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好听但名不副实又有何用?
宋公明
中国文人重名不重实,大约起于孔子。当年孔子过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因为泉水的名字不好听,所以虽渴也不喝。这就是成语“渴不饮盗泉”的由来,多用以表示坚持原则的意思。不过这种讲究也实在太过份了一点,所以民间把孔夫子称为迂夫子,做为迂腐的代表,也是有道理的。
孔夫子如此计较名称,那么把人群聚集之处叫“鸟巢”也不太好吧?如果孔夫子看到其门徒在鸟巢里吟颂论语,不知有何感想?
如此说来,央视新大楼叫“大裤衩”就更不加不雅了,孔夫子的门徒们,会不会恶其名而不入之?。所以,另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就非常重要了。
据说盗泉后来被人改成了“道泉”,这就好听多了。其实中国文人有时迂腐,有时也是很会变通的。泉还是那泉,改个好听名字不就能喝了吗?所以鲁迅说,古之君子,恶其名而不饮;今之君子,易其名而饮之。那么恶大裤衩之名而不入的今之君子,当然也可以易其名而入之也。
问题是易个什么名子好呢?央视向大家征集,网上立马有不少高人献策,当然也有瞎起哄的。名字起了不少,可是能让大家一致认可的,好像还没有,盖因这房子形像太怪,要用形象思维,实在找不到可以类比的事物。然而央视毕竟是央视,何愁没有高人?据说现在已经定名为“智窗大楼”,这“智”是抽象,由电视台的性质而得;“窗”是形象,是从大楼中间的空洞而得。这“智”与“窗”相结合的词,过去好像还没有过,也可以算是一个创新吧?“智窗”就是“智慧之窗”的意思,与电视台的功能相吻合,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创意。然而网上立马就有人说,智窗与痣疮谐音,口语中无法区分。从大楼像一个人半蹬的样子,联想到痣疮,岂不更加令人恶心?某电视台播过一个广告:“治痣疮,到晨光”。如果你打的说,“到智窗大楼”。弄不好人家以为你要到治痣疮的大楼,就把你拉到晨光医院去了。
在下也是吃饱撑的,说了一堆名字的故事。其实名字就是一代号,与实质并无必然的关系。名字好听,未必就是好玩意。有人叫“智能”,未必就聪明能干;有人叫“美仙”,未必就美如天仙。当然,也有人叫阿猫阿狗的,也未必就低贱如猫狗。可是中国历来就有人喜欢望文生义,以名取人。当年和毛泽东一起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有个肖楚女,文章写得很好,有人看了他文章的署名,就想当然地以为是女性,竟然有不少人写信来向他求爱,让他哭笑不得。不得不声明说,肖楚女者,非楚楚动人之女性,而是虬冉多毛之大汉也。
所以名实未必相符,北京有个地名叫五棵松,到那真的能找到五棵松树吗?南京有个三牌楼,其实那地方也并没有三个牌楼。在下老家有所房子叫将军府,其实就是一间茅屋而已。有人喜欢吉祥号码,如518(我要发)之类,不惜化重金购得,可是又有几个真的发了?那么名字叫智窗,也未必就是智慧之窗。以后里面就不会有腐败,不会有潜规则,不会播骗人广告,不会冒傻气,也不会有人需要去晨光医院了?果真如此,叫大裤衩又有何妨?如果不是,叫智窗又有何用?脑筋用在这上面,累不累呀?
央视新大楼起名风波,正反映了中国的一个现实,就是全盘西化和全面复古的矛盾。在建筑文化上,要全盘西化,大楼建筑找不到一点中华文化的影子。但是起名字又要遵循孔夫子的思路,要有内涵,有寓意,这就难了。全盘西化和全面复古(以尊孔为标志),在鸟巢内吟颂论语是一次奇特的展示,但是在央视新大楼的起名上却遇到了难题,硬要用孔夫子的思路给KOOLHAAS设计的怪样子大楼起名字,实在是吃力不讨好。其实央视新大楼既然走了全盘西化的路子,就要坚持到底不动摇。西方建筑在起名上根本就没有中国人的这么多讲究。埃菲尔设计的铁塔就叫埃菲尔铁塔,并没有另外起名字。那么KOOLHAAS设计的大楼就叫KOOLHAAS大楼好了,一洋到底,岂不是符合不动摇的精神吗?艺人明星不是时兴起洋名字吗?例如MALAJIS。如果一位时髦女士叫出租车,用洋味十足的腔调说,哈罗哦,台克希噫,我是麻辣鸡丝,我要去裤儿哈屎!你看多么新潮,多么时髦,多么洋气,多么前卫,多么高雅,多么风流,哇,真是酷毙了耶!不过话又说回来,做为孔子的门徒,你们怎么对得起孔夫子的在天之灵哪!
2008,11,15,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