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各种婚恋、相亲类电视节目呈泛滥之势,各大省级卫视在一味追求收视率的动力驱使下,纷纷挑战社会伦理尺度和道德底线。从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到上海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中国的电视节目仿佛一夜间进入了“相亲时代”。在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同时也引起了观众诸多不满。日前,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对观众深恶痛绝的“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可谓对低俗之风下了一剂“猛药”。
电视,作为面向大众的公共平台,肩负着体现时代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塑造精神家园的社会责任。虽然说娱乐是电视传媒的重要功能,但传播什么、倡导什么,一言一行,影响很大。广大观众需要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愉悦身心的娱乐节目,而不是媚俗、低俗、恶俗的节目。电视媒体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以高品质的、具有健康格调和品位的文化产品来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不是说电视台就不能挣相亲这笔钱,庞大的大龄男女也确实需要各种形式红娘的穿针引线。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为了钱,为了收视率就不顾社会责任,背离道德底线,把本来很美好的事弄得沾满铜臭味,弄得乌烟瘴气。
众所周知,爱情本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一些电视台的所谓“相亲”节目,却远离社会道德,公开嘲笑贫穷,拜金炫富,渲染诸如“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之类的极端论点。一些所谓“嘉宾”也张口财富,闭口金钱,涂脂抹粉的面孔掩藏的满是铜臭。有的女嘉宾什么话都敢说,攻击的、辱骂的、恶俗的、不健康的,一般人说不出口的话他们不但不避讳,反而以此为噱头,乐此不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语言恶、着装恶、套路恶”的不健康电视节目,尤如精神鸦片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导致青少年犯罪逐年上升的重要因素。在少年犯罪的审理过程中,有很多少年罪犯都坦承:犯罪方法是从电视上学到的。
尤其注意的是,据说一些“嘉宾”的论调并非本人初衷,而是节目制作方“培训”的结果。更发人深省的是,明明是恶俗之风,却有人争先恐后。一些靠“出位”博得名声的人成为部分电视台争抢的宠儿。
“相亲热”背后无疑有惹眼的收视率和巨大的“相亲市场”。在消费娱乐至上和收视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眼球”是效益,“名气”是金钱,“热点”就是收视率。因此,千方百计追逐社会热点,想方设法制造“眼球效应”,就成了提高收视率的不二法则。只是,市场有操守,道德有底线,娱乐有分寸,媒体有责任,荧屏需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介,必须注入审美精神,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园,防止道德滑坡。一些电视工在节目创新上必须反对功利化、媚俗化,决不能为了收视率而丧失电视人应有的社会担当。不能把公共平台当作牟取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的工具,片面追求“收视率第一”,甚至美丑不分、以丑为美,突破良知底线。
格调低俗,或许能因新奇一时拉高收视率,但新奇过后必是观众的厌烦。对部分电视台的出格行为,广电总局日前下发文件要求整改,规定“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十分必要,但愿“猛药”能治病,色情从此不泛滥。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