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甘肃临夏《民族日报晚刊》2011.3.24日四六版
“有共产党在,就不怕没盐吃”
——对食盐抢购的闲思乱说
“有共产党在,就不怕没盐吃”。这是一位山东老太太在全国疯狂抢盐时说的话,这位经过抗日和国民统治时期缺盐少粮的日子的老太太对盐的记忆太深,虽说当前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百姓怨气太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但老太太却这样说:“这会儿一些熊B养的人儿,老是说共产党不好,那真是没经着那些苦日子。共产党一千个不好,也比旧社会那会儿强啊!有共产党在,我就不怕没盐吃!”,此言虽出自一位觉悟一般群众,而且是一位老人,这句话可是从百姓一生的生活经历中得出,可谓出真知真知灼见。
这句话勾起了我的无端思绪。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书如《盐田风暴》《万山红遍》等等,都是因穷人吃不到盐而共产党为了穷人吃上盐开展斗争的故事。想起了当年苏区群众自豪地称之为“北京东京不如瑞金,美国英国不如兴国”中华苏维埃江西兴国的一首民歌:“(哎呀来)苏区干部的好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柴米油盐都想到,问寒问暖情意重。”俗话说,“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东西关乎国计、维系民生,其中食盐更是以其不可替代的特性,被历朝历代置于战略物资的地位,实行垄断经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军民围绕食盐演绎了一幕幕舍生忘死、义薄云天的壮举,至今让人反思与省心不已。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行经济封锁,他们在江西南昌设立了食盐火油(即煤油)管理局,苏区周边各县下设食盐火油公卖委员会,推行“计口售盐”、“封锁匪区办法”,不让“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落入共产党手里。这一招果然收效显著。因为中央苏区境内不产盐,而435万军民每月耗盐量至少也要15万斤以上,一时之间造成食盐供应空前紧张,盐价暴涨,一块光洋在白区可买7斤盐,在苏区却买不到自身重量的7钱3分盐,所谓“盐顶七钱三”,还常常有价无市。很多群众因为长期缺盐,头发变白,身体浮肿,患上了各种疑难杂症,甚至丧失了生命。
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苏维埃政府因事制宜,积极开展全民自救生产运动,大力推广土法熬盐技术。苏区各地纷纷支锅开炉,大办熬盐厂,其中闽浙赣苏区创办的熬盐厂数量最多,达到1335个。赣南苏区宁都县七里村创办的熬盐厂规模最大,于都县岭背区熬盐历史由来已久,技术最先进,质量最好,产量也最高,并为苏区各地熬盐厂培训、输送了大批熟练技术工人。苏维埃政府在狠抓硝盐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公、私营商业和群众性合作社经济,促进对外贸易,有组织、有计划、多渠道地从白区购进食盐,保障苏区军民生活需求。
闽浙赣苏区早在1930年10月中下旬就普遍创办了消费合作社,1931年下半年又在边境村镇设立了19个对外贸易处,省级各单位、各县建立贩卖部,各区、各乡镇设合作商店,面向白区开放市场,互通有无。他们还分别开辟了德兴、玉山至浙江开化华埠的两条食盐贸易线,拥有一支二三百人的专职采办员队伍,日购食盐超千斤。
苏维埃政府实行保护和鼓励私营商业发展的政策深得民心,苏区群众和白区开明商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农民式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有的把粪桶做成双层,有的打通竹杠的关节,有的用食盐水浸渍衣服,甚至还有的假扮乞丐、假装出殡,千方百计藏匿食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苏区。其办法之多、行动之隐秘令国民党防不胜防。当年,苏区政府为了切实解决食盐的问题,工作人员每月一律供应旧秤(16辆秤)4辆盐。时任中华苏维埃主席的毛泽东以身做则。坚持执行最低食盐定量标准。有一次,罗荣桓从前线带回两担优质海盐,打算分配给中央领导,毛泽东拒绝了,最后两担海盐全部送给了中央红色医院。周恩来的警卫员瞒着他,在他的菜里多加了一点盐,素日里温文尔雅周恩来知道后大发雷霆,以至于后来因食淡而晕倒。闽浙赣省财政部部长张其德手握全省食盐分配大权,却自觉地守着盐堆吃淡菜。他的孩子实在受不了,以为他忘了放盐,索性自己去取,张其德急忙厉声喝止:“不是我忘了放盐,而是压根就没放。这些白花花的盐巴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决不能以权谋私,动用公家一粒盐!”因此当地群众唱赞到:“(哎呀来)苏区干部是好作风,毛委员亲手培养成,领导群众闹革命,艰苦奋斗人称颂。”
在长征途中,红军处境非常艰难,难到我们今天难以想到的程度,当年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军队几道防线铁箍一般,红军几乎面临灭顶之灾,但对群众的民生的关心没有减弱。现在云南楚雄州大姚县在国民党时期曾被析置为几个县,其中有一个县叫盐丰(现在是该县的一个镇),顾名思议,应是一个产盐而且盐特别多的地方,但就是这个地方的盐被几个大户掌控,98%的穷人吃不起盐,连挖盐制盐的盐工都吃不上盐,于是,将千年前的“买盐的,喝淡汤,纺织娘,没衣裳”的悲剧再演。而让盐丰的人民在那个时代感到了一次抬头做人,感到了一次真正的盐丰人丰盐足食的日子,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经过盐丰的与当地人民过了一个盛大的节日。
1936年4月中下旬,中国工农红军6军团在肖克、王震的带领下,长征经过大姚。在大姚驻扎三天两夜,然后途经40余村行程184华里,便攻盐丰县城,在那里广泛进行革命宣传。红军攻占盐丰县城后,攻占监狱,释放穷人,并控制了五井大盐仓。红军纪律严明,深得盐工和群众欢乐。红军将五个大盐仓打开,分盐给穷人,济困济贫,一些搬不动的大锅盐(用锅铸浇的大盐块),红军找锯子来锯,锯成小块分给大家,有些老人拿不动,红军战士帮老人把盐抬到家里。几天后,红军前往丽江石鼓渡转移,但这段佳话至今流传在当地。长征时这种故事比比皆是,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而解决群众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在红军经过的地方都有。抢盐风波的那几天,我们对联QQ群中楚雄网友还提及历史上此事,告诉大家,不要慌,有共产党在,就不会有盐荒。从瑞金中华苏维埃的那时起,共产党人就能做到与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境地,因此,共产党走向执政党不是历史偶然,而是必然,除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外,还有柴米油盐得民心的原因吧。
新中华成立后,食盐不再成为民生中的难事,就是在最艰难一切凭票供应时期,发盐票的事没听说过,即是有也可能是很小的一部分地方。倒是为了盐的价格让一位著名的艺术家、粤剧演员红线女给毛主席写信而形成一个文件的事,现在看到值得学习。1975年8月5日 ,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给毛泽东写信,反映她到延安、大寨、红旗渠等地参观学习,发现那里的食盐很贵,有的地方卖每斤一角一分,有的一角三分,还有的一角六分等。并且说:食盐、布匹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售价这样高,这是对待山区、老区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希望以毛主席一贯对待人民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毛泽东看到这封信后,于 8月13日 作出批示:“ 印发政治局在京各同志,并议一下。” 根据毛泽东的批示,这封来信不仅在中央政治局成员中进行了传阅、讨论,而且还作为中央是年9月召开的农村工作座谈会会议文件印发,以引起全国对这类问题的关注。
毛主席关心盐价也并非因红线女的信,早在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毛主席在其讲话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强调: “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当时刻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油盐柴米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来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过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问题,都应当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24页)”在这次会上毛主席严厉地批评了汀州市政府“对群众的生活问题一点不理”的做法,表扬了两个关心群众生活的模范乡——即福建才溪乡和长冈乡。
现在看来毛泽东当年的这个教导是多么坚定!多么重要!多么亲切!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时刻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是毛泽东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毛泽东是真心实意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成党的根本宗旨,“关心群众生活”正是这个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国民党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否则,还能美其名曰共产党。毛泽东的心里,始终心系工农群众,言行一致,讲到做到,决不口是心非,“忽攸”群众。而这次出现的抢盐荒,虽有像有那位大娘那样的认识的人,但不论怎么说还是发生了抢盐的风波,这是是我们工作中对群众的盐米小事平日关怀不够,还是人民与政府有了隔膜、不信任而产生?可能有些这方面的因素,用一句与盐有关的谚语来说笔者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拉拉杂杂写此文,只是今年是建党90周年,希望以纪念建党90周年.将更多的好传统予以发扬。 (肖俊仁)转自甘肃临夏《民族日报晚刊》2011.3.24日四六版
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抢购闹剧”
转自甘肃临夏《民族日报晚刊》2011.3.21日二版河州时评
谣言始终如影子,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但像这次国人如大年三十子时同一时间放鞭炮般,集体上演“盐荒(炎黄)子孙”闹剧,不法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盐价,老百姓是越抬价越抢购,这种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采取积极的措施,以预防下次再上演某些商品的“抢购闹剧”。
这次抢盐风波起于谣言,止于透明,始作俑者推手推出的是盐业股票大涨。但一个极为低级的谣传为何让国人如此高度统一,如此空前团结一致地去抢购盐呢?笔者想起了《资治通鉴》的第十八卷“汉纪十”中,徐乐上书汉武帝关于“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的农民陈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引起秦帝国的土崩的现象时道出了三点原因,“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2000年前的事似乎与现在不搭边,但“抢盐风”一吹而全国风起是值得深思的。这两年来,物价飞涨,虽然涨的原因有国际大环境,但将老百姓玩弄的“姜(将)你军”、“豆(绿豆)你玩”、“蒜(算)你狠”、“糖(唐)高宗”等诸事屡发,只见百姓抱怨,没见斩断幕后推手的利剑快刀,百姓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了动摇;其次,现在交通方便了,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反而远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反而困难了;干部多了,水平高了,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弱了,因此出现了国家极大地体恤民众,而民众中还有一些人感到不公平,民众心中有怨气上面不知道,更不知怨气来自何方,故一些事件中以“不明真相”来对群众,道德颓败而不有效整治,已没有血性的动物怎能让其流淌道德的血液?像这次“抢盐”风波中竟出现了一些从盐务局以65元买了一袋(50包)盐后,就在盐务局门口摆摊以200元甚至300元来堂而皇之地出售的怪事,一些平日见面与你满脸堆笑、满口道德的小店主一改往日温柔,将一袋盐(400克)抬高几元甚至十元来卖。此时,群众只能争抢,谁说了也不信,更何况当时无人来说明此事。因此,“抢盐”风波让我们集体蒙羞,让我们的公信力在社会突发事件前感到那么乏力。因为“姜(将)你军”的时候,我们没有出手,蒜(算)你狠的时候,我们没有出手。当国家发改委明确水电等暂不涨价时,我们的自来水涨到2.5元/吨(含排污费),汽油涨价时,我们听证提高了公交、出租车的价格,承诺以更好的服务保障群众的利益,而当“油改气”后,不但不见价格下降,而且出现了不拉病人、不拉拿东西的人的“拒载”,绕路欺外人,甚至公交不到点在半路上就下班等怪现象,谁来管这些?不抢购盐,笔者不知一包盐的零售价是1.5元,更不知这是国家调控的物资,而平时在许多小铺子售2元、1.8元、1.7元的多得是,作为消费者不知真正的价格几许,也没见有关部门在铺子贴一张价格通告。
好在盐的经营权还归国家掌控,从2000多年前汉昭帝6年儒法两派对盐铁专营不是私营的争论后,这问题至今仍然存在,看来,当年效法批儒时,让大家学习《盐铁论》,今天才知盐由国家专营还有这等现实意义。
“抢盐”风波平静了,下次会抢什么呢?当我们的公信力如此脆弱,我们的科技宣传如此乏力,我们的信息比不过谣传时,这还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难题。破解这个难题的首要步骤必须严惩这次被抓的哄抬盐价者,以实效取信于民;再之,做好宣传,并用更有力的方式常做群众工作,与群众打成一片,让群众和政府相互信任,这是首要问题。(肖俊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