二十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阶段的经济问题都有必要重视资本规律的研究。正是没有重视,才使得这阶段的进步缺乏科学性,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马克思资本论“整理”未能及早公布世界,也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成果的运用形成了限制。
伊·伊·考夫曼写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观点》一文中指出,在马克思那里“批判将不是把事实和观念比较对照,而是把一种事实同另一种事实比较对照。对这种批判唯一重要的是,对两种事实进行尽量准确的研究,使之真正形成相互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尤其重要的是,对这些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秩序序列、顺序和联系进行同样准确的研究……
“根据他的意见……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一旦生活经过了一定的发展时期,由一定阶段进入另一阶段时,它就开始受另外的规律支配。总之,经济生活呈现出的现象,和生物学的其他领域的发展史颇相类似……旧经济学家不懂得经济规律的性质,他们把经济规律同物理学定律和化学定律相比拟……对现象所作的更深刻的分析证明,各种社会有机体像动植物有机体一样,彼此根本不同……由于这些有机体的整个结构不同,它们的各个器官有差别,以及器官借以发生作用的条件不一样等等,同一个现象就受完全不同的规律支配。例如,马克思否认人口规律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相反地,他断言每个发展阶段有它自己的人口规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支配生产关系的规律也就不同。马克思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是,从这个观点出发去研究和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样,他只不过是极其科学地表述了任何对经济生活进行准确的研究必须具有的目的……这种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阐明支配着一定社会有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的有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马克思的这本书确实具有这种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序中说:“这位先生把他称为我的实际方法的东西描述得这样恰当,并且在谈到我个人对这种方法的运用时又抱着这样的好感,那他所描述的不正是辩证方法吗?”
资本就是活的劳动凝结的资产价值,主要是货币、机器、科技能力及资源。任何构成社会生产力的有效成分都具有资本的价值。当管理具有人力资本价值时,资本就表现为人类所具有的调动生产能力的属性。资本主义问题就在于榨取剩余价值本身扭曲了社会劳动意义,使得人类劳动异化,成为压榨劳动者的工具。除此之外,资本总是倾向机器自动化的生产,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更加依赖于设备、机器自动化,以少的投入管理生产更多的劳动成果。因此,生产与所需形成对立,变成社会生产(武装)对社会的统治。当人类创造的成果反过来压迫、驱使人时,觉悟的人必定会重新解决这个问题。
榨取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它普遍存在于“现代化”的初期阶段。随着资本运动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内在规律的作用下,(即作为固定资本成份的生产资料投入越大,人员开支越少,剩余价值就越大)相对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点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锦上添花的效果,它直接的效用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科技创造财富,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决定一切……技术剥夺人的过程是资本家控制社会的过程。社会主义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武装无产阶级、提高人类思想水平,在提高技术同时提高人类整体。当统治阶级把资本变为压迫人类的工具时,任何伪装都不能使之变更为真正的社会主义。
资本应该是人的奴隶;而不是相反。作为金融职能的资本是人类社会能量的积累。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