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沙拉夫明智退出矛盾漩涡中心
凡是实行两党以上的多党竞选制的国家,都会给人一种“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感觉。这也是这种制度形式的一种特点,原因很简单,反对某派的选民总会反对某派,支持某派的选民也有厌倦的时候,因而必然造成不同党派轮流执政的现象。
从这种制度形式的这个特点显然可得出的一点结论就是,对于一个正处于重大转型,社会剧烈变革的国家来说,实行这种制度形式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来回的翻烧饼徒然增加社会苦痛。当然,对于已经相当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种制度形式倒是一种不错的游戏方式,一般不会出现过分的大起大落的现象。
而巴基斯坦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的原因,必然成为中美博弈的一个重要平台,而巴国的制度形式也为美国大显身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另外,再加上穆沙拉夫执政时间也比较长了,选民也日渐厌倦日复一日地重复看到同一个总统。正是在这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议会选举中穆沙拉夫的政治对手才有机会胜出。美国当然会抓住这个机会继续扩大战果。
在对手的紧逼下,穆沙拉夫首先交出了兵权。但对手并未就此罢手,而是继续步步紧逼,要将穆沙拉夫从总统位置上拉下马。
面对对手的弹劾的威胁,穆沙拉夫的选择可以是对抗,或者主动撤退。
如果穆沙拉夫选择对抗的话,可有两种可能,一是弹劾成功,这种下台方式会令穆沙拉夫颜面尽失;二就是,弹劾失败,穆沙拉夫继续维持总统职位,但对手毫发无损,继续占据议会多数席位,仍然牵制穆沙拉夫的行动。此外就是,就算弹劾失败,美国也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有后续动作。
综合以上采取对抗的可能结果,无论成败,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穆沙拉夫的处境。鉴于此,穆沙拉夫选择主动退出,反倒显得更体面,更大度。
穆沙拉夫选择退出后,那么,穆沙拉夫与政治对手之间的矛盾突然也就缓和下来,变得不再那么突出。接下来,主要矛盾就将转移到穆沙拉夫的政治对手的内部。
穆沙拉夫选择退出后,其政治对手能否驾驭局面还是个问题。若能驾驭局面的话,那是万幸。而若一旦驾驭不住局面,引起社会进一步混乱的话,反倒会造成重大政治失分,引起民众严重不满。一旦社会发生严重骚乱,民众反倒会更盼望有象穆沙拉夫那样的强势人物执政会更好些的感觉。这样一来,局面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搞不好的话,穆沙拉夫的那些政治对手会玩火自焚。
潮起必有潮落时,就像冲浪运动那样,踏准波浪的节奏,主动地选择与浪共舞,这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