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来不是这样……
历史,就是历史,来不得半点虚假。
而历史,有时的确“像一个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回往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未以来之政治风云,颇有恍若隔世之感。曾几何时,社会上刮起了一股疯狂诋毁一代伟人的歪风,有人以所谓的“拨乱反正”、“还原历史”为由,大肆渲染,聒噪不已,似编得有板有眼、亲临其境般,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可以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疯狂歪曲毛泽东和中共历程的伪史。
但凡有些正义感和党史知识的人就会感觉编得极其笨拙,真是腻歪了,必须排毒。故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撰写系列“纠偏”如下,以视正听。
红色历史“纠偏”之一
一个六零后生人给毛主席的忏悔信
我,至今不敢轻易唤出他的英名;三十多年了,他,静静地躺在生他养他的中国大地上,默默地看着曾与他呼吸与共的人民,似乎在轻轻地操着浓郁的湖南语调打听:“在那个也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人的理论指导下,生活更好了些么?活得更有尊严了么?”
……
以上是我在小说《历史,在毛泽东这里拐了几道弯》中的几段话,它一下撩开了我记忆中鲜为人知的一幕……
我,一个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时年幼,不曾亲身体验文革风暴,却曾是多么疯狂地肆意贬辱开国领袖毛泽东,那劲头、那神态儿哟,酷得决不亚于后来宣传中的文革初期的红卫兵小将们!一想起这些,我的心中就发颤。
说起来,正是那“拨乱反正”的年代,高潮时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一封未发出的信……》、《彭德怀自述》等整个充斥《人民日报》,文艺作品有《伤痕》、《芙蓉镇》、《天云山传奇》等,让我辈看后简直是欲哭无泪、心中悲沧,继而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一句粗话响彻云霄:“他妈的!不是人干的事儿!”
于是,在晚自习中,正风发正茂的我与同学大谈毛泽东,大谈文革,继而口诛笔伐,慷慨激昂地“历数”毛泽东的种种“罪状”,说得女同学们一副羡慕不已的神色,男同学则显出极为惊讶的表情;其间,不惜与自家亲兄弟拍桌子、瞪眼睛……
工作后,下乡途中,与曾当过教师的镇长摆“龙门阵”,不知天高地厚大贬毛泽东,让妇女主任瞠目结舌;正得意忘形时,老镇长脸一黑、眼一瞪,“你又没经过文化大革命,怎么晓得的?”我一下蔫了,但口服心不服,凡事必“毛泽东”与“文革”。而且侠客行般付之于行动中……
就说那著名的《芙蓉镇》吧,我有话可说。
《芙蓉镇》于1981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并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长篇小说奖。80年代中期曾被谢大爷拍成电影,轰动一时,主演是刘阿姨和姜大叔。它的叫古华。
凑巧的是,古华为我正宗老乡,原姓罗,与同现在的追星族般,崇拜他老人家呀!不才的我也曾狗尾续貂般仿写了芙蓉镇后续故事,呵,不出几年,羞愧得不行,脑壳都要耷落到裤挡里了。想来真幼稚,虽说《芙蓉镇》在同类作品中属艺术性尚可的作品,但除了历史的机遇,的些许才气和作品小结构的优质外,与时好多的作品一般,《芙蓉镇》自我意识太浓,充满了中国式小知识分子的通病——主观、自私、浅薄,多是对个人命运的呻吟和哀怨,缺乏宏大的叙事和广阔的人文关怀,经不起时代的检验,可归属阴阳怪气文学之类。(几代雇农王秋赦塑造得太搞笑,右派分子秦癫子形象太反常,女书记加“破鞋”李国香则是活生生的一个漫画式的xx模样)
有趣的是,捧着《芙蓉镇》这块经不起历史考验的,一嚼就碎的大桃酥,我写的东西,歪打正着,却是对后“改革开放”朝代的一种深思和不解,如我的结尾仿古华作品中“大家千万不要忘记啊!阶级斗争你死我活!文化大革命隔五六年还会再来一次!”(作品中“坏人”王秋赦疯语),“农村和农业若不真正进行改革,三中全会的胜利果实将会毁于一旦!”,这不也是我对当今中国农村的残酷现状的沉思么?
原来很迷惑,时如日中天的古作家为何要在事业激情燃烧时远走他国,据说临别时还指天跺地赌怨道:“从此再也不回这块地!”后有人说他是情感问题,也有人说他是……我不知晓。抛开其它因素不论,我以为,怕是他担心第二次文革的到来,若干年后说不定有人会革他的命。作为,他是聪明的,先前他受过苦,据说是出身高了,解放后也讨过饭,被狗咬过腿,家人又遭镇压,心理压抑,复写出了《芙蓉镇》这样的作品,如此兜头,不跑行么?
可是,如同好多被打了右派的人般,平反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控诉文革,“忆苦思甜”的劲头丝毫不亚于当年“斗地主”的场景!可是农民呢,农民上哪去诉说?下岗的女工成了妓女上哪诉说?还有那走投无路的学子如何想?……
九十年代初,我在农村基层工作时,一个唤做“水浸凹”的地方,真是个“凹”:偏得远死人,穷得没法说——要几户人合买一包盐、大姑娘没腰带系(用山间的棘条权作裤带)。腊月大年三十快到,连70多岁的“五保”老人都要逼交农业税,牵了猪牛戳了屋顶不算,还义正辞严地一口一个:“皇粮国税,天经地义!哪个王朝敢不交?!”
直呸得老农面红耳赤、泪流满面,颤巍巍地伸出青筋暴涨的双手,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答。
后来我终于知晓了时除我的祖国、越南等一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仍向农民收取农业税外,其它国家早已把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去了。
瞬时,我的心直往下坠。
可不久国家终于“良心发现”般,“大发慈悲”减免了农业税,就激动得农民咬断舌头山呼某某人万岁!感恩戴德之情可见一斑。
现在想来真心痛、真后悔哟!那个70多岁的老人、比我父亲年龄还大的乡村长者,您现在还在世么?您和您的家人幸福和谐了么?
扯远了,话说回来,就是古华这个如此卖力的人,离走后,当局却对他评价甚低,甚至于有意无意抹掉他,如何想??
他的系列作品是大批了文革,可文革是真的像后来宣传的那般黑暗无耻么?是要被彻底否定的东西么?
劝君先莫急,急也没用的,历史自有公正时。
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四清运动的“二十三条”中指出:“要摆事实,讲道理,防止简单、粗暴的做法,严禁打人和其他形式的体罚,防止逼、供、信。”
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六条”中指出:“要用文斗,不用武斗。”
若不是这般,又如何解释现在公检法系统的明火执仗、暗无天日?
毛泽东,千年都难以出现的一伟人;他的思想、他的实践,怕是百年后凡人都难已理解的——故说这是一类孤独的伟人一点不假。
好在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拨乱反正”的“实践检验”,让我辈有所反思。
对历史、对人,要一分为二。问题是,因时代的局限,我能理解前三十年的不足和失误,因为那时必须“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不能原谅乱摸石头或把有意水搅浑。至今,还有人在大干这个勾当,篡改历史就是其中的具体表现之一。
有人石破惊天地唤出了《中国人站起来》,还直说国人从来没有国民劣根性。但我实在是不认为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是越跪越起劲了,跪得更像阿Q了……反之,听了这个书生型兄弟的讲座,本是有些佩服他的我辈认为他不过如此了,有小猫咪叫了叫,尖啸的哨子之声——至少有沽名吊誉之嫌。标题就显得有气无力甚至强词夺理。正如有网友说,分明是个瘸子,不肯治疗,还要高喊:我要丢掉拐杖,我要站起来!
至于有人四处称道的两位红色传人,甚至把他们看作“青天老爷”、“救世主”,我个人非常反感。
众所周知,统计学中有个概率的问题,十多亿人中何以轮上他做政局?国副?何况中国的官场中多是中等能力的人,这不是典型的“龙是龙,凤是凤,老鼠生儿会打地洞”是什么?但我不知道为何我们的国人中有那么多的愚蠢者和无知者。也许是中国人太善良,太容易满足哟!
为此,我创作了《历史,在毛泽东这里拐了几道弯》,由于其间抒发了对领袖的真实情感,在网上,被人斥骂为,“制造新的迷信”,“一副媚像”,“奴才一个”。呵,其实现在的我,应该说只相信自个儿的眼睛,什么左派右派难以左右我。
理由很简单。
倒不是我惧怕甚么,也不是我没有力量说话,套用总设计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想说的是,时间是检验事物的最好标准。
不是常说先人是秦始皇式的“暴君”,搞得“经济倒退”、“民不聊生”“几近崩溃”的边缘么,(当然,我不否认他的时代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于失误),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又有了先进无比的“猫论狗语”为指导,为何多了“新三座大山”?还有道德下涮、信仰丧屎、腐败加剧、贪官歪逃、环境屙化、外交阳萎、文化色情、黑恶势力盛行、工农痛苦不堪等等这多的黑色幽默?(同时我也不否认随着历史的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社会进步)
可见,一代伟人当年的诸多预言是多么准确哟,句句击中那个屡次答应说“要改正,一定改正”的人的要害!
这般道来,你能说文革是可有可无的事儿么?
呵,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有时,历史真是好玩儿!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