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前三十年,总会有些争论,常见到的现象就是,就有人要摆出一副一无是处的嘴脸,当然也有人列出工农业等方面伟大建设成就的数据,等等吧。
但是,按照以人为本的指导精神,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就不能不特别注意人口这个硬指标。一个民族能不能繁衍生存发展,都是离不开人口这个硬指标的。
看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从历史发展的长时期来考察总体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变化是非常重要的,而个别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比如说,一提到人口问题,有人可能马上又搬出什么三年灾害期间饿死三千万之类的谣言来胡搅蛮缠。其实,对于这个谣言,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已经击破这个谣言了,其中最雷人的地方就是,2000年人口普查公布的1960年出生仍健在的人口数量竟然比八十年代初那次公布的1960年的出生人口数据还多出一截。也就是说,这两次公布的有关人口数据显示,从1960年到2000年经过了40年的时间,1960年出生的人口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到了2000年普查数据表明1960年出生仍健在的人口反而还多出了一截。这不就明显闹出了大笑话嘛。这就表明,八十年代初那次公布的人口数据对那三年及附近几年的人口数据进行了人为的故意调整,那么,基于这个伪造数据之上而制造的所谓饿死3000万的谎言自然不足为信,只能破产了。
提到前三十年的时候,流传有两个特别有意思的说法。是这样的,一个说法就是,错批一个人,误增三亿人。另一个说法就是,毛泽东时代人们总处于饥饿之中,粮食不足,食用油匮乏,没什么肉吃等等,总之,这种宣传要给今天的人们一种感觉就是,那时候人们天天都饿得两眼发昏两腿打颤似的。还说什么毛泽东时代的合作医疗水平极其低下,完全是摆设云云。
根据总的人口统计数据来看,从1949年建国开始到1979年的这30年,总体人口数量从5.4亿余人增长到了9.7亿多人,也就是说增加了约4.3亿多人口。这个增长是相当可观的。
那人口为什么能够大量增加呢?新中国成立后,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育水平当然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要使得人口能够大大增加,原因无非就是死人大大减少,这表现在,一是婴儿死亡率逐步降低,二是人口寿命逐渐延长。
但是,如何做到降低婴儿死亡率并延长人口寿命呢?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医疗卫生水平提高,而中国的人口分布中百分之八十以上人口都在农村,只有在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后,婴儿死亡率才能够降低。而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什么呢?当然是合作医疗了。二个重要条件就是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营养水平提高,如此才能够延长人口的寿命。而这就表明,毛泽东时代总的生产水平是持续发展的,人们的总的饮食营养水平是有相当的保障的,否则人口的寿命是不可能大幅增加的。
现在就再来看看批评前三十的那两种说法的荒谬之处。
一种说法就是批评毛泽东时代不搞计划生育,结果导致人口大量增加。这里先不谈实行计划生育需要什么技术条件的问题,而是指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什么朝代什么时期实行过任何形式的计划生育政策呢?答案是从来没有。也就是说,是否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导致人口大量增加的直接原因。道理很简单呀,既然古代社会没有实行过计划生育,那为什么古代人口没有以如此的方式大量增加呢?
第二种说法也非常可笑,如果毛泽东时代的人们总是长期饥肠辘辘营养匮乏的话,合作医疗也是一塌糊涂的摆设的话,那人口数量是绝对无法那样增长的。
这里极令人惊叹的就是,毛泽东时代能够做到在保障粮食产量总体上持续增长的同时,不仅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要,还要满足工业化快速增长的需要,这简直就是人间奇迹呀。
更伟大的还在于,前三十年人口不仅仅只是数量的简单增长,更重要的还在于人口质量的普遍提高,其中重要的措施就是普及基础教育,一方面就是城市创造各种学习机会提高市民素质,另一方面就是农村依托集体经济大办各类学校,还有广大下乡知青的支援,中国的人口主要在农村,在农村普及基础教育,才意味着中国大多数人能够提高文化素质,整体提高国民素质。只有多数人口实现现代化,中国才是全面的现代化了。人口质量的普遍提高,大大提高了民族的发展能力。
人类社会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人口,没有人那还能叫人类社会吗?就说现在所谓的市场经济吧,所谓市场规模,归根结底是由人口规模决定的,人口越多,其市场潜力才越大,市场容量才越大。
抓住了人口这个基本的硬指标,评价毛泽东时代时才能建立科学的历史起点。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sh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