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办法?
中国的“改革”进行了30多年,社会的发展,用主流学者的观点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改革”(注意,我给改革二字打上引号,是因为,文中的“改革”已经具有新的含义,这种含义不是哪个人赋予它的,而是中国的实际使它具有了特定的内涵)日益深入的今天,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在逐渐积累演化,而且有扩大和尖锐的趋向。面对矛盾日益激化的现实,面对“改革”是应该停止,还是应该继续、应该深化的争论,许多学者舞文弄墨,提出了很多支持“改革”继续深化的观点和看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矛盾是有“改革”引起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解决社会矛盾,“改革”本身就是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那么,“改革”是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有效办法吗?在“改革”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的今天,我看,这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这样的观点,从表面看,没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我们大家也承认,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变革的过程,是旧有的和新的体制产生矛盾的碰撞过程,是新体制取代旧体制的斗争过程,要改革必然要产生矛盾!但是,许多学者在提出这样的观点的时候,都心照不宣,注意:是心照不宣的的搞错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人为的原因,主观的“错误”(姑且说是错误)而引起的社会矛盾,当作了是改革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的,应该出现的不可避免的矛盾,也就是说,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人祸”,也当作了改革的必然!打个比方说,也是借用提出以上观点的学者的说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就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成长之痛,是不可避免的。成长之痛的确不可避免,如成长中的“骨痛”,那是谁也避免不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人为的给自己制造麻烦,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比如用利刃砍掉自己的双手,用石头狠狠的砸自己的双脚,也还要不见棺材不落泪的顽固到底,这样的麻烦和错误,算得上是成长之痛,算得上是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同样的道理,改革是会引起矛盾,改革过程中也会犯错误,比如改革造成了新旧体制之间的矛盾,比如地区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矛盾,比如,不了解经济发展规律而造成的冒进的错误,但是这些矛盾就是自然产生的矛盾、必然产生的矛盾而非人为原因造成的矛盾,是不可以避免的矛盾,而有些错误也是必须要犯的错误。但是,我们不能把改革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原因而造成的、可以避免出现的社会矛盾,可以避免出现的错误,明知道对普通百姓造成的影响极大也要“霸王硬上弓”,而后再摆摆架势说自己犯了错误,(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改革者也没有明确地说自己在哪些方面犯了错误,那些改革的举措本身就有问题)也算做是改革的必然,也算做是改革引起的矛盾! 比如,在本身已极度不公平的起点上,又人为的拉大贫富差距。改革过程中的贫富分化的确客观存在,可贫富有差距却并不是引起社会矛盾,引起人们“仇富”的根本原因。反观我们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某些特定的人群真真正正地富起来,而某些特定的人群却彻彻底底的穷了下去,只有在这种人为的制造贫富差距的情况下,我们的社会才会产生极端的贫富对立,才会产生普遍的“仇富”心理,也才会矛盾重重!而人们对贫富差距的持续的巨大的抱怨其实也就是人们对什么人该富,而什么人该穷的极度抱怨和不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富”起来的,只要我们的为政者实行全面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可是在中国,对广大国民来说这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比如,利用公权,利用垄断,人为的制造所谓的中产阶层,在最广大的劳动人民还没有享受到国家提供的最基本的福利保障制度下,又大规模的为享受了各种福利保障的公务员和军队干部数次加薪,使公务员阶层最先成为中产阶层; 比如,人为的制造城乡二元结构,加大城乡差距,城乡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用政策加大城乡之间的差距就是在人为的制造矛盾; 比如,不顾基本国情,把本属国家应该提供给国民的基本福利——教育、医疗人为的产业化,从而给普通百姓造成的无数的人间悲剧; 比如,利用公权,把每个人都应该承受的改革的代价转移到普通百姓身上,让百姓去承担“成长之痛”,而只让自己独享改革的成果;比如,借助权力进行权钱交易,借改革之名为自己的小集团谋取私利; 再比如……; 再比如……; 再比如……; 如果要把改革过程中,由于这些人为的原因而引起的社会矛盾也算做是改革的必然,也当作是改革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我们就有理由质问:这样的“改革”,它的真正目的何在?改革是要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但是,它决不应该是让大多数人绝对的贫困下去!而搞错这样的基本事实,把改革中的“人祸”也当作改革的必然,我们就有理由质疑,提出这些观点的专 家 教授们,他们是在为何种的“改革”而呐喊,他们的良心何在?而我们也可以认为:把“人祸”也当作改革的必然,其实,也就是在承认人祸的合理性,也就是在承认普通百姓承担改革代价的合理性,也就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中国的普通百姓:你们的穷困是应该的,也是合理的,你的地位决定了你的命运! 自然的,借助“改革”之名,人为的制造社会矛盾,也必然会造成普通百姓对这样的“改革”的怀疑和不信任,以及对这样的“改革”的心理抵触!普通百姓对这样的改革的抵触和不信任,其实也并非是对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的抵触和不信任,而是对改革过程中,人为的制造社会问题,人为的制造社会矛盾的抵触和极度反感。今年年初出现的关于改革应该停止,改革的原动力已经消失的说法以及改革是否应该停止的争论,也已经表明了在经历了改革初期的短暂的喜悦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们理性的看到:改革已经成为了人为制造贫富差距的手段,改革已经成为了为部分人而不是大多数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改革的对象只会是没有权力的普通百姓,而不会是每个人,更不会是高高在上的权力者! 中国当今的许多社会矛盾,尤其是根本的社会矛盾,其实就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人为的造成的,其实是某些所谓的改革者利用改革的旗号人为的制造的,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其实是不会对普通百姓造成巨大的精神损害和经济损害的,而人为的造成各种矛盾,就使中国的“改革”,已经丧失了改革的真正内涵,只能成为既得利益者用来盘剥大众,维护自己既得利益的工具。我们不否认改革初期,改革政策制订者的初衷,初期的“改革”也的确具有“改革”的内涵,但是,随着既得利益阶层的形成,随着人为的社会矛盾的制造、产生和激化,“改革”也在逐渐丧失它的本义,我们有理由大声质问,也希望我们的专 家 教授扪心自问:已经被用来维护既得利益阶层的既得利益所谓“改革”还算得上是“改革”吗?违背了社会公平和正义,戕害社会公平和正义,进行的所谓“改革”还算得上是“改革”吗?给普通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和经济损失的“改革”还算得上是“改革”吗?这样的改革我们不要也罢,给我们造成了伤害和损失的改革干脆就让它滚远点好!那些借着改革之名而行满足自己私欲之实之人也还是让他滚远点好! 于是,那些专 家 教授提出的用“改革”来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说法,就显得极其可笑了啊,而且还显得十分的卑鄙,当然更暴露了中国当代的专 家 教授的本质。比如他们中就有山东大学哲学和社会发展学院的教授———— 刘陆鹏 先生,他就是认为改革中是要出现错误的,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成长之痛”是要落在社会相当一部分人身上的!言下之意,就是要落在那些下岗工人、城市平民、农民工这些人身上的!其实,我们的专 家 教授之所以能够提出用“改革”来解决社会矛盾,说“改革”是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也并非是我们的学者看不到“改革”的含义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在于我们的许多学者本身就是改革过程中的受益者,本身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员,既然如此,“她”为何不愿意维护既得利益的“改革”继续深入下去呢?因为,她不必为改革付出代价,也不必担心改革的大刀抡到自己头上,于是这样,她还可以用貌似客观的口吻劝告那些被“改革”的对象: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要学会忍耐,要相信,我们的问题会解决。其实,是谁遇到了困难,遇到了难题呢?不会是这些专 家 教授吧?不会是那些中产阶层吧?不会是那些实施改革的改革者吧? 当“改革”已经成了各种社会矛盾的制造者,既得利益的维护者,它又如何能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消除各种社会矛盾?谁会相信,偷人的贼会自己砍掉自己的偷人的手?我们能否这样预言:当今中国的“改革”,越深入,矛盾就越突出,矛盾就会越激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改革”已经不在是真正的为大众的改革,而是用来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改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改革”的作用必然发生变化。而 刘陆鹏 先生之流其实是可以闭上自己的嘴巴的,不然,赢得的只是嘲笑!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这样的事实:今天的中国,普通百姓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一代人的问题,而越来越成为这个家庭,许多普通家庭几代人都要面临的问题!(目前,所谓的贫二代,就是典型的表现)而一旦看到有可能几代人都要被相同的问题所压倒,中国普通百姓的力量就会有巨大的爆发。 沉默,沉默,尽管还在沉默,但是沉默也正意味着力量的蕴蓄!火山爆发的那一刻,有谁会阻挡住滚滚喷薄的愤怒的岩浆呢? 改革的目的不应该是把大多数人的权利和权力变成极少数人的特权,而恰恰是相反。改革朝那里走,不用我们再做更深入的探讨,不顺应历史的潮流,必然会被历史无情的抛弃! |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