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是祸还是福?

wqzwangqizhen · 2010-04-01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是祸还是福?  

——《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续一七七  

 王奇臻  

2010-4-1  

引言  

本文是2007年9月12日,十七大召开前在发表的文章《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和后来的一系列文章(最近一篇是《百度 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的续篇,文章大多在网站www.wyzxsx.com的《文集》中wqzwangqizhen名下。本文仍然以对话的形式写出,“网友”不代表具体个人,特此说明。

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轿车,将蛇吞象变成了现实,这是我国经济方面的一件大事。但是这究竟是祸还是福,还有待于历史的证明。本文想分析一下,怎样会是祸,怎样会是福,国家应该怎样做才对我国有利。文章不一定正确,也一定不全面,欢迎各位批评、指正、补充,特别欢迎善意的转帖。如能得到你的支持将不胜荣幸。

关键字  

|李书福|吉利|沃尔沃|福特|经济战争|继续革命|

标题  

一、蛇把象吞下去了

二、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祸”

三、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福”

四、从继续革命理论上看国家应该怎样做才对

正文  

一、蛇把象吞下去了

网友    先问一个题外问题。奥巴马又来“忽悠”了,据报道:  

“奥巴马说,今天,美中关系具有塑造21世纪的能力,其重要性堪比世界上任何双边关系。美中两国面临核武器扩散、地区和平与稳定、气候变化等地区和全球性挑战,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现在是我们两个伟大国家携起手来,为子孙后代创造繁荣未来的时候了。”

(《奥巴马接受中国大使递交国书 重申一个中国政策》,http://www.huanqiu.com, 2010-03-30 11:17)“同日,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在媒體吹風會上表示,美方尋求與中國發展積極和務實合作的關係,堅持美國兩黨歷屆政府長期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並重申美方承認西藏是中國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獨立’。”(《 外交部 中美關係干擾期結束 現在可向前看》,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0-03-31 08:56:49)我国外交部乐滋滋的,以为美国示好,干擾期結束了。报道说:“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昨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兩個不同場合三次對中美關係表示中方的積極立場,回應北京時間昨日凌晨美國總統奧巴馬對中美關係的最新積極表態。秦剛表示,中方重視美方重申一個中國的原則表態,指出中美關係之前是受到了不必要的干擾,現在可以向前看,也就是干擾期結束。”(来源同上)你怎么看?是不是奥巴马退却了?

    从报道上看,不能得出这个结论,当然有没有幕后情况我不知道。如果没有,那么外交部的看法就再一次证明自己是弱智,被超帝国主义玩弄于股掌之中。“美方重申一個中國的原則”,从来都是如此,可是照样干涉中国内政,照样卖武器给中国台湾省。关键在于是不是不卖武器了,而不是“美方重申一個中國的原則”。只要不撤消卖武器给中国台湾省的决定,就是把刀搁在我国的脖子上,那样就是嘴上喊我国“爸爸”,也不能相信它!  

网友    言归正传。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轿车,将蛇吞象变成了现实。据报道:

“北京时间28日21时,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谈判,中国民营企业吉利终于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拥有80多年历史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公司(简称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交割后,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沃尔沃选择中国 “国际巨星”为何花落吉利》,http://www.huanqiu.com,2010-03-29 10:05)这是中国小企业收购外国名牌大企业的事例,对这件事你怎么看?

    商场如战场,生死有时候就是一念之差。在分析此重大事件之前,我先把有关情况罗列一下。  

1、此事的直接相关企业有三个,吉利、沃尔沃和福特。

2、背后关心此事的是三个国家,中国、瑞典和美国

3、这是典型的蛇吞象事件,因为2009年,吉利总营业收入为42.89亿元,而沃尔沃轿车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

4、从表面上看,吉利是占了大便宜,因为福特汽车1999年耗费64亿多美元巨资收购的沃尔沃轿车,现在却被吉利以18亿美元迎娶回中国。

5、为什么福特要卖沃尔沃呢,因为世界经济危机使沃尔沃和福特都出现巨大亏损,难以为继。到2008年福特准备出售沃尔沃时,沃尔沃的税前亏损高达15亿美元,而且还欠着福特35亿美元的债务。如果不出售,则不仅沃尔沃要垮,福特自己也会被拖垮。

6、之所以卖给吉利其实是因为中国。2009年,全球豪华车市场大幅萎缩。奔驰、宝马、奥迪等一线豪华品牌年销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与此同时,中国豪华车市场却以超过40%的增速高速增长,其中,沃尔沃轿车2009年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80%以上。因此,对于沃尔沃轿车来说,若想尽快扭亏为盈,选择吉利这一中国买家,显然是个明智的抉择。

7、这个交易瑞典和沃尔沃是只赚不赔,因为沃尔沃保留在欧洲的生产基地和哥德堡的主要部门,并继续研发工作等,工厂不裁员,除了换老板之外一切照旧。瑞典政府不担心失业造成的社会问题,又甩掉了一个大包袱。

8、这个交易美国和福特也是只赚不赔,因为福特到2008年底汽车业务债务为258亿美元,即使减债成功,仍然有100多亿美元的缺口,卖掉沃尔沃能迅速回笼资金,避免福特进一步陷入困局。美国政府也是一样,福特好,美国政府也好。

9、这个交易对中国和吉利是“祸”是“福”具有不确定性,下面重点进行分析。

10、如果也是“福”,那么总有吃亏的,究竟会是谁?这个问题也在下面分析。

   

二、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祸”

网友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祸”呢?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吉利2009年,吉利总营业收入为42.89亿元,利润仅10亿元左右,所以资金方面的压力非常大。今后摊子大了,如果一旦算计不周,资金周转不过来,那么就会变成“祸”了。另一方面,吉利和沃尔沃在技术方面的差距太大,如何吸收好沃尔沃这个百年老店的营养,会不会得消化不良,也是一个大问题。第三,经营方面的问题。福特经营了许多年,最后不得已卖掉了,吉利是否能够经营好,当然是个大问题。如果经营不好,沃尔沃2008年的税前亏损高达15亿美元,比吉利2009年的利润10亿元人民币要大得多,不是会将吉利和沃尔沃全拖垮吗?  

   

三、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福”

网友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福”呢?

    如果能够解决上面三个问题,那么就会是“福”。

网友    我看到报道说:  

“关于吉利的收购资金问题,吉利副总裁尹大庆表示:‘在并购资金方面,我们在和福特签订最终的买卖协议之前,全部都安排好了。大致的资金买价是18亿美元,还有后续运营的一部分流动资金,我们都准备好了。大致在27亿美金以下。那么这些资金的安排,一半是在国内融得的,国内有吉利占51%以上股份的资金,也有我们国内银行融得的收购以及并购资金。’‘国外有27亿美元中的将近一半的资金,这些来自美国、欧洲、香港的地方的资金,总之全部都安排好了,由于我们项目还没有最终交割,有很多信息现在还不便于去披露。’”(《吉利收购沃尔沃耗资近27亿美元 一半是来自国外》,2010年03月30日 17:34,凤凰网汽车)看来资金不是问题。

    我说的资金主要指今后需要的运转资金,摊子大了,如果一旦算计不周,资金周转不过来,那么就会变成“祸”了。

网友    现在假设上面三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吉利会得到什么好处呢?

    好处是很多的。李书福为收购沃尔沃总结了三层意义:第一,通过收购沃尔沃为中国汽车走向世界打通了一个通道;第二,对提升一个民族的品牌,让中国汽车立足于世界舞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第三,有利于中国的消费者。

除此之外,我还要指出两条:第一,对壮大吉利自己有好处,可以使吉利技术迅速提升,从而在国内的份额大大增加;第二,对国家有好处。我国现在大量进口外国高档车,如果吉利能够填补这一空白,那么对国家当然是非常有利的。  

网友    如果对我国和吉利也有好处,那么谁吃亏呢?  

    其他与沃尔沃争夺市场的国家和企业。例如我刚看到报道,上海交警装配22辆宝马5系警车护航世博(图)。2010年3月30日,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装配“宝马5系”警车,为世博保驾护航。发布时间:2010-03-30。今后可能就不是宝马而是沃尔沃了。  

   

四、从继续革命理论上看国家应该怎样做才对

网友    你说对国家有好处,请再论证一下这个问题。  

    好。用马列毛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这个问题很容易看清楚。我国汽车产业现在主要被外国企业和合资企业垄断。这些企业实际上是把中国的血输往外国,是插在中国身上抽血的管子。在汽车方面,中国实际上是个殖民地。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网友    这种情况怎样产生的?

    我在《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中提出当今时代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决战和社会主义继续革命的时代。这个时代从社会主义诞生起一直到资本主义退出历史舞台,人类社会进入无阶级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专政完成历史使命为止。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间的决战不能不是长期的、全面的、全球范围的、涉及各领域的、各种形式的、残酷无比的、你死我活的……”。在这样一个决战的时代,经济战争是主要的战场之一。毛泽东同志的设想是靠自力更生实现四个现代化,最后在全世界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后来历史发生了转折,不考虑什么共产主义和解放全人类了,认贼作父,想靠技术引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拿汽车工业来说,巨大的中国市场现在成为拯救外国汽车产业的输血机,显然这是错误路线的典型表现。我国现在汽车产业的实际情况是外资占统治地位,毛泽东时代建立的汽车工业的骨干企业全因为错误路线也沦为外国资产阶级的帮凶了。现在中国自主汽车产业生存非常困难,有一些国有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克服种种困难后自发进军汽车产业,但是这解决不了多大问题。无产阶级、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割断向资本主义输血的血管,保证工业方面的国家安全。这时发生了民族资本家企业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轿车的消息。显然从国家的角度看,在错误路线把社会主义的汽车工业几乎搞垮了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和民族资本家在中国的发展壮大当然比完全由外国资本家控制中国要好得多。

网友    这么说国家应该大力支持这件事了?

    当然。国家不仅应该大力支持,而且应该从各方面帮助吉利克服一切困难,使之成为高端汽车的民族品牌。

网友    李书福能够在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历史使命中承担重要任务吗?

    我查了一下他的情况,觉得他比我国汽车产业中大批尸位素餐、酒囊饭袋的官员要优秀得多。第一,他有志气。他本来是冰箱厂厂长,可是从来没有对进军一流汽车制造商的梦想死心。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把自己用的奔驰车拆解开让工人仿造,从而走上造汽车的道路。第二,他爱国,而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品格。他说:“我的梦想是打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中国车走遍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车走遍中国。”我不知道我国汽车产业的大批官员听到他的话是什么感想?第三,他有才华。1998年吉利生产汽车仅200辆,到了2008年已经达到20万4千多辆,10年产量增长了1000多倍。吉利控股目前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囊括旗下绝大部分汽车业务的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去年的净利润近9亿元,加上教育及其他产业盈利,吉利2008年的利润约在10亿元。第四,他不是第一次兼并外国企业,有一定的经验。吉利2006年10月收购英国锰铜公司,去年3月27日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箱公司DSI,经营得都不错。例如澳大利亚DSI用它的技术,在中国生产自动变速器,觉得设备投入要10亿元,但是在中国,5亿元就完成了。“他们怎么也不相信,对于中国的制造优势,对中国成本的理解,他们是很欠缺的。”李书福说。从上面情况可以看出,李书福有很好的条件。

网友    这么说你认为李书福能够成功了?

    不能这样说,路很漫长,前面困难肯定还很多。现在只能说李书福具有很好的基础,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还有许多考验在等着他。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国家是不是想方设法帮助国有企业和民族品牌的成长是纠正错误路线与否的标志之一。

   

世界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决战的伟大时期,中国纠正错误路线就会像当时的延安。生在这一伟大时期是我们的幸运。不要因为没有赶上革命战争而懊恼,因为现在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生死搏斗的战争正在继续,而且战斗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期。在中国的两条路线的斗争,不仅事关中国的前途命运,而且必定会影响到世界革命。所以,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优秀代表都来支持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吧!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一个人,如果只为个人生活好些虽然无可指责,但是当你决心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时,你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退休教师 王奇臻  

    E-mail电子邮件:wqzwqz666666@sina.com  

附文: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中的唯一赢家--高盛

2010年03月29日  枯木老乔

http://news.cnfol.com/100329/101,1280,7451608,00.shtml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目的是什么?李书福的说法是看中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和专利技术。但是吉利买到的是江河日下的沃尔沃品牌,品牌价值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市场份额,沃尔沃在全球豪华车市场的份额从1996年的13.4%下降到2008年的8.2%。而专利技术吉利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有权才是专利技术的核心,只有使用权而不拥有所有权就没有了核心竞争力,如果福特将沃尔沃的专利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变成福特的专利技术,那吉利的使用权就失去了意义。

  沃尔沃的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给吉利带来的是什么?包袱,沉重的包袱。2008年沃尔沃的年亏损15亿美元相当于105亿人民币,吉利2009年的利润10亿人民币左右,吉利如何填补沃尔沃巨额的亏损黑洞?吉利有能力让沃尔沃扭亏为赢?福特做不到,吉利就能做到吗?

  吉利准备在国内建两个沃尔沃的生产基地,北京的生产基地已经基本确定,吉利已经准备将沃尔沃彻底国产化,那么沃尔沃在瑞典的生产基地何去何从?沃尔沃在世界各地的营销网络何去何从?解决欧洲的劳工问题绝对不象国内那么容易解决,将会耗去吉利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如果国内国外都保住,吉利有能力内外兼顾吗?沃尔沃的巨额亏损将会拖垮吉利。

  吉利和沃尔沃的汽车文化差异,李书福的造车理念是“两个沙发加四个轮子”,而沃尔沃的核心理念是安全。万丈高楼可以平地而起,文化理念的差异绝不可能简单的收购就能转变。

  福特为什么要卖掉沃尔沃?福特到2008年底汽车业务债务为258亿美元,即使减债成功,仍然有100多亿美元的缺口,卖掉沃尔沃能迅速回笼资金,避免福特进一步陷入困局。即便如此,福特也只买给吉利专利技术使用权绝不可能卖掉专利技术所有权。

  如此种种不利,为什么李书福却执意收购沃尔沃呢?李书福傻吗?不,绝对不傻。那么李书福收购沃尔沃的目的何在呢?20亿美元的收购资金从何而来呢?后续资金又从何而来呢?

  2009年9月底,高盛投资3.3亿美元收购吉利15%。2009年10月底,福特宣布吉利集团成为沃尔沃的优先竞标方,2009年12月23日,福特敲定出售沃尔沃给吉利,明年1季度签约。吉利股票从9月份到12月份四个月内增长124%,2009年12月初,在福特即将发布出售沃尔沃给吉利,吉利高管开始抛售股权。主流媒体对吉利收购沃尔沃基本持乐观态度,吉利高管为何却要抛售股权?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难道我们会认为高盛为中国的汽车行业做贡献吗?高盛是玩金融的高手中的高手,他不是做汽车的,不会也不想做汽车,更不会为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做贡献。高盛要的是通过股权买卖赚取巨额利润。高盛是炒作的高手,收购沃尔沃是最佳的炒作手段。要收购沃尔沃吉利必须借助高盛,没有高盛吉利无法收购沃尔沃。高盛从9月底到12月底,只有用了四个月时间就与福特达成了意向,这是吉利自己做几年都做下来的事情。吉利和高盛各有所需一拍即合。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资金和后续的拓展资金从何而来?高盛会买单吗?不会,买单的是中国的银行。做为民企,银行不可能把资金给吉利做研发和品牌推广,吉利只能通过收购沃尔沃从银行融资。当吉利通过银行融资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后,高盛将会在一个恰当的时机抛售吉利的股权,15%的股权又会让谁来接盘?一是普通大众股民,二是银行为挽救吉利股价通过基金公司收购。高盛退出后的吉利将为“烂摊子”让银行去收拾。赚钱的是高盛,亏的是普通股民和银行。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李书福难道傻吗?上面已经回答过了,不傻,而且很聪明。因为对于李书福他没有亏,而且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绑架银行,如果不想吉利死掉,银行将不得不继续向吉利融资。吉利可能利用这样的机会发展壮大,但更大的可能是成为永远的鸡肋。李书福不得不这样做,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做的,这也是他发展壮大的唯一机会。

  最后的结局有两种可能:一、吉利玩不转沃尔沃只好舍弃,利用收购沃尔沃建立的生产基地和银行融资发展壮大吉利。二、玩死沃尔沃把吉利一起搭进去。

牛刀: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厂一钱不值

沃尔沃最重要的是品牌价值,国际专家估值为近百亿美元。然而,吉利收购的并不是沃尔沃的品牌,而是沃尔沃集团的一个汽车厂,严格的说,吉利用了18亿美元,收购了一个在近期是亏损企业,在中期可能成为垃圾的一个已经被淘汰的生产厂家。

近年来沃尔沃经营陷入困境,销量一路下滑,净资产只有15亿美元。福特曾经雄心勃勃,用了64亿美元试图拯救沃尔沃,结果兵败垂成。吉利此次收购,实际上是全球汽车制造业的整个趋势正在逆转之际,沃尔沃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不可能还有生机。

这个趋势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发达国家尽快实现汽车业生厂车间,迁往新兴经济体国家,也就是被他们称为的所谓的“金砖四国”,这个过程美国最早完成,现在美国的底特律基本只是一个汽车科技的研发中心,他们的生产车间已经早已迁往中国。欧洲正在努力完成汽车业的生产车间迁往新兴经济体的过程当中,吉利收购沃尔沃实际上是在努力帮助欧洲缩短这一个过程。

还有一方面就是未来三到五年全球将迎来第二次能源危机,原油价格将会出现暴涨。这种暴涨不排除有美国操作的因素,因为国际原油的定价权在美国。现在的原油价格在80美元上下震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政府不想因为原油价格的上涨而引发通货膨胀,所以,做多原油的国际投机炒家动能不强,而一旦美国找到原油替代技术时,汽车工业的历史性革命就将爆发,现在已经迁往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生产车间就将全部过剩。

这种汽车工业的历史性革命说来就来。2009年,正在中国拿出四万亿拼命进行投资拉动GDP之际,美国政府也制定了一个刺激经济计划,在全部刺激计划的8700美元的资金中,拿出了4500亿研发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包括用于军事的高精尖技术。在这4500亿中,有600亿投入到了对新能源的研究中,实质上是为原油寻找替代品。据讲,研究成果已经完成,只是还没有向全球公布。

之所以没有公布,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要引发全球汽车工业颠覆性革命,原来的发动机制造技术一钱不值,必须用新的技术开发新的汽车发动机,以适合这种新能源。而核心技术仅限于美国和日本使用。丰田章男在全球作秀,背景与这项新能源技术有关,目的是将日本文化渗透到丰田汽车的营销之中,并继续将一部分美国的车间迁往新经济体国家,为这项迁厂行动铺路。

所有新经济体国家,当然包括中国在新能源的技术研发上投入过小,将来一定受制于人。最重要的是,中国汽车产能已经出现大量过剩,2009年中国汽车一年产量为1379万辆,接近于美国和日本的总和。如果全球性有新能源引发的汽车工业革命浪潮,提前爆发,中国的汽车产能70%要惨遭淘汰,这个时候,花18美元的巨资引来的一个已经将被淘汰的汽车生产车间,还有什么用呢?

中国的许多实业家在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艰苦的努力,可圈可点之处应该不少。然而,不投入巨大的力量,开发性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反而去拾人牙慧,花巨资引进低端的生产车间,总有一天会吃苦头。而实业家门吃苦头的时候,是中国民族应该反思的时候。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邓选》学习 (十)
  7.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8.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9. 领导者没有战略眼光,谈啥雄心壮志?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