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自由与社会责任
田忠国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表达权,但是,热爱表达、追求表达的自由,如果是普通公民几个人在一块闲聊,天南地北的神侃一通,由于范围很小,既便有不负责任的言辞也影响不大,权作开心一笑并无大碍,但是,作为社会精英的公众人物在写文章或面对公众谈自己的观点时,就不能光有自由表达没有责任了。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有几大流行的自由表达的现象,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流行现象一:丧失主体意识,以西方带有偏见的观点审视中国。
流行现象二:以捍卫普世价值为名,自觉或不自觉的担当起反中国人民,捍卫西方某些国家利益的责任。
流行现象三:神话西方的普世价值,暗取精英专制为民主的精髓。
流行现象四:一说民主就是多党轮替,全然不顾民主的核心就是个人民民主权利大于权力,并对民主程序进行规制,使之形成民主机制的问题。
流行现象五:在理性、公平、客观的名义下掩盖的情感倾向,从而达到掩盖价值观念倾向的目的。
从世界发展的趋势看,思想多元化是不可扼阻的社会现象,但是,思想多元化并不妨碍价值目标共识,因为,任何国家,不论有多少个社会层级,也不论有多少个社会组织,都是一个由利益相关组成的社会整体。维系这个社会整体的,一是政治经济平等权形成的利益合理空间。二是价值目标共识。形成价值目标共识的主要原因,就是政治经济利益平等权形成的利益合理空间,这是形成价值目标共识的基础条件,失去了这个基础条件,想形成价值目标共识是根本不可能的。使社会形成价值目标共识的主要途径,一是制度秩序。二是价值观念秩序。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秩序必须建立在价值观念秩序之上,也就是说,价值观念是制度的基础,而制度则是价值观念程序化的建构。从一些国家成功的实践上看,为了维护社会的价值目标共识,在制度设计上,人们往往在制度上赋予民众对制度的价值观念倾向审议权,作为对制度的取舍标准。我猜想,那些国家的制度设计者,在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后,认识到精英如果无制,就会欲望泛澜,在制度设计上倾向于精英群体利益,最终导致价值目标的撕裂,从而导致社会的灾难性事件的出现。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或许后来的制度设计认为,只有民众的价值观念形成的社会秩序,或者叫社会价值秩序,才是社会动态稳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这才引进了民众价值观念对制度的审议吧?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个言论自由不自由的问题,而是个自由的霸权和自由的底线问题,因为有了特殊群众的自由霸权,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尽可以抛诸脑后,自由的底线全然不见,而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言论,却成了管制的对象。由此可知,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很大问题,而这个问题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社会责任的丧失。
也由此可知,现在到了拯救言论自由的社会责任的时候了,当然,拯救社会责任的途径,我一直以为是人民大众,也就是说,让人民大众的价值观念审议制度和言论制度化。只有这样或者唯有这样,才能扼阻精英霸权时代的欲望之火,也才能唤醒精英沉眠已久的社会责任,在价值目标共识的驱动下,创新我国的未来。
2008年4月21日星期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