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挺起脊梁--从毛泽东处理中美苏的关系谈毛泽东的外交战略
付明泉
2010年3月31日
2010年3月31日
尽管世界上有多种评价排名标准,但是要从土地面积,人口,军事等综合指标看,在这个世界上,有三个大国,那就是俄罗斯,美国和中国。这是个不可争辩客观事实。美国是一个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依靠地理位置,工业化和贸易发展起来一个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军事强国,苏联,是一个从彼得大帝开始兴起的沙俄时代就逐渐拓展疆土的传统意义的大国; 而中国,则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分分合合,融合拓展固守的土地也很大,人口最多的世界大国。
这三个大国,也影响着世界,改革精英特权显贵一直告诉中国民众,按经济排名,中国很靠后,中国经济过去不好,言外之意中国是小国,正是他们,正是中国特色的改革才使得中国有了世界级影响力,这话不正确,至少不完全正确,中国的大国地位,是中国的人口,中国的军事,中国的政治,中国的统一等多方面决定的,不完全是经济决定的。即使北洋军阀,国民党甚至满清帝国时期,世界依然也认可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国。而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也开始感觉到自己远不是二战时期可以和罗斯福等一论天下的一级了,这也说明了中国的国土面积和亿万民众对中国大国的决定性因素。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从开始的意识形态就是和美国与西方国家不同的,这就决定了他和他的政党别无选择的和西方国家成了敌对阵营,蒋介石和美国动用大量财力物力企图消灭这个政党和这个政党领导下的军队。但是靠这个党严格的组织纪律和统一战线,顺民心的宣传和切实的‘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打土豪分田地”,“军民一家”“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消灭敌人”等政治经济军事政策,也依靠地缘临近的当时苏联的援助,使得毛泽东和他领导的政党和军队横扫美国装备的几百万国民党的军队,而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权。
然而,正是从建国开始,新的政权和国家面临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联手封锁,毛泽东和新生政权采取了一面倒向苏联的政策,因为倒向苏联,可以获得大量的苏联的军事的,经济建设上的切实的援助,而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也使得他们并没有殖民化的要求。中国对美国和西方国家则采取了'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赞同,凡是敌人赞同的我们都反对”的战略。1978年后对此的否定,说中国不和西方沟通,闭关锁国是毫无道理的,这是脱离时代的看问题。毛泽东一生在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争取中国的生存空间,这个运筹帷幄,使用统一战线炉火纯青的“中国领袖”采用了中国式太极拳,采用不解放金门,和国民党和美国接触,同时广泛的支持受够帝国主义欺凌的亚非拉国家的斗争,甚至支持一些国家的反对派的斗争,正因为如此,使得西方国家看到这个新生政权的不可忽视,使得他们从蔑视,孤立这个新政权到逐渐试图接触这个新政权,直到和这个新政权建立起外交关系。
在建国后,毛泽东和他领导的政权和军队先后进行了金门炮战,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对印度战争,对苏联的珍宝岛战争,援越抗美战争,和西沙保卫战争。有人形容毛泽东好斗,现代的“经济精英”更批评他抗美援朝的错误,似乎毛泽东不该和一个富人懂事的人斗争,似乎毛泽东不是深思熟虑而是小孩子一样的意气用事,这是十分可笑的批评。实际上,如果不是深思熟虑,如果不是痛苦的抉择,毛泽东不会在他的房间思考了整整三天三夜。他到底思考什么,我们不能尽知,但是我们从后来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我们看到了他的一下战略,包括,御敌于国门之外,建立新中国敢作敢为,敢于迎战美国为首霸权主义的决心和实际行动,实现苏联对新政权的意识形态上的全面信任,从而对中国的全面经济建设的支持,之后中国的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苏联确实起了很大作用,从几百个轻工业重工业的项目,到军事国防,前苏联都对新中国进行了全面的援助和支持。而这个对美国的战争的作用不仅仅于此,实际上,今天吃饱喝足的精英包括所有海外华人依然在享受着这个战争的长期影响--世界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可和中国不可欺凌的认同。有些事情,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有些时候,战争是不得以的选择,高明的政治家都是“不因为恐惧而谈判,也不恐惧谈判”,同样,高明的政治家也都“不动辄用战争方式解决问题,但也绝对不能避免选择战争方式”。
有军事家和史学家说,在世界上,除了世界大战,唯一和前苏联和美国都发生过战事的国家,只有中国,并且保持了不败,从这点,就可见毛泽东战略战术的成功,这不是军事上的胜利,这是政治外交上全方面的成功。毛泽东在国际关系上,实现了他一贯坚持的统一战线的原则,即联合广大同盟,孤立打击强大对手的战略。
在外交和国家发展,经济交往上,毛泽东坚持了“独立自主,不拒善意外援,拒绝附加条件外援,坚决捍卫主权原则”,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我们不反对和西方国家做生意,但是我们是在平等原则下的做生意。对外关系上,他更是反对任何霸权主义,他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成了中国的军事斗争原则,也成了西方虚伪政客饶来绕去也绕不过去的最头疼的语言。而他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的策略,他的统一战线原则,更是让他的对手头疼不已。
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毛泽东和美国宣战,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毛泽东再次在边境和苏联交恶,为了国家主权,毛泽东进行了对印的边境战争,也为了保持西部的疆土的安定,毛泽东采用一直支持巴基斯坦的铁血友谊来抗衡印度的外交政策。
毛泽东是个战略家,不是一个鲁莽的枭雄,他深知中美苏的大三角关系,他也知道中国面临两个敌人的险恶,他知道民众的力量,但他也深知他的国家的经济和军事的欠发达,他知道武装到牙齿的苏联陆军部队的凶悍,也深知多年装备训练下的美国海空军的精良,正是如此,在中苏交恶后迟迟无法缓和关系的前提下,为尽量避免战争,为避免两手作战,为了避免美苏联手牺牲中国利益,毛泽东坐镇北京,利用各种机会,利用友邦巴基斯坦等国,他终于等来并接待了也过同样希望打开中日大门的来访的日本时任首相田中角荣,时任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实现了中日邦交,中美邦交的正常化,并为正式建交打开了大门。
但是如果你纵观毛泽东的国家交往和外交战略,你会发现他的一个重大原则,那就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在交往中,他是挺直脊梁的,在思考了三天三夜后,他出来后说,对美国是要打的。他对到访的时任强大的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说,什么是联合舰队?是要新的占领么? 他在81岁,依然利用他的崇高威望,坚定的指挥了跟随他一生的将军们进行了关系主权的西沙保卫战。他的外交和经济交往原则是坚定的,方式是灵活的,他的语言是含蓄的,但是透出的力量的强大的,是不可撼动的。正如来见他的艾森豪威尔的孙子,大卫,对他的妻子,尼克松的女儿说的,“十里之外,你都能感受到他(毛泽东)的呼吸”。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