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者不得不说的话: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贫富悬殊问题:排名世界前10位的基尼系数、前10位的亿万富翁和排名世界第100名之后的人均GDP同时并存。必有指出的是,贫富悬殊问题根本不是什么分配问题,而是:
1、政治上,丢掉了毛泽东这把刀子。抛弃占人口90%以上的工农民众(同时,也剥夺了人民民主),用冷水煮青蛙的方式,把他们从“领导一切”的领导阶级,抛入了“弱势群体”。另一方面,却大搞什么“专家治国”的精英政治。
2、经济上,抛弃直至彻底瓦解“公有制”这个社会主义的根基。通过精心策划所谓“管理层收购”和“大搞开发区”这两个21世纪的“圈地运动”,疯狂掠夺工农。占人口不到5%的官僚资本一夜暴富,而成千上万的工农却被剥夺得一无所有之后,被抛入了失业大军(不仅在毛泽东时代,就连在蒋介石时代和两百年前欧美资本血腥的“原始积累”时期都未听说过的所谓“农民工”,就是官僚阶级和资本家阶级合伙制造的“只管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不管起码劳保福利”的“中国特色”怪胎)。
3、归根结底,马克思主义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分配问题的主导权永远掌握在生产资料占有者阶级手中——想指望资本家阶级发善心,采取,或自愿接受有利于工农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只能是与虎谋皮。万恶之源在于私有制,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纲领——消灭私有制!!
“编者按:
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与弟弟邓垦谈话时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小平同志的这段谈话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立意高远,发人深省,反映了他在中国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新理解、新认识,既有对过去发展思路的总结,又有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出现新问题的洞察,还有对未来中国发展问题的提醒,对于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认真体会小平同志这段谈话,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改革和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成功经验,随着时间推移,如果不进行调整,就很有可能反过来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让我们从邓小平晚年的反思中受到启迪!
邓小平晚年反思的四点重要启示 |
——有感邓小平晚年对发展道路的反思 |
景珂 |
2009年07月17日14:2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日前,看了《邓小平晚年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笔者深有同感。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与弟弟邓垦谈话时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据《邓小平年谱》) 小平同志的这段谈话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立意高远,发人深省,反映了他在中国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新理解、新认识,既有对过去发展思路的总结,又有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出现新问题的洞察,还有对未来中国发展问题的提醒,对于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认真体会小平同志这段谈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四点启示: 启示一:“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是邓小平基于新认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路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表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有了深刻洞察。过去他一直认为,经济建设搞好了,就能牵住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牛鼻子。但是这个谈话表明,邓小平晚年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他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即使是经济建设搞好了,还会出现一些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同样会危及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为了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对原来的发展思路进行调整,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具体说来,在走过温饱社会以后,在发展目标上要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发展内容上,不仅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进 一步把“蛋糕”做好;在发展途径上,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根据新的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发展政治、文化、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启示二:收入差距过大“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这是邓小平在深刻分析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以后,对未来中国发展之路的深刻提醒。毋庸置疑,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巨大,举世公认,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总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贫富差距持续拉大,为社会安定埋下隐患,成为群体事件突发的一个诱因。基尼系数是世界上用来分析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指标, 0.4是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有统计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已接近0.5,占总人口20%的最高和最低收入两大群体,收入差距已高达 30多倍。不久前,在政协第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期间,赖明常委发言指出,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致使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主要表现在贫富悬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不断扩大”。 启示三:“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小平同志晚年的忧思,也是他最后的牵挂。那么,我们应该什么手段、什么方法、什么方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以为,要做得工作千头万绪,最根本的问题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着力抑制和消除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启示四:必须动态地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中国发展道路即邓小平理论,就其解决的问题来说,是回答温饱社会的发展问题的。其核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是邓小平讲的“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但从1990年以后,中国从整体上走出了温饱社会,整个社会需求发生改变,相应地要求发展思路也应作出重大调整,在继续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强调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实践证明,这个问题是新的历史时期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形成经济建设一条腿长,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多条腿短的局面,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毛泽东说:“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小平同志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商君书·开塞》说:“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世。”改革和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成功经验,随着时间推移,如果不进行调整,就很有可能反过来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让我们从邓小平晚年的反思中受到启迪! |
(责任编辑:赵娟) |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9674293.html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