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对历史上的事情进行假设,向来是被人诟病的,因为历史没有如果。
但是,即使被人抨击也无所谓,反正我只是一个80后的小小学生。况且,试图说明真相也蛮有趣的,特别是在试图说明一个长期被人误解的真相。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的形成也是逐步的,在与许多老师、朋友的交流中形成,这真是“真理越辩越明”啊。
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毛泽东真的会让他接班吗?
一、长期存在的观点及其逻辑——“镀金接班”说
这个观点就是:肯定会。其逻辑是:毛泽东让毛岸英去朝鲜战场,那是去镀金的;这样有了军功,就可以服众,以便顺利接掌大位。少数人还会加上一句:就像朝鲜的金日成、金正日父子一样。
二、对这种观点的感性分析
在进行理性分析之前,我先要问一个问题:甭管它本身是否符合逻辑,为什么相当多的人接受这种观点呢?
我想大概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到“当官发财,必定要封妻荫子”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即认为权力、财富是要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的。二是当代一些干部利用手中权力、财富不断为其子女搞特殊化,将公平与正义垄断,排斥既得利益集团以外的人群,而“官二代”、“富二代”也形成了我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三是因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比如某些砖家、某些精英、某些主流学者)不断丑化、矮化、妖魔化毛泽东,对毛泽东泼污水,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庸俗地理解毛泽东,让大家觉得毛泽东内心里也充满了自私的欲望。因为这些人本身是很丑陋、很矮小、张牙舞爪、穷奢极欲的。贬低了毛泽东,自己与毛泽东的差距就不那么大了,起码看起来是这样。(这方面的书有很多,比如《晚年周恩来》、《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是这类无耻作品的代表作。其余在坊间流传的毛泽东的个人生活故事,也被添油加醋,颇为多姿多彩。而这些杜撰出来的故事所表现的观点就是:毛泽东很不检点,思想很腐化、很独裁、很堕落。我猜大概是某些自己比较不检点、思想腐化的又害怕毛泽东的人杜撰出来的。)
正是因为受到了以上三种思维的影响,所以有些人才会逐渐认同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观点,也才有了市场。
三、对“镀金接班”的逻辑分析
好,感性的因素说完了。那么,这种观点站得住脚么?我们可以从逻辑上进行分析。不过如果你不愿意看,可以直接跳到下一部分,我可以先说结论:这种观点不是站得住、站不住脚的问题,它压根儿就没有脚,纯粹扯淡。
为什么这么说?可以再把“镀金接班”说的逻辑拿出来:毛泽东让毛岸英去朝鲜战场,那是去镀金的;这样有了军功,就可以服众,以便顺利接掌大位。少数人还会加上一句:就像朝鲜的金日成、金正日父子一样。
其实这个逻辑一开始时就有两个致命错误。
第一个致命错误:这个观点一开始的逻辑就是毛岸英是要当接班人,而去朝鲜镀金是为了增加军功资历。可是我认为,这种战争资历本身就是可有可无的,并不是很重要。不信吗?好吧,既然有人老是要把鸿鹄比作燕雀,把毛泽东比作金日成,那么姑且请大家查阅一下金正日简历。这样大家就会发现:金正日在接班人时期是没有任何战争经历的。他倒是对于文艺、政治理论比较感兴趣,年仅22岁就进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但是流血的政治他是没有参与过的。所以,既然第一代已经有了军事资历,第二代是不一定非要有的。这样的例子,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比如五胡十九国时期的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曾经有些担心太子比较文静,其谋臣徐光说:“汉祖以马上取天下,孝文以玄默守之,圣人之后,必世胜残,天之道也。”徐光拿汉高祖与汉文帝的史实开导石勒,也足见军事资历相对于第二代领导人确非必需了。为什么?因为军事得到的天下,还是要靠政治的统治。
第二个致命错误:毛岸英在苏联时就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1943~1945),那时他在某坦克部队任指导员。在战争的前期,他曾在莫斯科列宁军事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之后曾率领一支坦克连与纳粹德国军队交战并取胜。所以说,论及军功,毛岸英不必上朝鲜战场,也是有的。从镀金的角度来说,也是足金。
本来说到这里也就够了,但是我还想继续说下去。姑且假设毛岸英就是要获得军功资历才够,而且他在苏联的军功是不作数的,那么:
第一、毛泽东让毛岸英去朝鲜战场。而有一些材料表明,是毛岸英自己请愿赴朝的。这从毛岸英一贯的态度可知。1937年~1945年时,他在苏联,也是主动请愿参战的,最后在立了军功,成为一名中尉,前文已述。
第二、毛岸英去朝鲜战场是为了镀金。如果一定要说镀金,那么:
(一)朝鲜战争在1950年6月爆发,10月19日志愿军赴朝,而毛岸英当月就去了,11月25便牺牲了。要镀金,可否选择战争进入相持时或者反攻时再赴朝?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气势汹汹,我军一开始不可能不受较大损失。如果毛岸英在朝期间我军受了损失,岂不是要背上一个无能的名号?即使后来打胜了,也不过是将功补过,谈不上军事才能高。而如果后期进入,我军正在反攻,最后得胜或者战平,岂不是恰恰体现出毛岸英的军事指挥才能过人?且战争前期,这16国联军装备精良,我军士兵的处境应该更危险。这时候去,很可能会牺牲(而毛岸英确实牺牲了)。为什么不可以后期安全一些、战争形势好一些再去?命都没了,还镀什么金?
(二)毛岸英去朝鲜是当什么的?担任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任党支部书记。很抱歉,这是个文职。而军队里谁说了算?军官说了算!退一步讲,即使毛岸英要去镀金,也应该选择一个军官的职务。否则即使去镀了,这金也不足成色啊。
(三)我以前就说在文章里过,一个人可以甘于平凡,但是不可以不景仰崇高。像毛岸英这样具有牺牲精神的高干子弟,到底有多少?我国除了50年代的朝鲜战争以外,60年代有中印战争、抗美援越、中苏珍宝岛之战,70年代有西沙群岛保卫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如果高干子弟们想镀金,机会多得是,他们怎么不仅不去镀金,反而一遇战争便复员转业,让工农子弟上前线?别跟我说高干子弟们年龄不够,50年代出生的也赶上对越自卫反击战了。这些高干子弟有没有错?我看我也可以理解,毕竟生命很宝贵,况且“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但是你自己利用老爹的权力搞点特殊化逃个命就算了,现在还要诋毁毛岸英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是不是太无耻了?
(四)前面讲了,毛岸英根本没必要去朝鲜镀金。实际上,他镀金的机会不少。且不论在1949年~1950年我军还与国民党的残存势力有局部战争(如舟山群岛战役、海南岛战役等),单说毛岸英从1945年回国以来,便赶上了解放战争的全过程。要真想镀金,完全可以选择在我军反攻阶段(风险小,收益大,前文已述)去某个军区担任个要职。那些个军区老总肯定会竭力培养,岂不是更好?要知道,解放战争打得国民党完败的,比起朝鲜战争的战平,更能显出作战者实力之强。而且,最后的摧枯拉朽阶段,进攻方是相对安全的。要说镀金,似乎这样更合适。可是毛岸英在解放战争时期在做什么?一回来就在农村呆着,后来去工厂做工,当了工厂的党支部书记,1950年便请愿去了朝鲜战场。在他本可以大展宏图之时,他没有叱咤风云,也没有惊天动地。务农,做工,仅此而已。
第三、接班人的身份问题。
(一)首先,毛泽东有没有接班人?有,不仅有,而且前后共有五个。他们依次是:刘少奇(1945年以接班人的身份出现)、林彪(1969)、张xx(1973)、邓小平(1975)、华国锋(1976)。请注意,刘少奇以接班人身份是在1945年确立的,而那时候毛岸英还健在。真要想传位,我的浅见是,起码不明设比较好,这样有个转圜余地,便于子承父业。可惜,毛泽东没有这么做。这是为什么?难道我能看到的他会看不到?
(二)政治上的接班人不是一笔遗产的继承人。因为财产是可以交给一个白痴的,存到银行拿利息就可以了;而整个国家的权力是十分危险的,没有高超的政治智慧是根本无法驾驭的。接班人的培养,从来就是任重而道远。举另一个世袭的例子:蒋经国。此人早年就留苏,同时在抗战时期(29岁)便担任江西省赣南地区的行政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政绩斐然。那么那么,毛岸英在干什么?当兵、务农、做工。坦率说,也不是说这些无助于治理国家,毕竟在基层锻炼有助于民间疾苦。但是他直到逝世(28岁)前都只是一个翻译。再对比一下蒋经国(29岁保安司令)与金正日(30岁成为朝鲜劳动党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我想大家就有数了。顺便插一句,毛泽东是坚决不允许毛岸英进入政府系统的,否则毛岸英进入中央办公厅怕也不是什么难事。
(三)毛泽东要是真的有这种家天下的思想,为什么不让别的家族成员即位?要知道,毛泽东的二儿子毛岸青(也就是毛新宇的父亲)一直活到了2007年。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有侄子毛远新,女儿李敏、李讷。毛泽东要是真想传位与本家,何愁没有亲人?
第四、毛泽东父子与金日成父子
这一段我不想细说了,真没什么可比性。大家有空可以去读一读金日成的主体思想。除了废话就是要忠于领袖之类的媚辞(别人吹捧他就算了,他还自己吹捧自己,真是服了)。读完了这些再读读《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大家就会明白,毛泽东之所以能获得那么多人的真心拥护,不仅因为他长得帅,也不仅因为他特有才,还是因为他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真心。
四、退一万步讲
如上所述,看来“镀金接班”这一说大概是彻底破产了。但是我们还可以做一点假设:退一万步讲,就算毛泽东让毛岸英去朝鲜,本意就是为接班而镀金,那又如何?起码也是镀的也是真金啊!现在的官二代,有几个敢拿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去镀这样的真金?镀了,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服了。
五、是谁使得这种观点广为流传?
这个问题,也许比“镀金接班”本身更成问题。我的身边的许多的同学,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同学,都相当相信这种观点,并加以流传。为什么这种观点能得以流行?除了在第二节的感性分析中提到的原因以外,我觉得还有两点。一方面,我们很多年轻人(即使是优秀的大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还不够,本身功底不够深,又对这种用心险恶的言论缺乏辨别能力,反而被其蛊惑、利用。另一方面,为什么它能频频得手?我想,这和我们年轻人、大学生比较浮躁的心态有关。浮躁的人总想一鸣惊人,总想显示出自己很有想法、很有个性。而这样的言论不是我党的正统宣传的,因此恰恰可以显示出自己的卓尔不群,于是逢人便讲(很可惜,这样的人现在也蛮多的,所以讲这种话反而显得很庸俗)。可是,讲了有怎么样?也许还会有人觉得:“你真有想法!”但是窃以为,这种肤浅的解读虽然迎合了某些好出风头者的心理,但是却恰恰会为真正的有识之士看轻。这对于一些浮在表面上的年轻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而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博学之”,更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再牛一点的人,怕是已经在“笃行之”了。
六、结尾
我想,本文的结尾,就借用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评论魏武帝的一段话吧:“人生在世,除掉极庸碌之辈,总有一个志愿。志愿而做到,就是成功,就是快乐。志愿而做不到,看似失败,然而自己的心力业已尽了,也觉得无所愧怍,这也是快乐。志愿是各人不同的,似乎很难比较。然而其人物愈大,则其志愿愈大,其志愿愈大,则其为人的成分就愈多,而自为的成分就愈少,则是一定不移的。哪有盖世的英雄,他的志愿只为自己子孙的道理?说这种话的人,正见得他是个小人,所以燕雀不知鸿鹄之志了。”
谁是燕雀?谁是鸿鹄?谁是小人?谁是伟人?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