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逐年走低,大学毕业生“难就业、就业难”越来越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普遍共识,也越来越成为郁结在中国百姓心头的一块大病。
于是有“高人”就大声呼吁了:农村的孩子不要去上大学!平心而论,“高人”如此呼吁也未尝不是为农民着想。上大学是要很大费用的,往往一个农家供养一个大学生就足以将其生活水平降低到解放前了。这还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就业难,不仅就业难,还有大城市的高房价呢,农村娃娃能承受的了吗?
于是新的“读书无用” 论一时又甚嚣尘上起来。持此论调者认为,既然家里花了重金又赔上了孩子的青春最终又落得个无业可就,真的不如当初不让孩子上大学。现实生活中又明明摆着几多生动鲜明的例子:谁谁谁家的孩子就没上大学,这几年做生意不是发了吗?谁谁谁家的闺女也没上大学,这几年在外边打工不也混的有模有样了吗?谁谁谁家的孩子大学毕业月工资才两千多块,人家谁谁谁家的孩子初中都没毕业一月都能挣到七八千块呢!
在新的“读书无用” 论的基础上又衍生出“能力大于文凭” 论。“能力大于文凭”有两层意思,这第一层意思是说如果做爹娘的“能力”有限,孩子尽管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到个不低的文凭也未必能获得理想的工作;而做爹娘的如果有上天入地呼风唤雨的“能力”,孩子就算拿不到像样的文凭也照样能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农村人最最服气也不得不服气的事实。“能力大于文凭”的第二层意思是不少大学毕业的孩子几年下来并未怎么混的出人头地,反倒不如没什么文凭的孩子在社会上混的有头有脸,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为什么?有文凭的不一定能力强,能力强的不一定非得有文凭。不少大腹便便的大老板们不是成天腆着肚子牛气哄哄的吹吗?甭看咱小学都没毕业,在咱手底下跟着干的清华、北大的名牌大学生一抓一大把!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实在,更是“能力大于文凭”论产生、存在的社会基础。
这么说,“能力”确实大过“文凭”喽?
胡扯!
“能力”和“文凭”比大小,怎么比?就拿这个孩子的爹娘和另一个孩子的爹娘比?那么,请问,这是比爹娘还是比文凭、比能力?就算是比文凭、比能力,是不是比的也是孩子爹娘的文凭和能力?那么,再请问,你是认为孩子的爹娘中是在城里工作的有文凭的能力大还是在乡下耕作的没文凭的能力大?这个答案应该是明确的吧。
“能力”和“文凭”比大小,拿这个孩子的“文凭”和那个孩子的“能力”相比也是反科学的。那个孩子的“能力”和这个孩子的“文凭”不是一码事,没什么可比性啊!
真要比的话,必须得有一个统一的参照物才行。普通农家孩子和富商子弟、官僚纨绔子弟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不同,参照物自然不同,没有比的意义。即使都是普通农家孩子,但不同孩子的天资禀赋不同,参照物自然也不同,同样没有比的意义。要让“能力”和“文凭”比的有意义、有说服力,必须也只能拿同一个人在有文凭、没文凭或是文凭高、文凭低的情况下比其“能力”的大小。说白了的话,没文凭但有能力的人如果有了文凭那么他的能力是不是将成倍的增大?有文凭但没能力的人如果没什么文凭的话他将会不会更是一个无才烂用的窝囊废?
所以如此饶舌的兜了这么个大圈圈儿,无非是在证明“能力大于文凭”论根本就是扯淡。
“能力大于文凭”既然不成立,“读书无用”也就不成立;读书既然有用,那么尽管大学生就业难这大学还是要尽可能的上,因为如果上不了大学就业将更艰难。
再回到“高人”的呼吁上面去,难道因为不上大学可以为父母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农村的孩子就“不要去上大学”?难道因为农村的房价还不够高农村的孩子就“不要去上大学”?难道农村不存在“就业难”农村的孩子就“不要去上大学”?农村的孩子既然可以“不要去上大学”在农村也有房住有业就有钱花,是不是就可以“不要去上中学”、“不要去上小学”甚至可以“不要去上幼儿园”?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嘛!这不赤裸裸的愚民论调吗?
有人说“农村的孩子不要去上大学”论是对农村人的歧视,我看不仅仅是歧视农村人的问题,更是阻碍社会健康发展不利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弱视短见,是对“肉食者鄙”这句上古名言的鲜活注解。
话说回来,“肉食者”提出“农村的孩子不要去上大学”论也未必就说明他们的“鄙”(目光短浅),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肉食者”的目光不仅不“短浅”可能还更“长远”。经过多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业已从最初的公费“英才教育”改革为今日的自费“普及高等教育”,莫非“肉食者”们感觉到了哪些不妙(不知是否认为老百姓知识多了聪明了)于是乎大声疾呼“农村的孩子不要去上大学”从而将旨在提高国民素质的“普及高等教育”改为专门为“肉食者”们服务的“精英教育”(不是“英才教育”)?如果真的出于这番奇思妙想,那么“肉食者”可就不是“目光短浅”的“鄙”,而是“卑鄙无耻”的“鄙”了。
当然,老百姓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老百姓们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也不是不可理解。试想,无论孩子的成长环境、学习环境还是学生家长普遍的受教育程度、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智力投资等各个方面相比,农村几乎没有任何一项能和城市相提并论。而唯一可能拉近差距的就是孩子的智力,但是孩子智力的因素又被城乡严重不平衡的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生生拉开了差距。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莫说重点、名牌大学,就是弱二本都是奢望了。上不了好大学再没有好爹妈(有“能力”的爹妈)的农村孩子在当今情况下就业怎能不难?在老百姓的眼里,上大学就不了业这读书到底还有什么用?在老百姓看来,只花钱不挣钱的大学生和不花钱却能挣钱的半文盲比起来可不是“能力大于文凭”吗?特别近年大学生村官的不断上任更让本没有多大见识的老百姓坚信了“能力大于文凭”,上了大学也不过回村当了个芝麻粒的村官,但你这大学生村官也未见得比大老粗村官干得好到哪里去嘛!
应该说“读书无用”论、“能力大于文凭”论确实是很有市场,尤其在大城市房价已达天价的今天,即使一些收入偏低的知识分子家庭也笼罩着这种无奈、悲观的气氛。但是,且不要将看似“合情”的“读书无用”论、“能力大于文凭”论看做“合理”,无论什么时代都不要怀疑:读书有用!
“能力大于文凭”从百姓们的角度看是他们在对生活、对未来失去希望的无奈之下编造出来安慰自己、麻醉自己的谎言,从“肉食者”们的角度看则是有目的的输送到百姓们神经中枢的愚民计划的精神鸦片。
所以说:能力大于文凭,胡扯淡!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