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十月革命纪念日与李铁映商榷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把经济建设作为发展中心以来,30年过去,各界都在总结经验、教训,执政党大唱高歌,群众乐得其中,有人忧患加深,有人有苦难告,各种问题无疑是进入了“涉及深层次的权力和利益关系调整”的“攻坚阶段”。
李铁映纪念文章“中国的改革”发表在人民日报7日第7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文章,可以说给总结工作做出了基调性发言:经过30年改革开放,13亿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理性,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他指出:什么是最宝贵的?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理论是最宝贵的。没有自己的理论,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就会成为别人的俘虏。
对于先生的总结需要提出意见的方面如下:
1. 文章说“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改革是20世纪人类的伟大探索”。但是,并没有注意两者根本性质的不同。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和苏联伟大历史的序幕;中国的改革,不管权力阶层怎样决定,确实是由高级向“补课”阶段变化的回归,这种回归没有(也不可能是)苏联式的崩溃和动荡就已经十分幸运了(这是第二代领导获取权力的独特之处)。至于人民生活物质丰富,文化生活日益低俗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了,尽管文章也强调,当今国家经济安全成为问题,日益凸显,“盛不迷忧,困不遗伤”!指出我国面临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矛盾和问题。
2. 文章说“一场‘文化大革命’,使整个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30美元”。但是,没有说明当时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关系和实际情况。那时人民币比美元更为硬朗;不是后来的10:1,也不是在这个条件下被迫升值损失。没有分析新中国以来的伟大创造和基础性建设与两弹一星功勋。有很多问题都被理论言语一般化为“约束”生产力发展。简单化的理论变为简单化的权力编造。
3. 文章过于强调“计划与市场”之间的调整,为什么不讲一讲人民群众生活,社会两极分化程度,为什么不讲一讲黑暗面的来源?是否存在官僚资产阶级专政、买办势力问题?
4. 文章说改革开放是“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首先所谓的封闭半封闭是国际资产阶级封锁中国人民、共产党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毛泽东思想一直强调学习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科技,处理好学习与创造的关系。而全方位的开放又是怎样的尴尬:帝国主义经济全球化逼迫你开放,中国只能羞羞答答地引进大量的过时设备,造成人才大量流失,成为世界第三级别的轻工业初级产品的工场。
5. 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种唯生产力论首先是落后的、反革命的。并且没有真正抓住解放人类的根本方式、方法是提高人民的思想水平、创造能力、政治素质。远离人民群众伟大的革命创造、独立自主的实践能力塑造,依靠人们私有观念、私心杂念驱使的发展只能有利于美帝国主义一极独霸的资产阶级专政。
6.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生产力标准,坚持市场经济方向,坚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渐进式”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口号都很好,具体问题多。关键是中国企业、管理制度、政治发展是否具有世界先进性,中国的战略落实到位情况,人民政治觉悟是否体现出强大的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力量、共产主义精神力量。
7. 文章说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怎么深化,深化的性质决定社会的发展前景。真正的社会主义就是积极提升人民的科学能力、政治能力、革命精神;绝不是私有化、两极分化、混合经济体制、变为国际资本主义分工低底层、被边缘化之路。
改革分为人民根本利益的;也有为官僚资产阶级个人利益和世袭统治的,一定要看清本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