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学者们是真正独立的吗?
“文化大革命”的发起者已于三十二年前驾鹤仙游。随后,一场革命即被全面否定。在许许多多的人的头脑中,“文革”肯定已死,或者说是已被判了死刑。
笔者是学英语的。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倒也不曾遇到对那段岁月公开的责难。或许是因为我们就读的学校有些不入流和缺少大家吧。再加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时的学英语就是学技能,而非学习思想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与学习其他文科的那些学生相比较,学英语的人可能更肤浅。但是,笔者也感受到了一些让人如鲠在喉的现象。在编写英语类的教材或书籍时,编著者并无领受对那段岁月的批判之责任,本来也不是编写政治或历史之类的教科书,有些人却偏又爱带上一些政治色彩。他们大都是饱读诗书之辈或学有所成之士,或者是教授,或者是博士。有时也会讲上一句辩证之类,也或者是得了西人思维之“真谛”——不要片面。然而,对于“文革”,有些与政治无干的人还是时不时地的捎磨(讥讽)一下,真有些落井下石之嫌。好像不那样做,就显不出其知识、有教养、有公平之心一样。
然而,观今世之乱象,不知那些谦谦君子们有何感想。他们忏悔了吗?
从他们的专业领域来看,他们都可算为非常成功的人士。他们口口声声坚持独立治学精神,然而,他们真的独立吗?他们真的为中国的老百姓们带来了什么益处吗?
下面就是笔者从几本书上看到的有关批判“文革”或赞扬“改革”的话语。笔者用意不在兴师问罪,而在于一些反思。太自以为是的时候,会让人耻笑的和看不起的。对于人民和国家所遭受的苦难视若无睹,算合格的称职的知识分子吗?
请看以下材料:
(一).某两编著者合编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
P15:最后,再让我们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做出回答。我国古代的译学之所以能在唐朝登峰造极,是因为当时整个的文化界都很发达,并引进了外来文化。但在近几百年,西方文化崛起,中国却因为长期闭关自守和其他各种历史惰力,形成了思想文化一滩死水。但近年来,译学研究之所以有所安突破,主要是得助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大好形势。抚今追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各项英明政策,变封闭型的思维方式为开放型,正确对待中外文化,坚持学习,坚持改革,即确切地了解和利用人类全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定可不断攀上中国译学研究的新高峰。
P22:
In a nutshell, in order to achieve genuine (not feigned) competence in translation, we in China must eliminate the pernicious influence of the so-called “Cultural Revolution”. We must bear in mind that translation, too, means honest, solid knowledge, allowing not an iota of falsehood, and that genuine knowledge comes from practice. We must,in the final analysis, follow conscientiously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y our respected and beloved Premier Zhou Enlai----to strength our “basic training” in the three essential aspects:the enhancement of our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the betterment of our command of the relevant languages, and the broadening of the range and scope of our general knowledge. (简单地说,为了取得真正的(而非伪装的)翻译能力,在中国,我们必须消除那场所谓的“文化革命”的恶劣影响。我们必须记住翻译也意味着诚实、扎实的知识、不允许少许的做假和真正的知识来自于实践。总之,我们必须诚心地记住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教导——在三个基本方面加强我们的基础训练有素:提高我们的政治意识,提高我们对相关语言的水平和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P227:
科技翻译的出现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可分。多年的自我封闭和西方的经济封锁,使我们对世界科技的最新发展知之甚少。改革开放使我们茅塞顿开,同时也让我国的科技工觉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二).某编著者编《基础语言学教程》
P2: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改革开放,思想解放,有条件学习西方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三).某编著者编《认知隐喻学》
P4: 回想在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我们人人要向组织保证,注意休息,不得浮肿病;现在,足不出门,是得不了SARS的,但我还得给自己保证,不患SARS恐惧症!
P12: 一个人知道在语言中有韭菜和麦苗之分,但不能区分两者的实物是遗憾的,是认知不足的表现。但如果语言中只有韭菜和麦苗那样的词汇,却没有“电脑、”、“信息公路”、航天飞机“”、“DNA”等词语,是认知更差的再现,将是亡党亡国的大事。“文化大革命”的反动性就在于片面强调了前者的认知,否定了后者的认知,让高层次的认知退回到低层次的认知,这是一个我们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的惨痛教训。由此可见,语言与认知有紧密的联系,语言和认知都有程度的差别,两者是相存相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反映于语言和认知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
(四).某三编著者合编《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P8-9:4.2 第二阶段:1949年建国起至1949年10月
在第二阶段中,国内的语言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规划、汉语拼音和普通话的推广方面,基本上没有涉及对比研究。“文化大革命”一爆发,包括对比研究在内的语言研究便完全处于停滞状态。
4.3第三阶段:1976年10月至今
1976年10月“四人帮”的倒台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的语言对比研究进入了它的第三个发展阶段。随着国家逐步对外开放的政策以及随之而来的国民思想的解放,国外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对我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外的语言对比之风也对国内对比研究的重新兴起发挥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