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苏论战中,中国方面把苏共转向修正主义的时间定为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然而,修正主义总是从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斯大林搞社会主义的方法,造就了所有产生修正主义的土壤。回顾历史,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反修斗争,不仅是和赫鲁晓夫的社会主义分道扬镳,也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扬弃和突破。
况且,早在和赫鲁晓夫决裂之前的1956年,毛泽东就主张:搞社会主义建设不一定按照苏联的那一套公式,可以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因而,从五十年代末起,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实践,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否定和扬弃。相比之下,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倒是抛弃自己的独立探索、向苏联式社会主义的回归,比如:恢复种种苏联式的工业管理制度,恢复专家和技术官僚统治,取消政治挂帅,取消群众运动,取消文化思想斗争,实行物质刺激,培养高薪阶层等等。
所以,左派为"斯大林模式"的辩护,只能构成对改革开放的头十年的维护(以及一定程度上文革前的十七年),而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和实践相对立。我们不能将斯大林与毛泽东划上等号,正如不能将大清洗与文化大革命划上等号——两者的阶级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