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非议
——读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
为了纪念党的生日,写了几篇短文,其中说到最近30年来理论研究的“失误”,说到“实用主义”等等。想了想,觉得有展开的必要。
实用主义,19世纪后期在美国形成了系统的理论。首倡者是皮尔士,影响最大的是詹姆士和杜威。实用主义登上讲坛之后,很快成为美国的主流意识,并流传到许多国家。“五四”时期,杜威把它带到中国,他的门徒胡适成为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代表。最近30年来,实用主义在我国大肆泛滥,应该说,“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其提供了相当大的助推力。归国人员(海归等)和入境外商,也是宣扬、传播实用主义思想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列宁引用过一个格言:“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会遭到反对。”同样道理:谬论如果适合了人们的需要,也会被拥为真理。“人们”,指的就是信奉实用主义的人。
1978年5月,在我国出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具有实用主义意义的命题,立即得到了党内一些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推崇,引发了一场大论战。《人民日报》拿出整版整版革命领袖关于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的论述,来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于没有弄清楚辩证唯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本质区别,掩盖着的倾向是:实用主义的登堂入室;由于“在中国,真懂马列的不很多”,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糊糊涂涂地打了败仗,被实用主义俘获了。
实用主义如此猖獗,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主要的,有两条:一是实用主义认为,实践对于认识具有决定的意义;二是实用主义认为,人是认识的主体。
看到这里,网友们就会哑然失笑:朋友,你搞错了吧,难道辩证唯物主义不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是的,这就是实用主义往往能够冒充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因,也是批判、克服实用主义需要特别费力的原因。而我们之所以要批判实用主义,则是因为它与辩证唯物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的泛滥,会给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造成巨大的危害。
手头有本《实用主义》(陈羽纶、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就从它说起。
人是认识的主体,这是没有疑义的。但人是社会的动物,在社会中生活,就不能不受社会的影响,人性就不能不带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人性,人的社会性,表现为人的阶级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不同阶级的人们,取得生活资料的方式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人们的感受、好恶、欲望、能力等等,都不相同。
“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检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家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鲁迅)。对于不幸的穷苦人,处境相同或相近的人们给予的,是真诚的同情,但是也有人认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不同社会处境的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多不相同:认识的主体不同,认识也不一样。
社会的人们划分为阶级,是在实用主义者的视野之外的。实用主义者所看到所思考的,是“人”、“人类”,是“男人、女人或孩子”。他们和以往的哲学家一样,认为人就是人,与非人动物的区别,是有着高度发达的思维能力;他们所说的“人”,是生物学、生理学意义上的人。他们认为人们认识不同的原因只是因为人的“气质的差别”,詹姆士说:“用……气质来表示人们世界观的差别是非常方便的”(p8)。但是他们不管“气质”是怎样形成的,不讲“社会性”、“阶级性”。
所以,实用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不是在什么是认识的主体上,而是在对于认识主体的认识上。“气质”说,是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学说相对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主体”以外的一切,都是“客观实在”;“主体”对于别的“主体”而言,也是客观实在。实用主义认为:“物质就是能够感觉到的东西的真实名称”(p48),“宇宙空间与宇宙时间……明明是人为的构造”(p92);“实在的东西就是人们所相信的东西。不是因为对象是实在的,人们才对它有信仰;而是因为人们对它有信仰,它才成为实在。实在性决定于人的主观信仰”(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p263)。詹姆士说:“实在是我们理智发明的累积”(p194),“从实用主义者说来,所谓它们是‘实在’,只是说,我们必须服从它们、考虑它们,不管我们愿与不愿;但是对我们本身经验以外的一切经验,都永远是必须这样的。我们的目前经验所必须与之充分符合的整个实在,可能就和这目前经验相连续。这样的实在——作为目前经验以外的一切旁的经验来解释的实在——既可能是过去遗留下来的经验,也可能是未来将遇到的经验。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它的‘确定的存在’,对我们来说,只是我们的判断行为所给以配上的一些形容词而已,它们基本上都是人的产物”(p196),“在我们的经验本身之内,都有一种强制人的力量、逼迫人的力量;对于它们,一般来说,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只能听它们驱使,驱使的方向就是我们信念的归宿。至于经验的这种趋势本身,归根结蒂是由某种独立于一切经验的存在所控制的说法,也许是真的,也许是不真的”(p196-197)。“如果说人的思维以外还有任何‘独立’的实在,这种实在是很难找到的”(p127)。可见,实用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的,尽管它自称是“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着重号是笔者加的,凡只注页码的引文,均引自《实用主义》)
虽然实用主义者说,“真理”“意味着观念和实在的‘符合’”(p101),但是由于他们对“实在”的理解与辩证唯物主义根本不同,对于“真理”的理解也就不一样。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事物的本质、客观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客观和主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是”“观念的一种性质”(p101),“真理是信念的作用”(p11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是不存在于经验以前的”(p113),“各种具体的真理只有在被认为是方便的时候才需要承认”(p119),“即使是最‘真’的公式,也只是人的发明,而不是什么先存原型的绝对摹本”(p191)。
实用主义的真理观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詹姆士这样解释真理:“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p104)。说“真理必须具有实际的效果”(p188),似无大错,如果真理无用,追求、探索真理就没有意义。然而,真理的存在,并非为了对“人”“有用”:可燃的物质,并不是为了给人以温度,才有在一定温度燃烧的性质;水也不是为了给人发电才从高处往低处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不是为了让牛顿发现引力定律;烧水时壶盖颤动,有什么用?瓦特却悟出了道理,发明了蒸汽机。
实用主义者把真理的存在与人类探索、掌握、利用规律的行为混为一谈,把认识的“真理性”叫做真理。
所谓“有用的就是真理”,更不该是“人”的观念。生物界的生存竞争,激烈而残酷。非人动物,尤其是猛禽猛兽的寻求食物,是“有用即真理”典型例子:只要能够果腹,尽可以吃下去;不仅猎杀异类,同类也不免自相残杀——通行的是“弱肉强食”。人类脱离动物界之后,随着理智的增长,社会中就有了“道德”,渐渐地“文明”了,“弱肉强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挞伐。人相食,虽然愈来愈极其少见,也不能不被认为是兽性复归。实用主义推崇“丛林法则”,就与兽性的残余不无关系。
实用主义者的“实践”,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也不是同一回事:后者是指变革世界现实的活动;前者是指“谋利”的行为。
辩证唯物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批判了形而上学的“玄想”和不可知论者的惶惑;批判了教条主义者的“理论至上”的虚妄,与这些谬误划清了界限。因为人的思维,可以这样想,也可以那样想;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有角度、侧面的差异;理论的指导作用,要通过一再实践;由于认识主体的差别,对同一事物、同一事实、同一理论,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作出不同的解释、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孰是孰非,只能通过实践来鉴别。
辩证唯物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并不排斥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而是十分肯定理论的这种革命作用。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因为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结晶,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而一旦认识了、把握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够指出发展的方向,引导革命到胜利。实用主义则相反。他们排斥、否认理论的作用。
詹姆士说:“除了实践的意义以外,并无别的意义可言”(p27),“有了人类的独断,科学的逻辑就没有神圣的必然性了”(p32),“所有违背旧看法的过激的解释,绝不会当作新经验的真正解释”(p34)。不过反过来说,实用主义者的“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真理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所谓“真理”,也确实不能保证都能够起到指导的作用。他们的轻视、排斥、否认理论的作用,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列宁批判实用主义说:“它宣扬经验而且仅仅宣扬经验;认为实践是唯一的标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二卷 p349)。
可以这样说:虽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却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命题。回想“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情形:用大篇革命领袖的语录来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不是很滑稽?
辩证唯物论者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立场,对非马克思主义的诸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机械论、不可知论等等哲学流派的主张、思潮,不懈地分析、批判,进行不妥协、不调和的理论斗争。实用主义却非常“宽容”,不论什么哲学观点,不论什么哲学主张,都能“兼收并蓄”,“同炉共熔”。詹姆士说:“我提出这个名称古怪的实用主义作为可以满足两种要求的哲学。它既能像理性主义一样,含有宗教性,但同时又像经验主义一样,能保持和事实最密切的关系”(p20),“我认为把物理学当成是质量、分子和以太的科学,即使研究者明白了,也是最有害的观念;但是,认为物理学是掌握物体并把它向前推动的科学,即使研究者不完全明白,也还是最有益的观念”(p28),“实用主义使我们所有的理论都变活了,使它们柔和起来并使每一种理论起作用。它在本质上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和许多古代的哲学倾向是协调的。比如在注重特殊事实方面,实用主义和唯名主义是一致的;在着重实践方面,它和功利主义是一致的;在鄙弃一切字面的解决,无用的问题和形而上学的抽象方面,它与实证主义是一致的”(p30),“实用主义……用已被观察到的东西来解释没有被观察到的东西。它把旧的和新的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它把我们的心和实在之间静止态的‘符合’关系这种绝对的空洞概念变成为我们的个别思想与其他种种经验的伟大宇宙之间的丰富多彩、积极活动的交往”(p38),“实用主义愿意承认任何东西,愿意遵循逻辑或感觉,并且愿意考虑最卑微的纯粹是个人的经验。只要有实际的后果,实用主义还愿意考虑神秘的经验”(p44),“我们如能相信上帝,就会因为有他而感到快乐”(p58),“只要关于上帝的假设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能令人满意地起作用,那这假设就是真的”(p152)。可见,实用主义是各种哲学观念的折中、调和、杂拌。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而必须批判、抵制、抛弃实用主义呢?詹姆士说:“遇到争论很激烈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能指出这一边或那一边对了以后的实际差别”(p26)。我们就借用詹姆士的方法,看能不能找出、能找出什么样的差别来。
正像网友们所指出的,前30年的社会空气,与现实的社会空气相比,实在是大相径庭。那个时候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是通过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广大劳动人民,进行艰苦奋斗,来建设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的社会。它要求阶级的团结,人民的团结,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提倡互帮互助,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崇尚爱祖国、爱人民、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质;号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一句话,为着远大的理想和光明的前途,团结、奋进。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创造出难以数计的先进事迹:王进喜、陈永贵、雷锋、焦裕禄……
现时代,不客气地说,是实用主义占了上风:提倡个人奋斗,主张个人利益,鼓吹发家致富,信奉金钱至上,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贪污腐败、贿赂公行……奉养的是敢按“红手印”的英雄,……
CCTV刚刚播映了《永远的忠诚》,令人看得心痛、看得心碎、看得迷茫……
敢于按“红手印”,确实“英雄”,与打石头的陈永贵、买稻种的梁生宝比一比,会怎么样?
《永远的忠诚》里的沈浩是可敬的,和《焦裕禄》中的焦裕禄比一比,又会怎么样?在遥远的地方还站着一个《武训传》里的武训……
朋友,你不认为值得深思么?
朋友,你不感到担忧么?
实用主义,实在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敌,实在是中国人民的大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