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18日 新华网上有篇题为《本科生患眼疾求职不成甘当运煤工》的文章。
青岛市有个名叫季文发80后大学本科毕生,住在火车道旁。由于患眼疾找了上百份工作都被拒之门外,应而转找从事体力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纸箱厂做搬运工,“一天下来也是很累,严重的时候直不起腰来,最终这份工作只做了半年。”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齿轮厂,为大货车装运货物,“这份工作也是出力的,但是大货车不是每时每刻有,间歇的时候我也可以歇歇。”此后,他又先后在印刷厂等地方打过工。后来季文发就找到了现在的这份给人运送木碳的工作,当地人都叫他“运煤哥”。
“我一年就回家两次,一次是过年的时候,一次就是秋收家里忙的时候。”季文发脸上的笑容消失了,陷入了沉静。他家在农村,如果谈女朋友、结婚买房,那又要比登天还要难了!季文发说:“我是一个等待黑暗的人。”他的这句话是包含着二层意思的,一是他患有眼疾,无钱治疗。二是生活没有前途,等待他的确就是一片“黑暗”。
如果这个大学本科毕生季文发生活在毛泽东时代,那么,他的情况又会是什么样呢?
举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蒋煜珺是辽宁鞍山钢铁学院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学士学位。1967年7月出生,1994年7月辽宁鞍山钢铁学院物资管理专业毕业。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1994年7月蒋煜珺被分配在国营长林机械厂工作。他长得痩小,个子不到152CM,体重不到40公斤,而且高度近视。按照当时工厂的政策,大学毕业生到工厂工作,首先要到车间实习、锻炼一年,由于蒋煜珺体质的特殊情况,考虑到他所学的物资管理专业,工厂劳资部门把他安排在供应部门的库房实习。一年实习期满后,安照国家有关专业技术职务政策,他被聘为助理经济师,成为了一名国家技术干部,并被安排在工厂供应部门从事计划统计工作。他住在工厂的单身宿舍里,吃在工厂的食堂,由于家也在农村,他每年可享受一次探亲假。探亲期为二十天,探亲期间,工资照发,工龄照记,路费报销。如果长期执行这种政策下去,工厂也是人尽其才,他也是学有所用。相信,他所处的政策,不应该受身体的缺陷而成不了家的。毫无疑问,他的前途应该是光明的!
1967年7月所生的蒋煜珺,也是因为身体的缺陷,而造成学习上的一些麻烦,因此耽误了几年的学期。由于他评借自己的勤奋、好学毅力,评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大学毕业。但学有所成,对于他来说,出现这样的一个好的结果,是因为他碰到一个好社会、好政策。如果他处在现在的改革时期,那么,他的处境是远远不如那个“运煤哥” 季文发的。他一没体力,二没个头,三高度近视,四家住农村,贫困又没有社会关系,那么等待他的结果就是自己从高楼上跳下去了!
1994年蒋煜珺大学毕业享受的是毛泽东时代延续下来的政策,全国大约在1997年以后,才进入“改革”的政策。我们可以知道,蒋煜珺所处的政策与季文发所处的政策,一个使人能看到了光明,另一个使人“等待黑暗”;一个给人以前途,另一个把人给予抛弃;一个能让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另一个却让人陷入生活的旋涡;一个能为国献其精力、作其贡献,另一个却把人推给资本家剥削。是与非,对与错,已昭然若揭!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一对比我们就可以知道,还是毛泽东时代政策好!毛泽东时代的政策是体现在对宪法的具体落实,是保证人民能够处于主人翁的地位,是具有人性化的政策,是保证人人平等、人人能够享受劳动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政策。如果一个坏的政策在前,而一个好的政策在后,那么一般人的智力是不会超前的,都是有限的,在没有认识到好政策之前,需要摸索、需要探求,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现在毛泽东时代在前,而“改革”年代在后,当代精英们也是在充分享受了毛泽东时代的好政策才有机会逐步脱变成“强势”的,反过来却过河拆桥,要把“是”改成“非”,要把“对”改成“错”,精英们到底安得是什么心?到底意欲何为,相信我们都能看得到的,试目以待!
2010。06.20。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