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起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社会主义”?据说这是一个问题。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有人提出了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原本铺好的路、搭好的桥统统需要解放思想,进行重新解释:自力更生过于“死板僵化”,艰苦奋斗实在是愚不可及;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买进卖出交来换去才是硬道理,于是用市场换技术、以资源换财富,挖祖宗坟、吃子孙饭,换来一个“0.4%”的先富时代。原本兴致勃勃的想摸起一块“石头”然后振臂一举引得众人欢呼,结果一不小心捏着了一坨狗屎只好满脸尴尬的表示还得继续摸石头一百年不动摇,为了一个人的面子而将整个国家的未来寄托在无限的拖延之中,老天会垂怜这个佝偻着身子在河里瞎转悠的人吗?我看不会。与其摸石头过河,不如马上自力更生修桥铺路,后者虽然会艰难些、虽然速度会慢一些,但却可以牢牢的掌握着自己的命运。
在我看来,“什么是社会主义”其实并不算什么难题。如同“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价值主体一样,“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则为“社会”这个“整体”。或者更简单的说,“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利益优先,“社会主义”以社会“整体利益”优先。社会主义的对立面其实是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社会只是自由主义的一种存在形式。无论是“资本”或者是“社会”,都是抽象出来的概念,现实中“资本”与“社会”背后站着的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人永远是社会的主体,这点毫无疑问。资本背后的人我们往往称为“资本家”,而“社会整体”背后站着的原则上是社会上所有的人,甚至还包括那些还没有出生的、未来的人。
资本家的最大利益是“资本”威力无穷,世上一切皆在资本的控制之下,或者说世上一切东西如果都可以买卖,那么资本就可以完全控制一切;而“社会整体”的最大利益却在于人类拥有更强大的生存繁衍能力和“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存繁衍能力与利用资源的能力实际上是一体两面,限制人类种群大小的关键因素就是资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实际上就是从资源限制的角度入手的,不过他只是消极的看到人口对资源消耗的一面,没有看到人还有开发资源的另外一面。二战之后,世界人口暴涨,但并没有再次引发世界大战,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的拓展了人类可利用资源的丰度与广度,使得人们在资源上的竞争还不至于需要战争这种激烈的形式。因此,在我看来,人类科学技术与教育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才是社会整体利益的重点,其他的一切都是末节。那么,如何才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高呢?发展科学技术没有捷径,唯一的道路是实践,只有更多的生产劳动实践,才可以真正促进科技的进步,因此任何导致社会劳动总量减少的社会都不是好的模式;提高教育水平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建学校”、“求大师”,对于社会来说,教育的概念相当广泛,人终其一生其实都在受教育,学校教育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其实是家庭和社会。人是环境的产物,幼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提供大致相当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这才是真正的“起点公平”,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如何才能做到这点?答案只有一个——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最大区别在哪里呢?自由主义以个人为核心,秉持“人人为自己就是为大家”的观念,当然学过数学、知道“最优化”概念的人都知道这种观点是荒谬的;而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却是“组织起来”,任何群体想要形成一个具有自身特性的整体,都需要建立起某种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分配社会资源与社会职能。这个道理老僧曾经说了很多,这里就不再罗嗦了。总之,如果没有组织起来,则无法形成有效的社会分工,也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整体,那么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也就是空中楼阁。当然,这对于那些自由主义者,或者是个人主义者来说,将自己融入一个群体,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滴水入海,见性成佛,“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没有了“自己”,也就融入了整体。水滴未融入大海之前,执着于自己的晶莹剔透,执着于自己的圆润光滑,但入土则亡,遇热则化,,趋利避害悲喜惊慌,流迁转变,一刻不得消停,而一旦融入大海,则无我无他,无有分别,无所畏惧,喜乐平安。三十年前那些在单位门前下棋打牌的老头子老太太们对这点是很有体会的,生老病死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有依靠的人是安稳的是幸福的。
一个“分”字,拆散了多少的依靠?拆散的多少人的幸福感?小岗革命,还要持续多久?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