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网上仅呆了35分钟就被删掉的文章
一篇极严肃地讨论的文章,名曰《(严肃讨论)依据落后的小岗来制定改革政策的科学性值得商量》,上人民网深入讨论才35分钟,即光荣“牺牲”——被删掉了。
此文在《》刚发过。而在发上人民网之前,我又将其改得更为通融,更留有余地,也更为“和顺”,意在引起公允、公正、客观的讨论。别无它意。尽管如此,还是被删。可见,当今的人和人之间的价值标准是多么地“大相径庭”!
现,再重发上《》,好让众网民借鉴、思考。
——以下为被人民网删掉的全文。
(严肃讨论)依据落后的小岗来制定改革政策的科学性值得商量
网上对小岗的讨论和争论,好象还处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阶段。这也就是“好象”而已,其实人心是杆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实情揭示”“对错讨论”,在广众心里,孰是孰非,谁对谁错,已大体有确定的评价了。
当然,这个民众性评价,究竟是认为谁对谁错,网民们不妨自己到了解情况的人群里调查调查,我这里就不挑明啦,免得有“自说自话”之嫌。
但有一点,恐怕左右人群都会承认的,即,小岗村人是落后的,甚至称得上“太落后”:
人均守着5亩地,地也不薄,人们居然长期在外要饭,这能不算落后;
——另有一说是,小岗人要饭要习惯了,有道是:“要了三年饭,有官也不做”……如是,这就更落后;
后来,大包干了,偏偏又在所谓“红手印”问题上,夸大其辞,互相矛盾,——当然,这与当时官方、记者误导也有点关系……这又表明小岗人争荣好功,弄虚作假。又落后也。
再后来,大包干30年,农业体制虽改,但小岗人精神面貌依旧,也还是不团结,有所谓是“新戏班锣鼓,各敲各”,还是穷,虽有了点“新装备”,但,全是官方和外地人支援的,从每家电话到电视,从村门楼到村公路;从每户新房屋到塑料大棚……无不是外赐之物。落后!还是落后也!
新近,有那么个小岗出来的党干部,名严德友,居然大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用意是为小岗人正名,哈!一语道破,小岗人的落后,其深层的思想原因在此!落后!根源于落后的意识形态!无可辩白!
落后的小岗!不过,本网民表示理解。因为,中国人多,社会主义才搞很短的时间,各层面的人均有,本应是先进、落后俱存的,况且,小岗人的历史告诉我们,他们没有接受较多的教育和熏陶……
但本网民不理解,为什么要依据这么一个特殊落后的典型,来制定我们的改革政策?(我们是可以不用中华大地上最先进的事物为近期奋斗目标的,但总得用“比较先进”的为近期目标的),为什么要向落后看齐,并以落后的标准来裁夺当年是非?
一般的决策理论教导人们:凡属进步性改造、改革和发展性决策,必是如下两种情况:
一是,通常是依据“取中超前”原则,即调查、统计出社会综合性的物质条件和思想文化条件的中等、中间性状态、状况(大体的、概约的),然后,在此“中点”基础上制定“适度超前”政策,即用“比较先进”为总体的改革发展目标;
二是,当是依据“取直跳跃”原则,即根据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根据“社会性革命的能量积蓄”,以及自身的“能动性积累”,在他人已经历的弧形或折式运动中,寻找直线,而作大幅超前、后来居上的决策……
根据以上两原则,我们有必要讨论“依据落后的小岗来制定改革政策”——这样的问题,——并且,后来还“一刀切”地在全国贯彻这一政策。
本网民是认为,以“学习落后的小岗”为目标的改革,其科学性值得商量(如果是在实行“进三步退两步”的战略,当有明确的解释)。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