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名义下的——“极其大胆”的复旧
毛泽东要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不是全体人民),克服个人功利主义,提倡集体功利主义。并且,毛泽东思想理论所包含的集体功利主义,在深沉的历史的“哲学思考”后边“十分地简单化”了。
以毛泽东的管理理论为例,在利他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下,一切历史的统治理论、“领导”理论和管理理论都失色无光。相反,一种以全新境界、全新观念和全新方法的无产阶级领导,即能“简单”“轻而易举”地推动、挖掘和激发出人民的无比的革命和建设力量(毛泽东时代的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推翻了封建地主的统治,揭去了掩盖复杂阶级关系和剥削实质的“宗教热情”、“政治幻想”和“宗法关系”的面纱,使阶级关系明朗化和简单化了,──在资产阶级取得成功的地方,只有明白无掩的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阶级对立。那么,在一定意义上说,无产阶革命,无产阶级的社会改造,它的理论和方法的内质,也相对“简单明朗化”。它无需任何晦涩的宗教思想作寄托,也无需用艰深的唯心主义哲学为自己开道,更不需任何剥削阶级的统治韬略和技巧,它只要求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者和代表人物,去私奉公,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如此而已,就无往而不胜。具体地说,只要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一切为群众作想;先人后己,克己为人;冲锋陷阵,一马当先;艰苦奋斗,险事难关,率先而上……等等,就能所向披靡。
毛泽东谆谆告诫共产党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大众给的;我们代表了人民,打垮了人民的敌人,为人民带来了利益,而自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所以人民就拥护我们……(在历史革命中,这种人民代表,很难通过全民性的“一人一票”选出。这里,似有民主的悖论,我们当进一步研究)……
问题再明白不过了,无产阶级革命作为历史上最终把人民推上主人宝座的大革命,它的目标、方针路线,它在进行过程中的一切引领和斗争,其“主线”、“内质”、“基调”,不得偏离“为人民”、“去私奉公”的原则。并且,作为最根本的第一步:共产党人和领导者们,自己首先要忠实信奉利他主义、遵守既定原则,以形成巨大的示范力量。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实际上也常在这个问题上出现“浓笔重号”。他在建国后所担心的,也多是这类问题。
历史告诉人们,过去凡称得上革命的社会运动,──在中国,大多是以“仁”德,以“公”义,以“天下公”,为推动力量的。不可否论,历史上的不少革命,──由于历史局限,一有所成,有的就走向公德仁义的反面。而我们今天的革命,在现即的社会大生产条件下,包含个人正当利益的集体主义,已是全社会发展的“真实”要求。这就是说,历史上那种向公的反面运动的情形,共产党人已责任去避免。
故而,今天的真正的共产党人应当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实际的社会利益分配及社会运动的推动中,共产党人本身(基层群众当另作别论,当置放在另一管理系统中)任何对“去私奉公”原则的有意遗忘、偏离和修正,都不足取;任何在“公”的栈道下走“私”,都后患无穷。这倒不仅是以毛泽东的理论为标准的,因为历史辩证法也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一点。
令人不安的是,一些改革精英,他们公然声称“现实中,要人们大公无私是不可能的”,——其实,是他们自己不可能大公无私、克已奉公。于是,他们就“创新”,就端出那些纯属朽旧的意识形态,——用“创新”的外衣包装起来。他们有计划有步骤地、一步一步地把人们推下争夺个名利的陷井,美其名曰“实现自我”,终至今天的世风日下、腐败串串、坑蒙横呈,四处不宁的境地!——不过,他们自己是称其为“空前盛世”的!
由是,可以说,真正的时代的人民的精英,朝着这一方向的改革开拓摸索,才是创新!才是正道!
对那种利用创新名义,实行“极其大胆”的复旧的精英们!人民终会有批评他们的那一天。可以想知,下一次,人民对这些思想的批评,某些精英已不可能再作狡辩说“自己从来都是克己利人”的;人民更不会相信他们哭哭啼啼地诉说“受冤枉、遭迫害”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