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革正名
人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常根据不同历史时期阶段的各自突出特征来作为命名的依据。
比如,将建国前的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以资产阶级为主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后一阶段为以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为主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将建国后的整个毛泽东时代同时称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之后,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作为改革开放年代的开始。
改革开放是为着在毛泽东时代的基础上,通过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社会变革,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为目标的伟大事业。
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为此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国,两个基本点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坚持改革开放。
邓小平作出的是基本路线的总设计,这只是一个基本框架,还需要人们在基本路线的指导下,继续探索实践研究各个分设计分系统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等的具体的政策,规划,方案,办法等等,通过解决各个分目标以综合推进总目标的实现。
但是,具体的各个分计划应该怎么做呢?邓小平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怎么搞,需要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摸索。
摸石头就是指实践,先有实践后有经验总结,再上升到理论高度。边摸索,边总结经验,这样才有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成果的诞生,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诞生和发展。经过这样一个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统一过程,过河的目的才有望变成现实。
对于实践结果的好坏鉴定,邓小平也给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如果摸索的结果违反了这三个标准,那就不是好的,是需要进行纠正的。比如说,如果摸来摸去摸出了象美国那样的金融危机,那肯定是不好的,应该注意纠正。比如说,如果摸的结果导致人民看不起病住不起房上不起学,那就是不好的,是需要纠正的。
邓小平还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于这一条也是“三个有利于”中的一条标准。以前毛泽东时代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搞出了两弹一星等的重大科研成果。改革开放后有人提出“市场换技术”,但实践证明,市场是换不来核心技术的。故而现在中央纠正了这种错误思路,而提出自主创新的新方针,实践表明,中国的科研开始有了新气象,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这就对了,应该继续坚持完善。
总之,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中国经过二三十年的摸索总结,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实践经验,提炼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经验之集大成者。有了这些符合实际的新理论的指导,就为进一步全面地贯彻落实基本路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改革开放归根结底是要以人为本,是要为人民服务为归宿的。改革要发展中国的生产力,提高中国的国力,保卫国家不被侵略,保护人民的安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开辟人民追求幸福未来的广阔道路。这样的改革才是人民的改革,才是名至实归的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