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用数学那厮的理工科思维分析一下,一般大人物为什么要写文章
之所以说“试着用”,是因为洒家作为一个学文的,对“理工科思维”学习得未必深入、到位。不仅如此,还极有可能怀着用“理工科思维”的目的,到头来说不定仍然是用“文科思维”的结果。如果是这样,欢迎“理工科思维”高手批评指正,洒家挨了批也一定会非常高兴。——这是对洒家的帮助嘛。
书归正传。先定义一下什么叫“大人物”。在本文里,洒家权且这样定义:行政职务副省长、副部长级以上的在职干部,古代人物比照同职级。
说到这里,洒家倒是想起了古代的一些小官。小官们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悲悯老百姓。比如杜甫,虽然有“至君尧舜上”的雄心,大意就是把皇上辅佐得比尧舜都圣明;但晚年,却感叹“独耻事干谒”,意思就是一生没做什么亏心事,却唯独对为了当官去走“后门儿”而感到羞耻。可见,晚年,他醒悟了。但在他醒悟之前,是做过工部一类的小官的。也许是因为官不大,所以,才有了著名的诗篇“三吏三别”。特别是《石壕吏》,把战争中底层百姓的生活图景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特别是每当读到“天明登前程,独与老翁别”时,洒家总忍不住想落泪。包括现在,写到这儿,洒家眼睛还是潮潮的。
郑板桥好像是官做到“县长”或者说“县委书记”就到头儿了,所以,也算是小官。但这个小官,对老百姓也是非常关心的,比方他的一首“咏竹”诗写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洒家相信,是他心态的真实写照。
官大了,写文章的动机有可能就复杂一些。比如范仲淹,最著名的篇章大概是《岳阳楼记》吧,文章内容大家都清楚,洒家略去了,只对最后一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作些分析。这句的大意是倡导这样一种思想:一个人,当了大官应当多替老百姓着想,当不了大官就替皇上着想,无论当大官、小官,都不应当以个人得失或喜或乐。
按照洒家对范仲淹的了解,他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好官。读沈括的《梦溪笔谈》,发现范仲淹在任上做了很多好事。所以,洒家相信,《岳阳楼记》的确代表了范仲淹的处世态度。但是,有没有证据证明,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绝对纯粹的呢?至少洒家找不到这样的证据。既然找不到证据,那洒家只好这样猜测:也许,范仲淹写这篇文章,不仅是想让同事们看、文人们看,也许是想让皇上看。然后,以得到皇上更大的重用。这当然是洒家的小人之心,但按照“理工科思维”,当你找不到反证时,作这样的猜想难道不是必须的吗?
上面洒家说了范仲淹这样的好官,当然还有一些坏官。那些坏官,是不是写的都是坏文字呢?当然不是。坏官们的文字,通常不仅不坏,反而还极有可能极好。比如北宋大奸臣蔡京,曾经官至左仆射、太尉、太师,不仅写得一手好散文、好诗词,而且书法跻身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中。百度蔡京,可以看到这样一段与他有关的话:“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
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大坏官之一,当然是汪精卫了。在谋刺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后,他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了很多文字,最著名的,好像是这几句:“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写得多么豪迈、多么悲壮,把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表达得酣畅淋漓。
洒家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当然不是为了证明坏官一定是从头坏到脚后跟的。洒家是说,坏官也未必没有一点点好心、没有一点点才情,不仅如此,而且还极有可能有很多好心、很高才情。——没有这些,他恐怕也很难当官,尤其是很难当大官。但是,哪怕他有很多好心、很高才情,但是,人们给了他称呼,历史给了他称呼:“坏官”,或者“奸臣”。
人们之所以给了他“坏官”、或者“奸臣”的称呼,是与他写过什么样的诗、作过什么样的文、画过什么样的画、留下过什么样的书法都没有太大关系的。原因何在?因为,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一幅好画、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固然可以为艺术的星空增添几颗亮星,但同时它们还都有一个功用就是,也可以作为晋升提干、飞黄腾达的敲门砖。其实,这没什么奇怪。隋唐实行科举取士以来,中国文人最梦寐以求的事就是,把好的文章作为冲入官场的门票,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历史对干部、或者官员的评价,主要不是看他说过什么、写过什么,而是看他做过什么。用老百姓的话说,谁谁谁话说得漂亮,但却坏事做绝。这样的人,哪怕果然能作好诗、写好文、画好画、写好书法,但仍然不能去掉他头顶“坏官”、“奸臣”的称号。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历史人物,是以事定评、而不是以文定评的。
更何况,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当一个人登上了高位甚至位极人臣之后,不仅会关心自己正在作的事情,同时,也可能开始关心自己的身后事。于是,为了身后事,就开始著书立说,目的是“立言立功立德”。这“三立”,个个与文章相关:“言”当然就是发表文章,“功”当然需要文字记录,“德”当然离不开文字标榜。所以,大人物们是比较喜欢写文章、写书的。——包括我们读过的什么回忙录什么的,几乎不都是大人物们写的吗?大人物们写这些,当然可能有积极的正面的目的;但按照“理工科思维”,你怎么能排除他的私心杂念?甚至是非常不好、非常坏的私心杂念?
归根结底一句话:对大人物的评价,不要看他说些什么、写些什么,关键是看他做了些什么。
16/04/2010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