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洁女士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做了虚假陈述
映洁写了个关于腐败的帖子,版主看了很满意加了肉。贫道读完觉得这个帖子其实没什么价值。因为映洁只说了“听说”的事儿,并且不对事实做比较和考证。这种方法是说不清楚计划经济的腐败问题的。
映洁全篇都在试图说明一点:计划经济时期是有腐败的,而且很严重。证据是:“比如食品短缺时,能以保护老干部为名向一些老革命或高级官员们发放营养补贴。而汽车、电话、电视等等算得上奢侈的消费,则要以什么什么级别以上的官员才行。至于某些老百姓翘首以盼的需要凭票供应的消费品,则需通过走后门、拉关系等等手段才可能得到。这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奢望的。听人们说,在当时的农村,生产队分粮、计工分的时候,与队长、会计等私人关系不一般的农民往往可以得到特殊利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供销、食品等部门可以为关系人搞到稀缺商品的供应票。各地粮食部门的职员,则可以利用食品短缺这一特殊情况,通过手中掌握的粮油供应大权,为关系人谋利甚至大售其奸。”这些证据确实不具备论证计划经济“滋生特权利益、垄断利益的根源”的能力。
首先,“向一些老革命或高级官员们发放营养补贴”,并没有说清楚发放的范围、时间段和数量。实际上,当时发的营养补贴的范围中,“老革命或高级官员们”的比例很低,其他群体,包括高级知识分子、重要演员、全体民主党派等占的比例要远大于高干。高级干部是13级,这个级别的人数比民主党派的人数都少,不要说加上教授、演员等人了。只说想说的,不说必须说的,不是负责任的叙述方式。同时,这种补贴只在困难时期及其以后的调整时期(1960-1964),调整时期过后就取消了。把特殊时期的临时政策当做整个计划经济的政策,也不是客观叙述历史的发放。最主要的是他并没有说清楚到底补贴了什么东西,多大的量,是实物还是票证,让人一看还以为不可容忍。其实,当时所谓补贴就是2斤大枣、1斤黄豆的票证,钱还要自己掏。并没有增加粮食、食油和肉的供应量。一些地区确实长期对一些省级干部在过年时给予特殊供应,但不仅都只对干部个人而不是家庭,而且数量可怜的很。河南副省级以上干部春节特供是所谓“五个一”,一斤猪肉、一斤食用油、一斤鸡蛋、一瓶好酒、一条好烟,而且钱照掏。
如果映洁把贫道叙述的事实说了,恐怕版主就会另眼看待了。
“汽车、电话、电视等等算得上奢侈的消费,则要以什么什么级别以上的官员才行”,这段话既不准确,又缺少背景。首先,汽车要写清楚是“小轿车”,但电话、电视并没有级别限制,谁买都行。但电话即使允许装也很少人装,除了少数知识分子(贫道一个同乡是大学讲师,七十年代家里就有电话),而电视是在七十年代才有,但个人一般买不起,但单位可以买。贫道1975年到南阳一个小厂找哥们玩,第一次见到电视,就是在他们厂院子里看的。当时国家资源主要投入基础工业,一些不必要的消费品限制生产,因此轿车只对干部。但很少。贫道1968年下河南南阳地区方城县,县委县政府总计一辆嘎斯69。算是哪个领导的?
张口就做虚假陈述,也不算地道。
“某些老百姓翘首以盼的需要凭票供应的消费品,则需通过走后门、拉关系等等手段才可能得到。这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奢望的。”这句话本身就逻辑漏洞严重。既然凭票供应,怎么只有走后门“才可能得到”?有些商品,比如自行车、手表等确实凭票供应,但通常是两个条件。首先每人每月都发所谓“工业券”,一辆自行车多少工业券都有规定。攒够工业券买自行车还是其他商品自己定。第二个条件是指标,并不是有了工业券就能买。通常是一个单位多少人分几辆自行车指标,而单位最普通的方式是抓阄。抓到了,工业券攒够了(当然可以借)就能买,怎么走后门?当时私分工业券和指标都是犯罪,抓住了按贪污论罪的。走后门是搞不到的!
走后门通常是以上规定范围内的“投机活动”,比如卖肉的是你家邻居,不排队就能买,而且可以挑肥的(注意,当时瘦肉并不是上选)。真正的后门主要是人事方面的,比如当兵。其他后门都是小事。而且基本上人人都能走自己的后门。没在哪个时期生活过,以为走后门是行政权利才能做的,基本是靠想象。
而映洁“听人们说”的那些情况:“在当时的农村,生产队分粮、计工分的时候,与队长、会计等私人关系不一般的农民往往可以得到特殊利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供销、食品等部门可以为关系人搞到稀缺商品的供应票。各地粮食部门的职员,则可以利用食品短缺这一特殊情况,通过手中掌握的粮油供应大权,为关系人谋利甚至大售其奸。”则清楚暴露了这篇帖子的价值。听谁说?具体例子呢?贫道下过乡,而且邻村都有知青组,生产队长、会计能给关系近的人什么“特殊利益”?工分都是评的,如果评的不合适,这个队就干部下去。确实有人这样干,但结果就必然是小岗村:大家都不干活了。显然小岗村是特例,因为那些给他们提供返销粮的是大多数。而同样工分分更多粮食是做不到的,是违法的。在短缺条件下,所有社员眼睛睁得滚圆,工分、分的实物都是要命的事儿,只要不公肯定有意见。于是这个队长会计就干部下去,几个月就被推翻换掉了。映洁可能以为当时的生产队长像现在的老板或干部一样终身制或者有任期,告诉你如果老百姓有意见反映到大队,三个月就可以重新选。
当时的所有票证,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是与户口对照着的,没有多少“余额”。一个农民8尺布票,一家5口40尺,你给他发30尺他会干?如果你必须给他发够数,哪里有自己可调剂的?除了漏报死亡,但这都是违法的,而且数量少,坑的不是农民而是国家。票证控制是简单控制,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捣鬼的。
计划经济有捣鬼的没?有。但是由于控制方法简单有效,发现作弊又容易(盯的眼睛多,群众敢于提意见)。漏洞小,补漏洞容易,因此并不严重。最主要的是,在那个时期,坑国家的有,坑群众的几乎没有,因为这是大事儿。
对历史情况进行虚假陈述是这三十年右派乐此不疲的事儿。可惜却是有人信。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