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胡锦涛主席四月份选择性访美的“折衷方案”
近几个月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相当艰难的历史时期,尽管中方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美方并不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依然我行我素,捍然做出干涉中国内政和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中国政府虽然在其后也作出了强硬反应和反制措施,终究没有对美国产生实质性影响,美国的“坚定”外交已经让中国处于十分难堪的国际视线之下。
有关胡主席能否如期访美的问题一直广泛地被国内及国际专家所关注,本来我是坚决反对胡主席如期访美的,在之前我写了《胡主席如期访美的五个“负面影响”》,但是,中国的外交事务并不会参照民间声音,仍然处于精英声音的主导之下,包括吴建民在内的几乎所有亲美精英都主张继续“韬光养晦”,所以,我个人认为,胡主席如期访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从近几天中国外交部的反应来看也基本能看出端倪,奥巴马放出来几句安慰性的表态给了中国一个及时下台阶的机会,中国估计会顺阶而下,免得影响“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综合来看,胡主席去美国已经无法变更了,这就是“中国式外交”。
虽然胡主席去美国是铁定的程序,但是,作为一个民间人士,我还是不死心,我还是试图站在另外一个角度为中国外交挽回一些颜面,不能如此窝囊的被美国羞辱,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美国作出如此大的让步,也不能让中国外交的形象受到如此大的损失,我今天想提出一个胡主席到华盛顿的“折衷方案”:胡主席去美国只参加核峰会,不见美国总统奥巴马、不搞国事访问,访美之事留待机会成熟之时。为什么要采取此方案呢?主要有以下几条理由:
第一:中国没有回避国际责任,与世界站在了一起。如果胡主席不去,西方国家可能会攻击中国借口中美关系回避国际责任,逃避核峰会,中国的回缩政策可能没有伤及美国,反而伤害了中国自身,西方国家要攻击中国是不会讲理由的,只要有机会就会猛烈开火,去年的气候峰会就是例子,中国不但要参加核峰会,而且还要态度积极、观点明确的向世界阐明立场,把核峰会开成中国的外交峰会。
第二:回馈奥巴马的棒棒糖。奥巴马在打了中国以后再给几句安慰的话以示和好,在中国看来就象吃了一根棒棒糖,喜欢吃的人感觉很甜,笑得合不笼嘴,不喜欢吃的人感觉糖有问题,吃了会得病,但毕竟奥巴马还是给了糖,中国是来而不往非礼也,胡主席不妨也给他一颗吃得不好受的糖果,那就是去美国,但不与美国接触,不搞国事访问,核峰会在美国召开,中国不去就是不给东道主面子,既然你美国给了中国一个小台阶,我也给你一个面子,这个面子虽小,但与奥巴马的那几句安慰话相比也可算得半斤八两,互不相欠了,从外交上来讲,基本也就平手了,中国不至于损失太大。
第三:给中美关系下一步运作留足空间。胡主席此次对美国不作国事访问,并不意味着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就不互访了,而是中国必须为美国下一步的动作作好预案,匆忙访美的话,等你一回来,汇率操纵问题、继续售台武器问题又接着一个连一个,会彻底冲销胡主席的访美成果,甚至出现新的倒退,那访美也就失去意义了,只有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中美双方达到相当高的默契以后,胡主席访美才算是机会成熟,双方达成的成果也会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只有双方会谈的成果能够在看得见的未来能执行下去,元首外交才是实质性外交,决不能你前脚一走,后脚就被打了一棒子,那就太憋气了。
第四:及时改变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近些年的外交被动局面实质上已经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在中国人看来好象是“韬光养晦”,但是,站在国际视角看问题,中国是懦夫行为,是软弱外交,是金钱外交,不符合中国自称的“大国形象”,没有一个公认的大国会在国际上长期遭受西方大国的轮流羞辱,这一次胡主席有选择性的美国之行,采取的是对美国“半打半摸”的手法,不会给奥巴马加分,只会让他内心窝气,间接来讲,中国在国际外交中算是打了一个小小的翻身仗,从而也就树立了中国外交“软硬兼施”的形象,而不是彻底的软骨病形象。
我且提出这些建议,以供外交部参考,请大家参与讨论!
中南大学孙锡良(转载须经本人同意)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