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该在全球视野下客观的面对自己的历史
田忠国
历史是过去时经历的记忆,是经历过程中的智慧的累积。在历史的记忆中,或伤痛或快乐的诉说着一个个逝去的往事,诉说着某个时代的精神本质对那个时代的影响和亘古未变的精神特质在流转不息的岁月中的奔突与浩然之气。展开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画卷,我们看到的是或傲然挺立或爽朗如歌,犹如一面动人心魂的旗帜,指引并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直面现实,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在战胜困难、战胜灾难的过程中,照亮了暗茫的空间,不停的走向未来。或许,这就是历史作用中的其中一个。但令人遗憾的是,我辈中人却视历史如粪土,不加分析的一概否定之、诅咒之,陷入到茫无所从的境地,因为,历史既是过去,又是你今天的立足点,失去过去(历史)也就失去了立足点。
当然,珍惜历史也不是不看世界,而是在全球视野下,客观冷静的直面历史。直面历史就是一要尊重。二要在尊重的前提下,在全球视野下,分析历史中的智慧,哪些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哪些不利于未来的发展,有利的就保持、吸收、融合,不利的就扬弃。普京对苏联历史的态度就值得我们学习。历史也是个复杂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有错误,是历史的必然,有正确,也是必然的历史,因为,人类的全部历史,就是一个在不懂得但又必须探索希望的悖论中舞蹈。希望只是一种愿景的图像,很美,但也很朦胧,需要在理念的指导下实践。除了带有神性的道德观念不需要实践,也不能乱实践之外,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一个从理念到实践再到修正或否定的过程。实践证明有错有对,就保留正确的,修正错误,如果理念完全错了,那就需要全面否定了。全面否定就意味着重搭台子另唱戏,意味着从零开始,同时也意味着代价比修正的代价大。世界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历史的变革,代价大并不意味着导出一个必然的好结果,而代价相对较小的也不一定导出的结果就不好。
历史也不是冷冰冰的过去,而是一段情感的绝唱,或快乐或悲哀的绝唱。有人把各种传说、故事、小说称为野史,所谓野史就是情感、思想、文化、精神的记忆。在这个记忆中,又有精英记忆和大众记忆之分。精英记忆和大众记忆越是相近,越证明精英情感、价值观念与大众情感、价值观念相近,如果相反,则意味着社会阶层利益差距加大,社会矛盾加重。总之,历史就是在昨天的记忆中,为明天或隐或显的指示多种可供选择的路径。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