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官员首先是公民,作为公民应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奉行基本的道德理念,守住起码的道德底线,这是为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个人发展的起点。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来看,没有道德的发展,也就没有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潜能素质全面发展、社会关系协调发展、主体人格完美发展,道德发展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官员只有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才能使自己步入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同时,作为官员,只有以德修身,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以道德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真正做到以德服众。群众的评价,首先指向对官员道德的评价;群众的“口碑”,往往来源于对官员道德的“口碑”。官员若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要想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困难的;失去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就失去了个人发展所需要的前提条件。
官德关系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
党和政府要治国理政、取信于民,离不开良好道德形象的支撑,道德形象是党和政府权威确立的基础。党的道德形象来源于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形象,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养关系党的道德水准高低,党员领导干部道德的先进性彰显和表达党的先进性。从现实来看,党风问题说到底是道德问题,当前部分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水准下降、道德素养滑坡,既败坏了党风,也损害了党的道德形象。塑造党的道德形象,要从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抓起;官德修养既是党的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党风建设的突破口。
同时,官员的道德水准关系政府的道德形象。政府的权力交由官员行使,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交由官员管理和分配。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官员才能正确认识手中权力的来源和性质,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官员才能公平、公正地分配各种公共资源,自觉抵御各种权力寻租行为,防止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现象的产生,有效维护政府的道德形象。
因此,官员的道德修养决非个人的私事、小事,与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密切相关,官员的道德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道德评价,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道德评价,主要依据官员的道德素养与道德形象来判断,各级领导干部应从这一高度来认识官德修养的重要性。
官德直接影响民德和社会风气
在群众心目中,官员应是道德的楷模,官德代表社会较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对民德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官员作为个体,其道德水准固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道德取向;但官员作为群体,由于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其道德水准在客观上折射和体现整个社会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观念。群众往往从官员的言行举止中感知社会的道德取向,并以此来评判或调整自己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观念。正如孔子所言:“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即是说,只要统治者做出表率,讲究礼仪、道义、诚信,那么,百姓没有敢不服从、尊敬、说真话的。官德是风向标,官德影响民德,官德水准提高了,群众的道德水准随之也会提高,社会风气因此得以净化,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因此得以提升。
同时,官民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官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官员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实现官民良性互动与官民关系和谐,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相反,官德不良,容易漠视群众的利益诉求,自觉或不自觉地疏远群众,难以把群众放在心上,更不可能把群众当亲人,由此将引起官民冲突,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德不良,上行下效,当官的必须真心地为人民服务如果以“为人民币服务”以自己私利服务,将导致全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可见,官德修养既是个人的事情,又不单纯是个人的事情,官员要从关系个人发展、党和政府道德形象、民德和社会风气等方面,科学认识官德修养的重要性。只有首先从思想上、认识上解决问题,才能将官德修养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目前,全国范围内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大换届已进入关键阶段。为确保换届风清气正,中央提出了“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和五个一律”的换届纪律,既能保证换届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意识,促进领导干部道德水准的提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