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说道树人,想到一个人,一个不断向统治阶级挑战,向传统封建势力抗争的学者,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树人,笔名鲁迅。鲁迅可以说实现了自己“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理想追求,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与事业追求上。但是,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他不可能成功,关键是社会文化、政治力量不存在革命胜利的基础条件。他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以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身上。
世界以物质作为形式,但人类是精神武装的有内涵的主体。到了一定的社会阶段,人类根本转变从私有制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可能短短几十年。前提是必须有强大的共产主义力量,有成熟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培养的能量,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在当今世界,物质生产力,社会生产能力已经超出全体人类共产主义需求水平,只是没有将这种能力变为人类自身革命的精神培育过程,没有简洁、高尚、有效的文化政治转换器,即国家的功能转变。这个系统的建立与成熟需要政党的革命、意识形态的革命、政权的革命、文化系统的革命。这种革命因为是全人类大多数人渴望的事情,当然并不存在极大的困难。难只难在没有真正的政党把社会巨大财富变为社会全体人民的;统治者只希望把财富变为自己的那种私有观念、统治阶级掠夺人民财富的野心立场。
为什么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能以劣势取得政权,就在于有强大的政治优势,有真正奉献于人民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革命品质,激发人民力量,带领人民群众,水乳交融,形成统一的革命力量。在大是大非面前,人民群众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在“伟大的十年”( 一九五九年十月六日 )一文中总结说:“党始终注意使自己的领导同广大的群众运动相结合,引导群众不断地发展革命的自觉,组织自己的力量去逐步地解放自己,而不是把革命强加给群众或者把胜利恩赐给群众。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谈过,因为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就是坚持这种工作方法而取得胜利的。在这个问题上的新的事物是,在社会主义革命获得了全面的胜利以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继续把这种工作方法有系统地运用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从而形成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从而展开了国民经济大跃进的局面。完全可以说,离开了党的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就不会有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也就不会有去年以来的国民经济大跃进。”
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新风,毛泽东首先以阶级斗争为背景,树立无产阶级专政权威。使得人们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此基础上,讲究文化的革命。对于树立共产主义精神,毛泽东不相信所谓传统的“修养”方式方法。对于资产阶级信赖的法律,毛泽东也有非常不同的看法。他说:“像我们这样的国家,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不是一两年整一次风,是永远也得不到解决的。许多问题的解决,光靠法律不行。法律是死的条文,是谁也不怕的。大字报一贴,群众一批评,会上一斗争,比什么法律都有效。”
毛泽东意识到“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是知识分子、广大青年学生搞起来的,但‘一月风暴’夺权,彻底革命就要依靠时代的主人,广大工农兵做主力军去完成。知识分子从来就是转变觉察的快,但受到本能的限制,缺乏彻底革命性,往往带有投机性。”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由长期社会实践培育的阶级品质、立场、思想和斗争来把握。这就是社会政治、文化。没有这样的文化、政治基础,光靠学校学习和说教是解决不了社会利益认识提高与社会斗争政权巩固需要的。共产主义需要的是全体民众具有马克思那样的革命理论水平和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社会基础。有了这样的社会基础,革命就很快实现,人民就不会迟疑不前。
从传统家庭中要培养新人必须有创业的一代、文化的一代和真正严格教育出来的一代。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是马克思、列宁那样的认知,社会生产力进入现代科技时代,毛泽东思想革命成功的传播与积淀。现在的“鲁迅”比周树人可能更自信,就在这一点。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