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热被窝”三字的原创不是某家,是在相声演员冯巩在1980年代的一个相声里。这相声说一个志大才疏的后生,不愿踏实求知,却整日意淫某一天会天上掉馅饼——得“诺贝尔奖”,而且这个后生还把诺贝尔三字念成了“热被窝”。不过,二十多年了,某家越来越觉得,咱中国的不少文学者们,就算笔耕不辍,汗水滴滴,到头来,恐怕和那个什么也不是的后生一样,只能躺在自家的热被窝里,做梦得奖了!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要从一位叫马悦然的老先生说起。这位马先生是个研究中国学问的外国人,汉学家,在百度里找到的资料说:
马悦然(Goran Malmqvist,1924-),高本汉的学生,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汉学教授和系主任,瑞典文学院院士、欧洲汉学协会会长,著名汉学家。是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也是诺贝尔奖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的汉学家。现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荣休讲座教授。马悦然教授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并于欧洲及澳洲的多所著名大学教授中文与文学翻译达四十年之久。
看,这位老先生来头不小吧?我们再来看另一篇关于这老先生的文章:
不要把这个奖看得太重
记者:“哪位中国作家有望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这样的话题近几年一直在中国国内争论不休。你怎么看待中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心态?
马悦然:我想告诉中国的作家们,不要把这个奖看得太重要了。它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的,它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我们选出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但不能说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我们只是认为这个人写的东西是个很好的作品,就这样而已。现在这个世界上有500个作家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每年只能发一个。
记: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不同的文化,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如何能做到公正?
马:这是不可能的。标准很苛刻,作品文学价值要求很高。公平只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观念。
很多人让我帮其得诺贝尔奖
记:你虽然一再强调这个奖并不是那么重要。但事实上,一些中国作家仍然很在乎。
马:我现在每个月至少会收到15封信,给我寄稿子,要我把书稿翻译成瑞典文、出版,给他们弄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那你帮助他们了吗?)当然没有!因为我翻译的是我自己感兴趣的、自己喜欢的作品。
记:有一种说法,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一个障碍是缺少好的翻译家。你怎么看?
马:一个中国人,无论他的英文多么好,都不应该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要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需要一个英国人,文学修养很高的一个英国人,他通晓自己的母语,知道怎么更好地表达。现在出版社用的是一些学外语的中国人来翻译中国文学作品,这个糟糕极了。翻得不好,就把小说给“谋杀”了。
从这个文章里,某家注意到的是,中国作家的作品要想参评“诺贝尔文学奖”,是必须先把作品翻译成英文的。而且从这篇文章的信息看,翻译工作也只能由这位马老先生来做——由“诺奖”评审委员会钦定的汉学家来做。然而,英语也并非这位老先生的母语,那么,这个工作做得是否出色,从常人的理解来看,似乎不是太敢打包票。也许是这位老先生的自谦,他也说:“要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需要一个英国人,文学修养很高的一个英国人,他通晓自己的母语,知道怎么更好地表达。”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中国作家参评诺贝尔文学奖的关键,还不在于自己的作品是否够水平……总之吧,中国作家在这个评审标准下参评诺贝尔文学奖,并想得奖,玄乎!
更而且,我们还要注意,这位马先生是个“汉学家”。汉学家的确是研究中国学问的专家,但是他不等于是文学家!翻译文学作品的翻译家,首先自己就应该是个高水平文学家!然而,这位马先生也不是一个文学家……
关于这个马悦然老先生的文章,上星期又找到一篇,现在某家把这段话转引过来:
钱钟书对来造访的马悦然一面以礼相待,一面对其说出了一番言辞十分犀利的话来:“你不就是仗着我们中国混饭吃的吗?在瑞典,你是中国文学专家,到中国来你说你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专家。你说实话,你有投票表决权吗?作为汉学家,你都做了些什么工作?巴金的书译成那样,那种烂译文本谁会给奖?中国作品就一定得译成英文才能参加评奖,别的国家的作品为什么可以用原文参加评奖?这有道理吗?”
某家注意到的是这样一句:“中国作品就一定得译成英文才能参加评奖,别的国家的作品为什么可以用原文参加评奖?这有道理吗?”
是啊,这算什么道理?看到这一段话,某家由不得有一种出离的愤怒了!原来,将原文翻译为英语,只是中国作家“独享”的一种“优待”!一种绝对不可以说是抬举的“优待”!这不就是为中文作品参评“诺奖”设限设槛么?这样的限制是一种什么样的限制?某以为,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威压,是一种以强凌弱的打压,是一种基于文化优越性的贬低!就是一种歧视性的限制!某家不学无术,当然更没有什么好的涵养,某家直说了吧,这样的限制和门槛就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不是么?!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缘起,是1949年以前的事了,它昭示的是基于强悍武力为后盾的殖民霸权,对付这样的霸权,只能用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用暴力将之消灭之,驱逐之。1949年前,毛主席和他领导的中共已经在这样做了,也做到了。但是象“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这样的东西,该如何定位,如何打破,消灭呢?某以为,这样的所谓评奖标准,也是一种霸权!一种基于文明优越性的文化霸权!那么,这样的文化霸权,真的就是基于文明水平高下差别带来的优越性么?不是,绝不是,这样的所谓的“优越性”同样的,是基于强悍武力为后盾的!
某家查了一下历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国籍,欧洲和美洲占了绝大多数,而亚洲么,也有,日本和印度有,其他的么,南非找到一个,再其他的么,找不到了,也许还有被某家看漏的,但是,这个绝大多数的结果也足以说明问题了。从人种来说,欧洲么,不必说了,全是白种人——近五百年来的一个海盗人种;美洲么,白人占了据大多数,白人与其他人种的混血也有些。从国籍来说,要么是近五百年来有过“辉煌”海盗史的海盗国家——英、法、德、西班牙、俄……要么就是与这些海盗国家同种同文的国家,比如东欧什么的,再有,就是美洲那些个欧洲移民占国家人口比例绝大多数的国家。总之,这些获奖者的血统——海盗种族,国籍——海盗国家/海盗国家移民国家。这些个种族也好,国家也罢,都曾,或者现在就凭着自家的强大武力对其他国家“说话”。
有意思的是亚洲,在亚洲,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所在的国家里,有以色列,这个国家,建国时间不长,但是海盗勾当干得精绝,这和他们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来自欧洲——海盗之乡是密不可分的。还有日本,这个更不要说了——明治维新的核心就是所谓“脱亚入欧”,向海盗国家学习,海盗勾当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两个学海盗学的好,海盗之乡的欧洲,能不青眼有加?它们国家的人得这个什么诺奖,“实至名归”。再说印度,也有个得奖的,是个胡子一把,年纪若干的老汉,这个国家是个受海盗欺负的国家,不是海盗国家,出这么个老汉得奖,意外?非也,不意外,这是一种“导引”之术,为世界做个榜样,象印度那样的国家,对海盗的欺凌逆来顺受的国家,也是可以得到“诺奖”的!你们要好好向印度学习,出这么个人,给自己国家“长脸”!顺带在说一下中、南美那些国家,一来,它们的国民的老祖就是海盗之乡的人,二来,也就是从美国的“门罗宣言”之后,它们甘愿依附海盗国家过日子,以至于象现在,在经济上甘做那“切开的血管”,不给几个“诺奖”,说不过去吧?这,也是一种类同于印度的“导引”之术。明白告诉你们,学这些榜样,是可以得“诺奖”的!你们要好好向这些国家学,给你们几个“诺奖”,给自己国家“长脸”!
至于说你国——中国,本来是俺们——海盗们案板上的肉,不想,你国自己竟然长出了骨头,从案板上翻身造反了!是可忍,“诺奖”不可忍,不给你这个“诺奖”,你们意淫去吧!想得诺贝尔文学奖?做梦去吧!钻到自家的被窝里发梦去吧,在春秋大梦里得你们的“热被窝文学奖”去吧!!!我们海盗俱乐部就是要把“诺奖”变成打压中国知识界、文化界的杀威大棒!打的就是你这个有骨头,敢在海盗秩序里造反的中国!
这就是基于强大武力之上的文化霸权。这个霸权的确立,固然有海盗武装的撑腰,但是,没有狗子们的乞怜,也会被很快边缘化的!也会有自讨没趣灰溜溜的滚蛋的时候的!可是,偌大中国,这样的狗子们太多了!那位马老先生说的明白:“我现在每个月至少会收到15封信,给我寄稿子,要我把书稿翻译成瑞典文、出版,给他们弄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看到了么,这些狗子们!宋丹丹的小品里有一句话,某家套用一下:“不得那个诺贝尔文学奖,你们会死吗?!”
在书店里,有“世界文学名著”的专区,在那里,用眼一扫,都是欧美文学作品,当然,也有几本日本货。无语了,世界很大啊,为什么只是欧美日?!其他的地方呢?有语言的民族,就必然有文化,就必然有文学作品,非洲不是世界的一部分?那里的文学,文化就不是世界的了?!为什么就是欧美日?!难道文学、文化是个趋炎附势的东西?!狗子们啊!
去绍兴旅游,导游说,绍兴,是东方威尼斯……靠!一个中国古城的美景要用外国城市的风景做对比,才能显示其美?外国城市的风光成了标杆?用这个“标杆”来衡量中国古城的美景?!威尼斯是个什么东西!中国古书里有绍兴的时候,地图上有威尼斯的影子么?!狗子们啊!混蛋加十级!
“谁是中国的莎士比亚”——一个同样混蛋的问题。一个中国人的戏剧成就要用一个外国人的成就做标杆?!这是他妈哪家的道理?!中国的狗子怎么这么多!
还有……还有……还有……………………
“诺奖”的意义,就这些?“诺奖”的杀威棒只是打在文化、文学这个领域?不可能!你们以为不给你们“诺奖”就完了?没完!这个“诺奖”要给十四世达赖,要给高行健,还要给胡佳!谁和红色中国作对,“诺奖”给谁!这就是榜样!!!
这个“诺奖”啊,不简单啊!小心啊!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