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革命主义(中)
上文主要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革命思想在中国的落地生根。
马克思革命思想原本是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理论成果,传播到中国,引起中国文化的天翻地覆,如若马克思在天有灵,看到这种结果,定会大大感叹人算不如天算。
但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矛盾,把它放进全世界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考察,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得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历史、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结论。
马克思这一宏观思想则能很好的契合中国物质性文化社会利益尖锐斗争的实际,当中国遭受民族危机的时候,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此造成了统治阶级的薄弱环节,毛泽东领导的被压迫阶级的反抗革命因此而成功。这样来考察,马克思也会认为自己的思想帮助了中国社会发生阶级革命,是情理之中,不足大惊小怪。
那么马克思革命的思想是怎样一个完整体系?
首先要说明马克思社会革命思想的本质是要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宣言》有句名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私有制自古以来是人类文化的根本经济利益,消灭私有制必然触犯人的经济生存利益,因此消灭私有制必须依靠暴力的剥夺,也必然会被暴力反抗,这个过程就是革命和反革命的过程。
为什么要消灭私有制?这个问题在西方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年前,古希腊斯巴达曾经实践过取消私有财产的公共社会生活,柏拉图的理想国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进行了十分周密的设计,早期基督教也曾反对私有制。
请注意,私有制这个经济文化概念对西方才有真正独立的意义,而对中国古代不具有真正独立意义,因为中国是专制政治文化,有了政权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皇帝一人垄断独占天下所有财产,皇帝以下臣民财产的占有,只具有相对独立性,是皇帝恩赐他们的,不具有绝对独立性,理论上中国古代所有财富是皇帝一个人的,皇帝有权没收或者重新分配天下任何财富。
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市场经济是根本不可能发展壮大,因为没有真正独立的财产私有制,也就根本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市场经济。
中国古代其实是一个家族独占的自然生产力的经济。很多生吞活剥马克思思想的学者,硬把马克思人类社会五个发展阶段论套用到中国(马克思本人都反对),认为中国文化也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也能独立发展进入资本主义文化,这就如同相信猴子一定能变成人那样荒谬。毛泽东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也是机械的。这一点,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知识精英在思想上的极度贫乏。
因为西方私有制的文化,历史上一直是非常强大,自然而然,它的对立面——公有制思想也不甘示弱,就如同中国政治等级压迫越凶,财富越垄断,财富平均的思想也会越来越强烈。
马克思时代,西方文化坐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的快车,私有制发展越快,因此而来的矛盾也越普遍和激烈。
资本主义早期的发展是十分丑陋野蛮的,充满血与火。
马克思刚踏入社会工作不久,接触到一件林木盗窃的案件,对马克思触动很大,这件事转载如下:“在德国西部有大片的森林和草地,原来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都可以在这些地方砍柴、放牧。可是后来,一些贵族地主把这大片的森林和草地都霸占了,不许居民们靠近一步。不少居民想到山林中去拾些柴草,却被认为是‘盗窃’。”
马克思年轻时代,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刚刚兴起,以上林木盗窃的栽赃如同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圈地运动,完全是压迫阶级经济掠夺的强盗逻辑。这件事激起了马克思对社会黑暗的愤怒和革命性的批判思考。
资本主义用机器无边无际的巨大生产力,把社会各行各业传统的劳动者,比如农民、手工业者,抛向无产阶级大军,它彻底撕破传统道德温情脉脉的人情关系,代之赤裸裸的金钱准则,它在创造人类历史上最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社会贫富越来越大的鸿沟,甚至把无产阶级推向绝对贫困化的深渊。
早期资本主义实践的极端不人道,和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文化描绘的人道主义理想蓝图是背道而驰,正是这种理论和实际的不一,才使西方社会出现空想社会主义新的人道主义文化,批判资本主义的丑陋,企图拯救社会文化的沉沦,使它沿着人道主义文化的健康轨道。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思想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个核心就是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
西方私有制文化越是发展,对私有制的批判也相应会越演越烈。而中国古代私有制文化极其不发达,因此对私有制的认识即商品货币经济的认识还没有踏入理性思辨的门槛。
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的莎士比亚(另一位是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深得马克思喜爱),在英国市民资产阶级刚刚开始发展阶段,就以犀利的文字揭露了资本性质商品货币经济对人性的扭曲,在《雅典的泰门》莎士比亚发表了这样精妙的议论:“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马克思就此评论:“莎士比亚特别强调了货币的两个特性:(1)它是有形的神明,它使一切人的和自然的特性变成它们的对立物,使事物普遍混淆和颠倒;它能使冰炭化为胶漆。(2)这是人尽可夫的娼妇,是人们和各民族的普遍牵线人。使一切人的和自然的性质颠倒和混淆,使冰炭化为胶漆——货币的这种神力包含在它的本质中,即包含在人的异化的、外化的和外在化的类本质中。它是人类的外在的能力。”
马克思对私有制的否定性批判,集中在私有制对人性异化的谬误,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寥寥数语,可以窥见早于马克思两百多年前,资本主义货币经济带来的人性异化性的荒谬,就广为市民社会诟病。
《堂吉诃德》和巴尔扎克的小说,也是马克思非常喜欢的文学,它们都是难忘理想浪漫的人性却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刻的讽刺挖苦资本主义货币经济是如何像魔鬼一样的吞噬人的所有一切美好的东西。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是当时社会文化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批判的一个部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等是以文学方式,而马克思是以哲学的方式。
哲学理性方式的批判是最具有高度,也因此最有实践的意义。
因为私有制不是人类文化偶然失足的结果,它的发展也不是人的主观意志随意决定,而是人类理性的结果和理性的发展过程。文学形式私有制的批判虽然令人拍案叫绝,但它的直觉性,是一种强烈感性的浪漫理性,而不是事物发展的理性逻辑,它不能当作物质(私有制)批判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时代,资本主义发展导致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已经使对私有制的批判和否定上升到实践理性的意义。
因此对私有制的否定,首先是立足人类文化实践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把人类发展的过程看作是理性的自然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在这种意义上,消灭私有制的思想才具有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意义,即人类文化理性的意义,人们才能像理性的利用自然规律创造物质财富一样,理性的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去改造人类文化,进而创造新的人类理性文化,消灭私有制就是这一改造和创造公有制的主要内容。
那么马克思是如何理性的论证消灭私有制的革命思想呢?
(待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