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2011-03-21 10:50:08) var $tag='孔子学院,民族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易》,《阿q正传》,杂谈'; var $tag_code='a07430a64abadee6bf33e41a18108a9c'; var $r_quote_bligid='67e7ed470100q4db'; var $worldcup='0'; var $worldcupball='0'; 标签:
孔子学院民族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易》《阿q正传》杂谈 |
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中国历史上儒家定位的圣人有三位: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和孔子孔丘。
再说周文王自己。据历史说,文王爱民如子,西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对犯人画地为牢。但就是这样一个制度礼制,讲君为臣纲的圣人,毕生追求的是什么?推翻商纣的统治取而代之,这一点似乎没什么可怀疑的。同时,那个时候中国大地上人口不过千万,而诸侯就有八百。作为西伯的文王姬昌,据说生了99个儿子。西岐有多大地盘,有多少人民?能生养99个儿子的人,需要多少财物来供养?这样的圣人,被几千年后的后人膜拜,是不是一种讽刺?能生养99个儿子,即使不能说明圣人德行有污,最起码是大男子主义,不把女人当人看,老婆娶的数不清。又说什么爱民如子,难道民只能是男人?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曾经这样描写阿Q的心理:老子当年······比你阔多了。这大概是国人普遍的心理吧。老子当年······虽然不比你阔,但老子的祖上有文化······虽然老子的祖上不一定有文化,但老子的祖上的主子比你的祖上有文化······也是值得骄傲的。呵呵,我们飘飘然了。这样的周文王,其言其行,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能流传数千年,已经让人目瞪口呆了,到了现在还拿出来让人学,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
文王如此,一切向父亲看齐的周公也无需多言,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作为摄政王,敢于将自己不听话的侄子流放,也不敢废掉他的王位。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即使摄政了,将周成王流放了,终日战战兢兢,遵守礼制,丝毫不敢有逾越之外,所以称为圣人。
再说对儒家学说贡献最大的孔子。孔子名丘,因母生其于尼丘之阿,故名丘。很显然,孔子是个私生子,不然,有多少家境殷实的贵族能够把孩子生到荒郊野外?这一点,从孔子终生不言其母大概也可以看出。当然,作为一个成功的学者,孔子编订《诗》、《书》、《礼》、《易》、《春秋》,其涉猎之广,知识之丰富是世人所罕见的。然而在他周游列国之后,却发出“吾道穷矣”的感慨。看来,被后世儒家奉为瑰宝的“五经”,并不是孔子的所谓“道”,而只是他毕生追求的副产品。那么,孔子所谓的“吾道”到底是什么呢?“克己复礼”是也。日渐没落的周礼,却要由一个没落贵族的私生子来复兴,岂不是天大的讽刺?再说,孔子可也是私德有亏的,曾经为了当官而巴结卫国的王后南子,连他的学生都对他相当不满。而且,孔子这人学富五车为万世师表,却很瞧不起女人,名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流传至今。想不到,这样一位人物,能成为万世师表,如今都站到天安门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说完了圣人,再说说许多“孔子学院”都要求学生穿的汉服。孔子学院而着汉服,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前边说过,孔子尊周,意图恢复的是周礼。作为东周人的孔子,不可能要求自己的学生穿汉服的。而今的孔子学院提这样的要求,是什么道理?先不说汉服宽袍大袖浪费多少布料,也不说今天的年轻人穿着有多么不方便,咱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像孔子那样穿着周服。说起来,可能会使许多人出一身冷汗:周朝的人是不穿裤子的,在中国,裤子的发明是在汉朝!也就是说,汉朝以前,中国人连裤子都穿不上,还谈什么传统文化?如果真要恢复传统文化,是不是所有人都要像原始人那样的穿着打扮?再说了,要求孔子学院的学生穿汉服的老师们,你们年轻时是否穿过汉服?你们的父母又是否穿过?不人道啊!学生不是家长和老师的私有财产,不是你想让他怎样他就应该怎样的,凭什么把你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行加在孩子身上?
再说“国粹”。我不知道是谁首先把京剧定位为国粹的,我只知道,那个人脑子肯定被驴踢过。首先声明,本人还是可以看一点京剧的,也有点喜欢。但是喜欢归喜欢,谁也无权要求别人也必须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年,为了挽救京剧这所谓的国粹,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强行向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孩子灌输!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产生、发展、兴盛的历史,京剧自从徽班进京到现在,也不过只有200年的历史,之前还不是只在田间地头打谷场演出的下里巴人?凭什么因为乾隆老爷子和慈禧老佛爷喜欢就定为国粹?满人作为使中国无论从经济还是从文化都倒退300年以上的野蛮民族,懂得什么是民族传统文化?以此类推,赵本山把“二人转”带到了春晚,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为什么不把“二人转”定为国粹?就好比歌剧之在欧洲一样,无论古罗马还是古希腊,从广场剧走进宫廷,今天大概只在博物馆里可以看见,平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看吧?与其花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挽救所谓的国粹,还不如把更多的人、财、物、精力用在民生或者国民教育上。
够了!那些整天让小学生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的人,你们小时候都这样干过吗?即使你们小时候都这么干过,凭什么孩子们也这么干?再说了,即使你们都把那些所谓的传统文化背得滚瓜烂熟,自己完全按照那上边的要求去做了吗?做到了吗?社会是不断发展前进的。相信大力推广民族传统文化的人们,大多都读过《蝜蝂传》吧?背负那么多的所谓传统文化,就能够重振中华?如果那样的话,美国作为当今最强大的国家,有多少传统?有多少文化?你们无论在哪儿混不下去了,还不是哭着喊着往那儿跑?
我想,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民族也好,一个人也好,不管你有多少传统文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之所以落后,美国之所以强大,除了官方分析过的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外,恐怕和我们许多人所具有的“蝜蝂”心态不无关系。如果你不管见到什么好东西都不肯丢弃,总有一天会被自己累死。正如两个赛跑的人,起跑早的,虽然领先许多,应该懂得不断使自己得到休息,否则就会越来越累,速度越来越慢,还没等到后起跑的人赶上来,自己先累的倒下再也起不来了。
我的意思,对于传统文化,有喜欢者不一定是坏事(当然也不一定是好事),我们大可以将他们放到博物馆里供人参观,有外宾什么的来的时候拿出来看一下,平时由国家出钱养起来,但是范围一定不能太大,从业者不可过多。否则,国家的负担势必越来越重,要想提高发展速度,根本就不可能。而对于打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幌子在社会上骗吃骗喝的,大可以让其自生自灭,总不能养一大群白眼狼,别说发展了,吃也有一天会把国家吃亡的,更别提什么重新振兴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