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日
社会倒退不是倒退到恰当的程度适可而止,会一直退到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步。尽管从理论上可以理解种种复辟倒退行为,但真正现实到来时,还是不免震惊,就象人们想象不到农业社突然解散完一样。
有人图谋复辟民国你相信吗?是否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吸取了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策划“颜色革命”失败的教训,象灵芝一样在地下阴发暗长,频繁活动。毛主席时代能想到某一天还会给张灵甫树碑立传,为国民党军人发放荣誉勋章?
这是“司徒雷登回来了”的继续。
公然为战犯修陵园建牌楼,是对解放战争的嘲弃,为新中国建立牺牲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情何以堪?此事可以举出一千条一万条应该理由,而现在谁为壮烈捐躯的将士立过那怕是巴掌大的牌位,他们怎能闭下那血肉模糊的眼睛?当年那些浴血奋战的革命者无论如何也估计不到,共和国的后代们为死敌歌功颂德,给了超过烈士的待遇,而把自己忘得一干二净,甚或有背耳之言,政治信仰缺失到何等程度!
5月30日到张灵甫陵园,一些设施正在拆除,涉事当局问过即改,过去了也就过去了。近日《华商报》短文对此颇有微词,并非到此为止。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意识深处的问题不能等闲视之。否则,今天是张灵甫,明天会有王灵甫,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出现的。
张是罪人还是功臣,是为人民利益还是蒋家王朝而死?抗日有功,解放战争有罪呢?屠杀了多少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战士,粟裕将军如何能长眠地下,三野广大指战员的后代作何感想?这是自觉不自觉的国民党反攻倒算的举措,联系到目前复辟民国一浪高于一浪的狂潮,岂不发人深省。
高大的陵园牌楼石柱上有前陕西省委领导人的题词,二块墓碑硕大,碑文极尽颂扬,同各地不断发生的压缩、拆除烈士陵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莫非是提前为变天到来时奉献的进见礼?当地党政组织视而不见,是否是类似当年的苏共党员状态,将要把党证扔进火堆里退党另攀高枝?台湾当局屠杀的共产党人,能在那里为他们立碑怀念不?
《华商报》2013年5月30日A8版,“站在历史的深处,再看张灵甫”(马想斌),“如果把人物事件放在整个历史背景前来看,而不只是情绪化地追究个人对错得失,或许历史的真相才能看得更清楚”。“整个历史背景”是什么?是不是毛式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思想被改革了,大陆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同台湾的相似性多了,“个人对错得失”“才能看得更清楚”,“看待国民党人物张灵甫更为如此”。1840年到1949年,中国给各种主义、主张提供了实施的机遇,为什么只有毛主席领导共产党进行的革命完成了救国救民的目标?还能有什么别的“整个历史背景”?张灵甫先入北大后进黄埔,不是没有文化的军人,为何在先进与落后的对抗中站错了队?
是的,一些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的革命者,“依旧念念不忘意识形态的个人选择”,不会随机“与时俱进”,信守维护社会主义事业的诺言,“情绪化”的抓住不放,坚持不让无数革命先烈鲜血白流的信念不懈怠。现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只讲“邓三科”,就显得极不入流。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颁发一枚抗日纪念章”,张的“抗日功绩得以正名”,这是事实。以此判别“人们喋喋不休的争论”多此一举。当年社教、文革的积极分子,后来有的挨打,有的还被判刑呢!苏联变俄罗斯在中国重现时,张灵甫会更荣耀,反对立碑可能还追究刑事责任呢!
紧接着是5月31日华商报A8版田德政的文章:“长安东大 应能容下张灵甫印迹”。“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历史迷雾散去的今天,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趋于理性”。建国后到1976年前这一段是“历史迷雾”?“历史迷雾散去”指什么?“趋于理性”就是“孟良崮上‘击毙张灵甫之地’的刻字黑漆已经被洗掉”,“替代的石碑中有一块是”张妻“题写的‘和平统一’”。时代变了,这都是事实,“替代的”何止这点。德国学者介绍,东德被西德吃掉,原来收归地主的土地都要重新发还给地主。
“如今,连小说里虚构的西门庆、潘金莲都有人争着建设故里,修建纪念性建筑”,“给张修建一个安歇之所也不是什么分外的事情”。说的少了,汪精卫等都有人要翻案,宣扬蒋介石的书籍也摆满书架是实不假,都不能否认。方志敏、江姐的继承人们也未免不会再坐牢牺牲一次,先进与落后对抗的“革命正未有穷期”。
张灵甫“早已盖棺,却至今难以定论,是非功过由人评说”,“早已盖棺”定论,建陵园的一方能重新“评说“,这一方就”评说“不成?显得不公平吧!为什么能再次评说,分析也不会不知道原因。毛主席40年前说共产党与国民党将长期斗争下去,这就是不断“评说”的原因。国军势力在大陆消亡了都不熄灭“评说”,一时弱势的毛式社会主义就能熄灭评说?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