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新华社社评“从关键抉择到必由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作为当代世界最重大的一个历史事件,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走过了整整30年。30年与5000年的中国历史相比虽是短暂的,但其影响却重大而深远,它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
改革开放最伟大,体现在中华民族第一次以世界作为定位点;改革开放最辉煌,把30年放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中做比较。30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之始。这一年是改革开放元年,也是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元年。如此评价改革开放毫不过分,因为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民族历史的命运,决定国家未来的前途,也同时成为当代世界最重大的历史事件。
改革开放更伟大的地方在于,不仅找到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时间起点,也给中国革命历史标明了定位点。自国民革命推翻封建大清王朝,“一百年间,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任务上下求索”。1978年的中国“物资极端短缺,文化一片荒漠,人民生活贫困”,改革开放是在“文革”造成的这片废墟上开始,完成了“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
社会主义的人民中国留下的是“物资极端短缺,文化一片荒漠,人民生活贫困”,改革开放滚滚洪流冲关过隘,终于汇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大潮”,如此可见改革开放进行的困难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辉煌。“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最形象的指出30年前所做的历史性抉择,并不是沿着前进方向继续走,而是要改变方向决定中国向何处去。
改革开放之前“僵化的经济体制和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束缚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其实新华社社评的思想应该已经解放,只是不知何故似乎很多话仍不好明说。如此束缚下连新华社社评都要采取如此隐晦的表达,可见路还很长很曲折。
什么束缚了生产的发展?什么影响了社会的进步?明显不能归结为“僵化的经济体制和落后的思想观念”,这肯定不是问题真正原因。要找真正的根源就要回答僵化的经济体制是如何制定,落后的思想观念又是如何产生。经济制度显然是政治制度决定,恰恰是政治制度实在没法明说,不得不用经济制度当做束缚生产发展影响社会进步的幌子。到了新华社社评的份儿上,说话还如此隐晦,差的那点点勇气应该还是对正义事业的不自信。仅仅给社会主义制度戴上个中国特色的帽子,显然无法改变“僵化的经济体制”。经过改革开放30年,落后的思想观念也照样存在,何以现在不再“严重束缚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是在于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已经变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涤荡着一切陈腐与守旧,冲破无数藩篱和束缚”可见改革开放是怎么的势不可挡。“濒临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又可见改革开放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留下的又是何种烂摊子。改革开放使我们可以“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使中国能够“充满希望地展示出自己灿烂的前景”。
改革开放已经30年,绝地突围后又到了什么样的关节点,如何不在困顿中徘徊,如何在危难中奋起,又怎样才能不墨守成规的变革进取。新华社的社评一气儿说了6个“新的更高起点”。30年如此的辉煌,还有多少“陈腐与守旧”“藩篱和束缚”,30年如此的伟大,沿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方向继续前进就够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样的起点更高更新?
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wmw010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