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乔治卡洛斯案例看:科学研究市场化下,有多少研究真相被掩埋?
寒梅冬雪
在美国等“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世界,对于科学家们来说,科研基金主要有两个来源:
1。来自资本市场的(所谓民间资本,就是来自产业、商业巨头,投资公司等);
2。来自政府的。
大概十年前,美国某大手机制造商,出巨资研究手机对人体的影响,乔治卡洛斯作为主要科学家参加了研究,并负责这个项目。
乔治卡洛斯的研究项目,用今天的话说,是市场为导向,“民间”资本支持的,但这样一种关系也决定了, 他要研究的方向和成果,不能出现“否定”投资方的情况,也就是说,必须符合投资方的利益。
研究结果出来了,表明手机对人体有很大伤害。乔治卡洛斯知道,他不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应该再减少、增加或改动一些参数、因素,得出符合投资方利益的结论,他要做到这点其实并不难。
但乔治卡洛斯良心未泯,他觉着不应该为了市场和商业利益,把人的安危放在一边不顾。他决定把真相告诉世人,他写信给政府,给议员,给媒体。
在美国,任何一个带有技术的项目,参与者都要在一份协议上画押签字,不能把设计、方案对外透露,尤其是竞争对手。 我参与的所有项目,都要签这样的东西。 相信乔治卡洛斯一定也签过类似的东西,违背了,要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奇怪的是,出资研究的产业巨头们面对乔治卡洛斯“揭露真相”的努力,并没有去跟他打官司。 由此可见,在美国也并不是所有争执、问题都是通过“司法渠道解决”,显然,跟乔治卡洛斯打官司,无异于帮助他宣传,手机业界绝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也说明,“法律”也可以不是“准绳”,一切要看当事方如何权衡利弊。
面对乔治卡洛斯一定要“唤醒政府和民众”的努力, 产业巨头们做了什么样的努力不得而知,但事实却是:政府和议员或者媒体,没有谁回应乔治卡洛斯的努力。
乔治卡洛斯的努力还在继续,但有一天,他停止了一切努力,因为他的房子起火了,被烧了,所有的家当都成了灰烬,包括他所有的研究资料。
乔治卡洛斯沉默了。 那场火就是一个警告。 美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大家心知肚明的事,谁都不会挑开了说,说了不仅没用,而且还会惹祸上身。
2007年,欧洲一个得脑瘤的病人最终被证实是手机导致了脑癌,这个案例没有公开发表,但乔治卡洛斯10年前的研究,再次回到部分欧美科学家们的视线。
当然,没有政府支持、参与的宣传,科学家们只能在学术圈努力,对公众没什么影响 --- 这是欧美等国另外一个现实:比如,人们能看到的关于美国的一切,所谓“知情”,都是美国统治者们希望人们看到的、允许人们看到的,他们不想让公众看到的,公众很难看到,或永远看不到。
到了2009年出现了一个转机。
美国前参议员肯尼迪因患癌症去世了。 讽刺的是,乔治卡洛斯当年也给他写过信,参议员是否进行过努力不得而知。 直到他患了绝症,临去世前给子女、同僚留下话,他认为他得癌症跟使用手机有关,他希望能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各方努力下,2009年9月,美国国会终于举行了听证会,会上正反两方面都作了陈述。 最后,美国国会终于决定拨款,找“独立研究机构”进行研究。所谓“独立研究机构”,就是不接受商业、产业资助、不“以市场为导向”的研究机构,这样的机构通常只接受政府拨款。但“独立研究机构”就会完全“为了人民利益”研究吗? 即使政府拨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政府站在谁的“立场”? 科学家们能不能得出违背政府立场的结论?
美国召开了这样的听证,其他的欧美国家才开始跟进,其实这些国家的一些科学家们,早就知道手机的问题,但没有美国发话,没有政府扶持,他们的声音被湮没了。 对此,一位加拿大科学家感叹到:他们进行了多年努力,但直到美国公开表态了,加拿大才开始在国家电视台公开报道了,还是晚上10点以后的节目。
现在手机制造商们也同意写上手机“使用不当”会造成危害,但他们一没写什么样的危害,二没写在正文里,而是在密密麻麻附件的某一条上写着,一般谁都不会耐心的去把附件逐条读完,但对商家来说,他们没有欺骗,他们告诉了消费者会有危害,如果消费者不看仔细,使用不当,跟厂家没关系。 这是惯用的手法。
商业巨头们当然不会轻易放弃谋取巨大利润的机会。 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决定了被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利润。
被掩盖、埋藏起来的“科学研究”真相还有多少? 乔治卡洛斯案例,只是其中之一。
从乔治卡洛斯的故事,可以看出:1。科学研究市场化,是不会向人民负责的;2。关乎人民健康福祉的研究,政府不投资投入研究,不让研究独立于市场之外,就不可能有“有利于人民”的研究。
中国现在方方面面都在朝着“市场化、私有化”大踏步前进,如果科学研究也市场化了,中国的老百姓是不是广泛认识到了:在市场化下,科学研究没有独立可言,科学研究是有倾向的,科学研究的结论取决于:谁出钱?
我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科学研究案例说明“科学研究是有立场”的:比如,以手机研究为例。 怎么研究“手机对人体的影响?” 科学研究领域,被广泛使用的是“对比法”: 找二组人,一组平均每天使用手机超过一小时;一组人平均使用手机少于一小时,研究前,先检查得出各项身体健康指标,然后跟踪研究一段时间,再检测各种身体健康指标,对比变化。 假如,结果发现两组没有太大差别,因此得出结论:手机对人体没有什么显著危害。
如上研究科学吗? 这样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无疑是科学的,但得出的结论科学吗? 未必! 因为每天使用手机少于一小时的那组,并没有被放在真空里,他们每天要工作、生活,整个生存环境充满了电波、磁波、无线电波,这些因素并没有被考虑进去。
从上面这个科学研究的案例,看到了什么? --- 科学研究是可操纵的。
任何可被操纵的事物,都存在立场。 因此有的科学家奉行“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但恐怕大部分接受了资金的,不得不将研究方向,向着投资方靠拢。 怎么靠拢? 操纵、改变、取消、增加一些参数、条件就可以了。 无限的科学可能,也给“有限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无限改变”的可能。 没有法律能约束的了“无限可能”。
我支持把“科学技术”拉下神坛,走回到“大众科学”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科学研究被市场操纵或许“无可厚非”,但广大的民众必须知道“科学可以被操纵”这个真相,这才是最重要的 --- 别迷信科学。 相信科学,不是相信专家学者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结论,而是相信: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一定是有局限的,一定是不完整,一定还有其他无限可能,甚至相反结论的可能。
利润为主的市场,抛出的任何一种科学技术或者理念,一定不是“以人为本”的,也一定存在某种程度掩盖,甚至欺骗。
顺便说:在中国,因手机收费高,大部分人主要用手机发短信,这反而歪打正着把手机的危害减到了最小,高危群体是整天把手机放耳边通话的那些人,或者生活在手机发射塔下的人。
乔治卡洛斯(George Carlos)的故事,网上应该能搜到。 美国去年听证会后,关于乔治卡洛斯的一些资料也开始见诸网络。
寒梅
2010.6.9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