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上午在三十五中初二(5)班听了5堂课,中午和同学们一起吃了饭,下午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昨天,新华社播发了温家宝对听课的点评,以及在听了教师代表发言后讲话全文。今天我想谈谈对温总理听课笔记刊发的看法。
9月4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学听课。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温家宝总理赞成地理课把地理和地质、气候结合起来,也指出了教材中的问题——教材对我国地区的划分不清楚,甚至有错误,缺乏自然的或行政的依据。温总理认为新版本的教材区域划分有问题,陕西、甘肃不应该划在华北地区中。
当时我看到这则消息时就觉得很奇怪,所谓“华北地区”,包括自然地理概念和行政概念。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华北地区”,北界是长城一线,南界是秦岭—淮河一线,西界是青藏高原东缘,东临渤海和黄海,包含了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行政概念“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个省级行政区域。初中地理区域划分讲的应该主要是自然地理区域划分,而不是行政区域划分,把陕西、甘肃的一部分划在华北地区中有什么不应该的呢?后来想想,温总理也是人,尽管是地质专业出身,但是毕竟不是自然地理专业,而且脱离专业很多年了,犯点错误也是人之常情。而且,事情真相究竟如何也不很清楚,有关方面一定会很快澄清的。
果然,9月15日,署名易苇航的朋友就网络上发表了图文并茂详细介绍区域划分的几种说法的题为《对温家宝总理质疑中学地理教材的质疑》的长篇文章。(http://www.chinaelections.com/NewsInfo.asp?NewsID=156948)文章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七种中国自然地理分区分案中,罗开富方案、任美锷方案、赵松乔方案、席承藩方案、赵济方案、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撰写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一书中所使用的区划方案都直接使用‘华北’这个地理概念指称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祁连山以东这个自然地理区域。黄秉维方案则对这个区域做了更细致的划分”。也就是说,不仅新版本的教材区域划分没有问题,温总理上学时学的“华北地区”和新版本的教材区域划分也是完全一致的。
9月21日,中国地图出版社在其网站发布声明称媒体报道不实,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华北地区”,包含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与通常认为的原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华北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表示“我社出版的该地理教材,其讲述的‘华北地区’范围在课文中的表述为‘北界是长城一线,南界是秦岭—淮河一线,西界是青藏高原东缘,东临渤海和黄海’,很明确是自然地理概念的分区,而非行政或经济概念的分区”,“ 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华北地区’,包含了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它与通常认为的原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个省级行政区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样,自然地理概念中的‘西北地区’,也并非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整个省级行政区域,它与通常认为的原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个省级行政区域)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该说,到这里事情的是非已经很清楚了。
今天我看到温总理听课笔记刊发的消息,第一反应是这个刊发的听课笔记一定会为尊者讳,不提温总理听课的错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这个刊发的听课笔记不仅包括温总理听课的错误,还用着重号特别指出:“第四堂听的是地理课。老师用提问的方法,问学生暑假到过哪些地方。我真没想到学生到过那么多地方,不仅是国内,而且到过国外。我仔细翻了课本。这门课把我们过去的地理与自然地理合并了,甚至扩展到把地理、地质、气象、人文结合起来,是一本综合教材,可能现在学地理的时间要比过去少了。但是讲华北一下子我就听糊涂了,因为课本讲的既不是自然分界,又不是经济分区,也不是行政分区,华北怎么把陕西、甘肃和宁夏包括进去了?课本对中国区域划分的依据不足,无论是自然的、经济的还是历史沿革的划分都没能讲清楚,有的是错误的。此外,课本关于中国的区域差异一章就讲了中国的五大区域,即华北、青藏、沿海、港澳和台湾,这就更不全面了。我赞成把地理、地质和气候结合起来,这就如同把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一样。过去大学的地质地理系就包含这三个方面。已故的刘东生院士之所以在研究黄土高原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厚、面积最大的黄土层,这给他提供了有利的研究条件;另一个原因是他对地理、地貌、地质和气候的关系,特别是黄土的成因以及黄土形成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得很深。我赞成编写教材时把这几方面结合起来,但要把基本概念讲清楚。现在孩子们见识很广,他们到过很多地方,老师讲得也很好。课本要保持严谨规范和学术的百家争鸣,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地理学真正的科学内涵”。
这件事让我很感动,刊发温总理听课笔记必然是得到温总理本人同意的。这个刊发的听课笔记不仅包括温总理听课的错误,还用着重号特别指出,显然绝不是温总理坚持自己的错误,而是勇于承认自己曾经的错误。把这种丝毫不为自己的错误掩饰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实在太难得了。我相信温总理听课笔记上面一定有这样的注释:“温总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华北地区’,包含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与通常认为的原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华北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该地理教材,其讲述的‘华北地区’范围在课文中的表述为‘北界是长城一线,南界是秦岭—淮河一线,西界是青藏高原东缘,东临渤海和黄海’,很明确是自然地理概念的分区,而非行政或经济概念的分区”。当然,如果在刊发的听课笔记中,温总理肯为自己的错误对出版社和造成的伤害做出道歉就更好了。
附带说一句,温总理指出:“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我坚决赞成温总理的观点。众所周知,建国60年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教育迅速发展,1976年学龄儿童率达到96%以上,1979年25岁以上受过教育的人口比例为62%,比新加坡的52%高出10%,迅速从一个80%人口不识字的“文盲之国”变成了“第三世界教育事业的成功样板”, 而且教育的内容和社会实际密切结合,美国惊呼“中国教育培养的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足以使中国在2000年时远远超过美国”。但是高等教育远未普及,当时估计2000年才能实现“人人上大学”的目标。特别是1978年以后,一方面教育产业化使愈来愈多的人上不起学,另一方面教育的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英语教育排挤了专业知识。再加上课本里《狼牙山五壮士》的爱国主义文章不断被为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翻案的汉奸文章取代,以及“毕业即失业”的现状,“七旬教授骗钱骗色”等丑闻层出不穷,使广大人民一提起“教育”两个字马上眉头大皱。我相信,温总理的“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就是重新确立教育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恢复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成功经验,纠正1978年以后教育改革中的严重错误,而绝不是继续推行“教育产业化”、“与国际接轨”等广大人民深恶痛绝的资本主义方向的教育“改革”。
附1《媒体报道温家宝为地理教材纠错出版社回应》(http://news.qq.com/a/20090921/001493.htm)
中新网 9月21日 电 今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北京35中学听课,期间指出该校使用的地理教材中的问题——对中国地区的划分不清楚,把陕西、甘肃划入华北地区,此事引发热议。
日前,上述提到的教材出版方——中国地图出版社在其网站发布声明称媒体报道不实,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华北地区”,包含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与通常认为的原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华北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以下是该网站发布的“ 关于最近媒体对我社地理教材有关报道的情况说明”:
关于最近媒体对我社地理教材有关报道的情况说明
最近,个别报纸和网站等媒体,对我社出版的一套地方用初中地理教材进行了不实报道。现就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在中国地理研究中,有关区域的划分可以依据不同的指标体系,例如自然的、经济的、行政的、综合的等。如大家通常理解的原行政、经济区域划分,包括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区。而目前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中国地理分区普遍采用中国自然地理分区方案进行表述,即全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个大区。其中北方地区的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北方地区内部包括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两个亚区。
二、我社出版的该地理教材,其讲述的“华北地区”范围在课文中的表述为“北界是长城一线,南界是秦岭—淮河一线,西界是青藏高原东缘,东临渤海和黄海”,很明确是自然地理概念的分区,而非行政或经济概念的分区。自然地理概念的“北方地区”及所含“华北地区”实际都包括黄土高原地形区——太行山以西,伏牛山、秦岭以北,长城以南,乌鞘岭以东地区,涉及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等地区。同样,自然地理概念的“西北地区”仅包括甘肃西北部、宁夏北部、陕西北端以及内蒙古和新疆大部;秦岭以南的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被划入“南方地区”。
由此看出,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华北地区”,包含了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它与通常认为的原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个省级行政区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样,自然地理概念中的“西北地区”,也并非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整个省级行政区域,它与通常认为的原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个省级行政区域)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上述中国自然地理划分方案的基本依据,一是中国自然地理区划方面众多权威专家多年的科研成果,二是全国高校地理专业师生普遍使用的《中国自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据《辞海》中相关词条的解释,四是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教材编写中形成的共识。
附2《“总理为地理教材纠错”事件的冷思考》(http://comment.scol.com.cn/html/2009/09/011008_734448.shtml)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到北京35中学听课,期间指出该校使用地理教材中的问题——对中国地区的划分不清楚,把陕西、甘肃划入华北地区。21日,中国地图出版社回应称,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华北地区,与原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华北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种说法都没错。(《南方都市报》 9月22日 )
从温总理提出教材有误,到媒体广为报道和时评人大力批评出版社,到现在出版社回应反驳,笔者认为每一个环节,全社会都有必要冷静下来深深思考一番。
第一,温总理对自己不熟悉的地理领域,以过去自己的知识和观点提出反驳或者是纠正,一方面体现了温总理对教材的重视,也反映了温总理的学术批评意识;另一方面地理领域毕竟是温总理不熟悉的领域,以过去知识就轻易认定教材有错,又带有不严谨、不科学的态度,当然毕竟温总理是普通人,错误在所难免。但是错误毕竟是错误,对出版社和造成的伤害又相当大,从这个角度说,温总理有必要对自己的不当言语出来道歉。
第二,当时温总理说出教材有错误观点时,在场的地理教师应该知道温总理的说法有错,为什么当时没有当场指出来呢?是因为认定教材有错的是温总理而不敢指出总理错误,还是自己本身对教材也把握不准呢?当时在场的地理教师有必要出来说明清楚。关键是这一事件报道后,为什么广大的地理教师不出来反驳呢?是因为总理说错话就不敢纠正总理错误吗?无疑宣告广大教师应有骨气在总理错误面前而丧失。
第三,总理指出教材错误后,全国各地媒体纷纷转载报道,而现在出版社出来说明、反驳了,前段时间报道总理纠正教材错误的新闻的大多数报纸闭嘴了,只有像《南方都市报》这样少数几家报纸报道,这说明我国广大媒体在职业道德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敢报道出版社之失,而不敢报道总理之过。同时,先前各大媒体在报道总理纠正教材新闻时纷纷批评出版社,但是这些带有主观色彩的言论都是建立在没有基本地理常识的基本上,特别是少数记者、编辑是接受过非过去传统观点的地理教育的,这又说明我国的记者队伍中不少记者文化素质还不够过硬,有必要继续提高各方面素质和知识。(这里有必要指出,笔者的观点有误,《对温家宝总理质疑中学地理教材的质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温总理上学时学的“过去传统观点的地理教育”的“华北地区”和新版本的教材区域划分也是完全一致的。)
第四,当总理纠正教材错误新闻报道时,广大时评人纷纷撰文批评出版社和教材编写者,个别时评人更是痛骂出版社和编写者为了赚钱随手编写教材。我们先不说这些时评人基本地理常识的缺失,但是为赚稿费不惜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领域乱发言的行为应该予以重视。不过很遗憾,现在出版社纠正了,为自己错误文章道歉的评论员没看见一个,这不能不说我们评论员队伍素质也是良莠不齐。
第五,出版社敢于与总理辩驳,勇气可嘉,值得称道,总理也该为有这样敢于与自己叫板的出版社感到高兴和开心,因为他们还有着学术道德和勇气,有着为知识而战斗的精神,有着为学生负责的思想。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出版社的澄清文稿中没有提到总理的错误,只是说新闻报道有错误。同时笔者认为出版社之所以在半个月后才出来说明,也是不得以而为之,之前可能存在不出来澄清的想法。因为出来说明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时间考虑,但是拖了半个月,笔者猜测一方面出版社可能已经受到有关部门的指责和压力,批评教材有错误被总理发现了;另一方面由于新闻媒体报道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对以后的教材发行造成重大影响,可能一些地方已经提出拒绝使用出版社教材的想法,迫使出版社出来说明。
第六,对于温总理的错误观点其实很早就存在质疑声,在出版社说明之前就有有识之士写为之驳斥了温总理的说法,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被媒体转载报道而已。比如一个多星期之前,署名易苇航的朋友就网络上发表了图文并茂详细介绍区域划分的几种说法的题为《对温家宝总理质疑中学地理教材的质疑》的长篇文章。(http://www.chinaelections.com/NewsInfo.asp?NewsID=156948)我们有必要质问各大媒体为什么不转载质疑总理声音的学术性文章?难道总理的错误公民就不能指出来了吗?
错误已经发生,继续追究没有意义,全社会都应该以此事件为突破口,继续探讨学术研究,努力实现学术领域的“双百”现象。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