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没有打错,是“哗傻取宠”而不是“哗众取宠”。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现在的记者中也有不少“临时工”,为了出名头和弄稿费,不能不搞出一些华而不实的新闻来哗众取宠。可是,搞得多了,民众都知道现在一些新闻水分太大,想哗众取宠也不容易,只能哗一些傻子取宠了。
这两天各种媒体泛转的帖《昆明93岁抗战老兵蜗居公厕旁30年 曾搞情报杀伪市长》,就可以列入这类新闻。
初看标题,以为是一个立过大功的抗战老兵,孤苦伶仃悲惨地蜗居在某个公厕旁的一个叫花子住的小窝棚里。但细看内容,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一是这个老兵陈士麟住的好像是普通的职工住宅,因为是上世纪70年代的住房,那时候的职工住宅很少配有卫生间,用的都的公厕。老兵住的与其它职工住的没有什么区别,现在很多企业的老职工,住的都是这样的住房,并不是特别亏待这个老兵。
二是这个老兵陈士麟有一儿一女,报道并没有说他儿女的家境,只说他“由于其生性喜欢自由和独立,不愿意给后人添麻烦,于是执意一个人独居”。意思就是他完全可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不过他没有选择。
三是老兵陈士麟“抗战结束,离开部队后他任职于昆明蓄电池厂”。昆明蓄电池厂创于一九四九年,是机械电子工业部定点生产铅酸电池的专业工厂之一,还是云南省的先进企业。陈士麟作为该厂的老职工,按年龄在1980年就可以退休了,到现在应该有2000多的退休工资。按昆明的生活水平,生活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
再就是,报道中老兵陈士麟“曾经是国民党重庆军部警备司令部情报组组长,他驰骋战场,凭独特的‘听风’本领干掉了敌占区武汉的伪市长。”据大于的生活经验,这里面是有新闻可挖的。比如陈士麟要是真在干掉武汉伪市长中贡献突出,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是怎样对他进行记功嘉奖的呢?再如像他的这种“情报组组长”特务身份,在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是难免一些“麻烦”的,为什么相关报道提都不提一下呢?
现在这种哗傻取宠的新闻太多,本来是不值得理会的。注意到台湾《聯合報》也把它作为一个突出的典型例子进行了报道:“大陸身處社會底層的原國民黨抗日老兵,現多已八、九十歲,且晚景淒涼。日前大陸媒體報導,抗戰時期曾擔任國民黨重慶軍部警備司令部情報組組長、現年九十三歲的老兵陳士麟,獨自窩居在雲南昆明一處公廁旁的小房間,一住就是卅多年”等等,大于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了,所以有必要说说看法。同时建议昆明当局出来全面地介绍一下老兵陈士麟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好让人们对这种事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