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副总理在香港大学演讲时,好生展示了一下他的英语水平,也让大家在赞扬他的英语水平好生了得的同时,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好生激烈的争论。
正方认为:香港的法定官方语言有英语,香港又是国际化都市,同时李副总理也指出香港大学不但属于香港和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因而李副总理用英语演讲一部分,正好形象而直接地展示出中国要进一步开放的姿态,正是泱泱大国博大胸怀的生动体现。
反方认为:这是中国人面对中国人在演讲,理应说母语。香港虽然是国际化都市,但其英语传统恰恰是原先殖民时代的耻辱的烙印,应当用强化母语来逐渐清除,而不是有意无意之间又继续强化,否则不足以体现香港回归祖国在文化血脉上的伟大历史意义——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笔者以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我们处在今天这个内外大变革的时代。假如经济全球化能够进一步推进政治的全球化乃至文化的全球化,则不管是李副总理在香港大学用英语还是假如美国国务卿在美国孔子学院用汉语,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就是孔子和莎士比亚的与时俱进而已。但如果我们不愿让文化也来全球化,一定要维护母语传统或者说文化主权,则本国领导人在本国学校面对本国人演讲,自然还是以母语为得体——就像法国人至今还在坚决抵制所谓“英语霸权”那样。
演讲不过是与更多的人谈话,只要交流顺畅,语言不过是工具,我们犯不着给它附着更多沉重的东西。过去学都德小说《最后一课》和如今为黑龙江方正县布置的日语标牌而激愤,那是因为我们都固守着母语也是国家和民族血脉的理念——当然也可以把它看成一种难以消除的普世价值。其实大家只要一看李副总理身后挂着的铭牌,就可以不再继续争议下去——香港大学本就是汉英文化的结合体耶。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