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和“阶层”矛盾的不同与转化
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即对立又统一的最基本的斗争性矛盾。矛盾的双方即同一于人性和社会性,又对立于人性和社会性。比如人的社会性不同,人性就有“贵贱”之别。这种因人的社会性质的不同,就有了意识性、观念性、立场性的人性不同。虽同处于一个社会但决定不同的人性。同一社会而不同人性上的根本对立,就是阶级斗争。
在阶级的“人性”对立上,同人的“善恶”性的对立还不尽相同。人的善恶性,只是人的行为上的,受不同精神认识支配所产生的后果。应当说,人性的善恶是伦理上的。
概括的说,不同的阶级就有不同的人性。资产阶级的“人性”是以资本为主体的人性。无产阶级的“人性”就是无产阶级的“社会性”。无产阶级的社会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必须要推翻资产阶级,人人平等的有尊严的生产劳动和生活。
所以,阶级斗争是一对只可以“消亡”而不可以“调和”的矛盾。当然,阶级斗争的对象是意识形态的革命,但更主要是消灭决定于意识形态的一切社会条件,主要是“上层建筑”的条件。
有人提出反驳,认为“劳资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可以调和的矛盾。持这种观点的人,忽略了阶级斗争的普遍性。“劳资矛盾”仅仅是矛盾的特殊性,它仅仅是“阶层性矛盾”而不是“阶级性矛盾”。因为“劳资矛盾”只是劳资双方在利益平衡上的谈判,并没有超越社会人性意识的根本对立。所以并不构成阶级性的冲突和斗争。但并不是说,有阶层矛盾就没阶级斗争的矛盾存在了。
例如“乌坎事件”。表象上看似乎只是政府与村民之间相关利益的“阶层矛盾”,双方做点利益上的妥协就可以化解了。但一旦矛盾的双方由利益转化为各自统一的意志,并形成广泛的不同意志的社会关注时,这一事件的矛盾,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阶层矛盾”,而是彻底的向“阶级斗争”的矛盾上转化了。
(写于——2012年元月初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