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9日披露,休斯顿警方以郁伯仁开的车子没挂牌照及未按要求停车为由,派出多辆警车进行追踪。当郁伯仁驾驶的车辆开进总领馆车库内时,多名美国警察冲进中国总领馆内,给郁伯仁铐上手铐。期间,郁伯仁副总领事的手和脖子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治疗。郁伯仁副总领事在医院敷药后出院,目前已经恢复上班。
休斯顿警察局目前还没有对事件发表任何评论,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中引用的消息来源称,警方当时并不知道郁伯仁进入的是中国领事馆。不过在这一新闻的跟帖中,一些美国网民质疑警察不知道他们冲进去的是中国领事馆的说法,称警察可能是因为别的原因在追逐郁伯仁,而汽车牌照问题只是借口。有人表示,警察显然是像对待美国普通民众那样对待外交官。还有人指出,外交车牌被窃,在休斯顿是家常便饭。”
如果报道中的“消息来源”说的是事实,那么就是说:美国警察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中国领事馆,属于“误闯”领事馆。
本网友认为,美国警察误闯中国驻美领事馆,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
大家都知道,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的大使馆被美国导弹命中。
强国论坛的前身“抗议论坛”,就是人民网顺应网友们抗议此事而建立的。
有网友指出,炸中大使馆的导弹是由美国著名的B2隐性战略轰炸机发出的。
B2隐性战略轰炸机是无人驾驶的轰炸机,从美国本土出发,在出发前就事先设定了轰炸地点的经纬度,炸中之后飞机直接返航。
对于这件事情,美国政府的官方解释是“误炸”:军方使用了旧地图,把中国大使馆当成了另一个应该攻击的目标。
大家要注意:美国政府提出的这个“误炸”,并不是“私人观点”。
在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网页上就有美国政府的官方说明文件,超级链接为:《6月17日副国务卿托马斯‧皮克林就驻贝尔格莱德中国大使馆遭误袭事件对中国政府的口头说明》。
按照这个文件的说法,这份官方说明是“1999年7月6日发布”的。
本网友将若干重要内容摘录如下。
首先是对此次事件做了总体说明:
“我作為克林顿总统的个人特使来到这里。他让我向江主席转交一封信;呈递我们调查误炸贵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的官方报告;并且回答你们对报告提出的问题。我的谈话和评论会為各位提供全面的报告。
那次攻击是错误的。我们的研究表明,一系列的失误与疏忽是如何导致那次错误的。我要强调的是:没有人把中国大使馆作為目标。在这一过程的任何阶段,都没有人意识到我们的炸弹瞄準的是中国大使馆。”
然后指出了三个“基本失误”:
“攻击是由三方面的基本失误造成的。第一:用於将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採购局(FDSP)总部作為攻击目标的定位技术有严重缺陷;第二:用於核实目标信息的军事或情报的数据库都未包括中国大使馆的正确位置;第三:目标復查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未发觉上述两个错误。对於目标大楼不是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採购局总部,而事实上是中国大使馆这一事实,没有人向可能了解的人士征求意见。”
接下来,详细地介绍了“三个重要错误”。
第一个重要错误是“错误定位了袭击目标”:
“今年三月,美国情报官员开始考虑将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採购局总部作為北约盟军打击行动的一个可能目标。鉴於该总部对南斯拉夫军事力量的援助作用,显然将它定為打击目标是正当的。
关於该总部,我们掌握的地址是在新贝尔格莱德 “Bulevar Umetnosti 2”。但是,军事力量进行攻击要求作出地理上準确坐标。在四月中旬,确认目标时使用了三份地图,以便具体确定该总部的地理位置。其中两份当地的商业(指市场上出售的普通地图)地图分别是1996年的和1989年的,另外还有一份美国政府的最新地图,是1997年製作的。
这些地图都没有对该总部加以注明,并且也都没有準确地标明中国大使馆现在位置。
正如各位所看到的,美国政府的1997年版城市地图标明中国大使馆位於贝尔格莱德旧城,而把实际位於贝尔格莱德新城的使馆大楼标為不明建筑。1996年的商业地图对使馆的两个位置都未加说明。1989年的地图出版於中国大使馆搬迁之前。
请不要忘记,在这一特定目标筹措过程中,谁也不会问及中国大使馆的位置,因為它和我们攻击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採购局总部的意图没有任何关联。。。”
由于这第一个错误特别重要,文件还专门作了详细的分析:
“為打击目标–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採购局(EFDSP)–定位的方法是个严重的错误。它不是以我们关於 Bulevar Umetnosti 门牌号序列的特定了解為基础。我们在定位时採用了陆军野战中所用的一种方法,但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不用於确定空袭目标。这种体係能大概确定方位,却不能保証确定精确的地理位置。
起先,我们使用国家地图局(ENIMA)1997年的一份地图,来显示新贝尔格莱德大街的分布状况。接著,為了确定参考地点的方位,又在国家地图局的图上确定及标注出了 Hyatt 饭店,Intercon-tinental 酒店和塞尔维亚社会党总部。每座建筑–在所用的地图上都明白地标出–都位於 Bulevar Umetnosti 以东约一英哩处。将上述地点及其地址用做参考,画出了分割已知地点和 Bulevar Umetnosti 的平行线。而后,同样这些数字也被用於 Bulevar Umetnosti 的那些位置上,因為我们假定平行街道划分门牌号的方式相同。而这被証明是犯了根本性错误。这一方法有效与否得看平行街道划分门牌号的方法是否相同,即街道同侧的门牌号有单有双,即使街道名称变了,号码也还是遵循同样的序列。不幸的是,上述有些估计是错误的。
採用这种大致方法,贵国的使馆被当作了目标,而实际上,使馆座落在 Bulevar Umetnosti 的一条很小的岔路上,离开实际位於 Bulevar Umetnosti 2号的打击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我请诸位看看卫星照片和几张地图,用来说明这种方法及其造成的错误。
后来,将中国使馆的建筑认做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採购局阴差阳错地成了事实。没人提出质疑,各级指挥官也没有审查。这部分是因為此前有过很多正确的定位,使得每个参与者都在总体上对我们确认、审查和証实这样的分析结果的程序充满信心。而在这个单一的、特定的事例中,我们的系统產生了明显的失误。造成这种结果的部分原因也是审查这一目标的所有既定程序都未被遵守。
我们也分析了地图和卫星照片,以寻找目标附近可能被损坏的其它建筑。没有任何跡象表明目标建筑是一座使馆–没有发现国旗、国徽和明显的标志。附近也没有会受到损坏的建筑。”
第二个主要错误是“有缺陷的数据库”:
“情报部门和国防部内的多个数据库都显示中国大使馆还在1996年以前旧贝尔格莱德的位置。尽管近几年有美国官员多次造访中国大使馆,但使馆的新址从未输入到情报或军事目标测定的数据库中。如果数据库準确地反映了中国大使馆的现有地址,对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採购局总部的误认就会被识别与纠正。
為什麼中国大使馆的位置没有正确地反映出来呢?在这里,非常重要的是,要理解我们核查确定固定目标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於数据库的準确性,而数据库在这个个案中则是错误的。此外,要及时更新全球各个城市的数据库很难。一般来说,我们在努力更新补充数据库时,相对来说一直不太注意外交设施,因為这些设施不是目标。军事目标对我军事力量构成威胁,因此在数据库里处於最优先更新的地位。很不幸的是,应避免攻击的地点没有给予那麼高的重视,况且我们的数据库还带有差错,从中国大使馆的新位置未能收入数据库这一错误中,就可以看出这个错误了。
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多说几句。
存有贝尔格莱德各机构确切位置的数据库–包括含有非目标建筑的所谓「非打击清单」,都含有错误。
尽管维护数据库是我方情报人员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日常给予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很低。。。”
第三个问题则是“审查有误”:
“这一目标一旦被提出,审核的重点便是该目标的军事价值,如何有效地攻击目标,以及附带损坏的问题。在随后的任何审查中,都没有人过问目标位置的準确性。将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採购局总部作為目标的正式建议,是在四月下旬提交给负责為盟军行动审核及确认目标的在美国及欧洲军事人员的。这些人对地图和卫星图像做了分析,以便查看邻近目标是否可能有任何其它设施会同时受到间接破坏。在欧洲进行了一次目标审核,仍然未能发现会严重危及到民用或外交设施。
在欧洲指挥部提交审批后,错误的是,目标确定工作在国防部之外没受过附加审查。虽然在五角大楼确实经过了附加审核,然而,此次审核也没有发现与在欧洲做的审查有任何不同之处,也没有考虑到任何其它设施会遭到附带破坏。从这时起,被误认為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採购局总部设施的大楼就被列入盟军打击的可能目标的名单之上。
我们的一些僱员知道中国大使馆的新位置。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当时并不是在寻找它,因為带有使馆旧地址的数据库被以為是正确的。在审核目标时,这些人们都没有被徵求意见,其结果是我们丧失了得知目标大楼实际上為中国大使馆新址的机会。我们也找到一份1997年的报告,该报告上提到了中国大使馆的正确地址,很不幸,这个正确地址仍未输入数据库。”
这份文件最后说,美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防止未来再次发生此类不幸事件:
“美国政府正在积极地实行一系列纠正措施以避免将来出现这样的错误,其中包括:
出版了更新后的城市地图,标示出贝尔格莱德城内和周围外交设施和其它「非打击」设施的具体位置。此外,数据库随变化随更新。我们靠数据库提供最新信息,因為地图从出版的那天、那週起就不可避免地已经过时了。
情报和防务部门已经加强他们选择与核实目标的内部机製和程序,并且开始把更新数据库作為新的重点。
每逢外国使馆搬迁或设立,要求所有美国政府的信息来源都要予以报告。所报信息随后即送达及编入我们的情报与军事数据库。
美国政府将寻求直接与外国政府、相关部门及个人进行接触,以取得他们的协助,以便辨认及找出利害相关或受到关注的地点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这些措施,对象显然都是直接与军事行动有关的“军事数据库”和“情报”这些军事和准军事系统,并不包括美国警方。
既然美国军方内部曾经有过如此重大的失误,而上述措施仅仅是针对美国军方的,那么,美国警方的数据库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呢?
因此,美国警察这次闯入中国驻美领事馆,而后传出消息说“警方当时并不知道郁伯仁进入的是中国领事馆”,就是很容易理解的了。
国内现在的汽车,很多也使用了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来协助定位。
那么,美国警方当然早就会在警车上安装民用GPS系统来定位。
这样,如果GPS系统中的地图没有及时更新,当然警察就有可能不知道闯入的是中国驻美领事馆了。
极左网友大概会问:难道美国警察不认识领事馆的标志么?
这是阅读报道不仔细的缘故。
报道说:“休斯顿警方以郁伯仁开的车子没挂牌照及未按要求停车为由,派出多辆警车进行追踪”。
可见,如果外交车没挂牌照,会遭到警车的追踪。
那么,如果领事馆没有悬挂领事馆的“牌照”,当然也可能就被警察“误闯”了。
本网友在前面介绍的关于1999年大使馆被“误炸”的美方说明文件,也指出“没有任何跡象表明目标建筑是一座使馆–没有发现国旗、国徽和明显的标志”。
那么,如果此次的领事馆也“没有国旗、国徽和明显的标志”,美国警方不知道“当时进入的是中国领事馆”,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即使领事馆确实悬挂了“明显的标志”,如果美国政府最近为各国领事馆制定了新的标志并且通报了警方,但是由于金融危机而暂时还没有制作出来以供领事馆悬挂,警察就会以为这个领事馆没挂新标志,属于“冒牌货”,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综上所述,本网友认为,美国警察这次“误闯”中国驻美领事馆,可能也是地图和数据库太旧。
美国政府上次因为“误炸”事件,全面更新了军用地图和情报数据库,此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可见,自查自纠是很重要的,那些措施也确实管用,可惜并没有举一反三,没能推广到警用和民用系统。
因此,本网友建议:1)美国警方应该尽快更新美国各地的警用地图和数据库,以防警方今后再次“误闯”;
2)美国的民用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也查一查民用地图和数据库,看看是否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不过,美国国内目前受到金融危机,政府今年的财政计划里可能没有这笔预算。
本网友又建议:中国政府再借给美国政府一笔美元,专款专用,专门用于解决美国警用以及民用地图和数据库的问题。
一百多年前,清朝一名驻美武官被美国警察当街羞辱并抓进看守所,释放出来之后居然跳大桥自杀,实在是有辱国体。时代不同了,相信中国副总领事一定会坚持“韬光养晦”的国策,绝对不会出了看守所就作出有辱国体的过激行动来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