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妥协也是一种社会进步
几十年来,中国政府素来以强势的面目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凭借手里的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常常以“我是石头我怕谁”的理念来执政。如此一来,民众和老百姓无疑就成了一碰就碎的“鸡蛋”。每当民众与政府民众与既得利益集团发生或这或那的冲突,并形成对峙局面时,政府仗着自身的优势,习惯以对抗代替对话,高压代替妥协,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政府总认为自己向民众妥协和退让是不可思议的,有失权威和面子的。
其实,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真正和谐,往往离不开政府必要的妥协,尤其是面对民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更应如此。双方通过对话和互相妥协的模式来磨合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治国安邦的上上之策。近年来,政府在这方面也作过令人喝彩的尝试。比较典型的事例有:一、废止收容制度;二、取消农业税。这二件事,民众进行过激烈的抗争和不懈的诉求,最终民众获得了胜利。但是,政府在这二件事上的妥协和退让,并不意味着政府失败了,丢了面子了;恰恰相反,政府也是赢家,为此赢得了和谐的结局,赢得了顺应民意顺应历史潮流的好评。
其实,值得政府妥协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国企改制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就很有必要向工人妥协和退让。工人在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已经牺牲了太多的利益,忍受了太多的“阵痛”,被剥夺了太多的合法权益。在“最后的晚餐”——国企改制中,政府应当做个公正的“裁判员”,应当赋予工人与厂长经理同等的权利——共同分享利益和蛋羔的权力。毕竟,工人们为企业的创立与发展耗费了几十年乃至大半生的心血。企业改制,本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不能听信“冰棍理论”的鬼话,不能向厂长经理贱卖、白送。政府更不能在工人们起来维权和抗争的时候,动用警察、军队等国家机器进行单方面打压,搞强行通过。遗憾的是,在国企改制问题上,政府很少持妥协的态度。时至今日,中国的国企改制已近尾声,国有资产基本上已被厂长经理们太子党们瓜分完毕。依我看,政府太强势或滥用权力未必是一桩好事。因为偏离法律偏离正义轨道的强势,只能会积累下更多的社会弊端,只能会制造更多的 社会矛盾,只能会沉淀下更多的 阶级仇恨。虽然中国的国企改制,在政府的“保驾护航”下,厂长经理们成了大赢家。但是,这样的大赢家未必能笑到最后;因为赢家自己心里也感到赢得不光彩赢得不塌实,在“决斗”中没能让作为对手的工人阶级输得口服心服。为了保住他们抢来得果实,为了躲避有朝一日对他们的清算,许多厂长经理们在企业改制后选择了这么一个动作:那就是脚底抹油——变卖不动产,举家移民国外。从某种角度来讲,政府在企业改制运作过程中,采取一边倒和强行通过的策略及手段,无形中在工人阶级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尽管从眼前和表面上看,企业改制强行通过之后,企业是稳定的社会是稳定的——但是,政府没有看到将来,没有想到将来——将来仇恨种子发芽的那一天!
我以为,要想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要想摆脱政权轮回的怪圈,要想中国的真正倔起,有二件重要的事很值得政府去做。一,在中国各阶级利益分配的牌局上,政府要在法律、公平、正义的框架上去做好平衡工作。二、政府要把把自己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看成是鱼和水的关系,看成是舟和水的关系,而绝不是石头与鸡蛋的关系。换句话说,有些时候政府应当作出必要的妥协和退让。
草民以为,用对话来代替对抗、用妥协来代替流血,这才是值得称颂的的执政理念,这才是“和谐”可靠的基石,这才是避免怨怨相报的良药,这才是法治社会的游戏规则。有时,政府的妥协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为此,望各级政府、望我们的“公仆”三思,并好而为之。
:杭州八怪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